特朗普的AI行動計劃,要如何與中國競賽?
當地時間2025年7月23日,美國特朗普政府發佈了一份冗長的文件——《贏得競賽:美國人工智能行動計劃》(Winning the Race: American’s AI Action Plan,以下簡稱《人工智能行動計劃》)。該計劃涵蓋面廣泛,提出了90多項政策建議,其核心內容是以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競爭的名義,如何擊敗中國並加速美國的發展。如果這些政策得以實施,矽谷最強大的公司將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必須認識到,該計劃是一份政策路線圖,而非具有法律效力的行政命令。不過特朗普在發佈這份計劃的同一天,又簽署了三項配套的行政命令,進一步細化了這一願景,包括《促進美國人工智能技術棧的出口》《加速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聯邦許可》以及《防止聯邦政府出現「覺醒」人工智能》。
該行動計劃標誌著美國為人工智能創新和治理開闢新方向的一項意義深遠的努力,且具有強烈的「中國」針對性,我們有必要結合具備法律確定性的行政令,對這一政策轉向進行初步分析,特別是分析其對中美科技競爭的影響。
從規定性監管轉向寬鬆治理:更快、更高、更強
人工智能一直是美國過去兩屆政府的重點工作,但隨著該領域的蓬勃發展,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對AI的政策方向進行了重大調整。
2023年10月,拜登政府出台了一項人工智能行政命令,旨在應對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模型帶來的諸多風險。該命令重點關注的問題包括人工智能模型可能被用作網絡安全武器或幫助生產化學或生物武器,以及算法偏見。
特朗普上任第一天就撤銷了拜登簽署的人工智能護欄,而這項新《人工智能行動計劃》明確尋求撤銷拜登政府期間所做的努力——優先考慮人工智能的創新和應用,敦促消除任何可能阻礙各行業和政府應用的障礙,例如審查其發起的所有聯邦貿易委員會調查,「以確保這些調查不會提出過度負擔人工智能創新的責任理論」。
特朗普表示,國家的政策將是「不惜一切代價,引領世界人工智能」。該行動計劃還指示美國商務部和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修改人工智能風險管理框架,刪除「涉及錯誤信息、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以及氣候變化的內容」。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工智能行動計劃》試圖廢除各州對人工智能的「繁重」監管。
該計劃與最近已不複存在的聯邦「人工智能監管暫停令」倡議相呼應,指出「聯邦政府不應允許與人工智能相關的聯邦資金流向一些州,這些州製定了繁瑣的人工智能監管法規而浪費資金」。」該計劃要求管理和預算辦公室與擁有人工智能相關自由裁量資助項目的聯邦機構合作,「確保在符合適用法律的情況下,他們在做出資助決策時考慮各州的人工智能監管環境,並在該州的人工智能監管制度可能妨礙該資助或獎勵的有效性時限制資助。」
雖然這種表述留下了很大的解讀空間,但它預示著一項政策,即將聯邦資金引導到那些沒有頒布與特朗普政府相衝突的人工智能政策的州。
鼓勵開源人工智能、出口美國模型:與中國競爭軟實力
該行動計劃強調開放式創新、公共人工智能研究基礎設施以及人工智能賦能的科學發現是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支柱。美國政府將通過重新投入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資源來支持擴大計算和數據資源的獲取,並呼籲與研究界建立公私合作夥伴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該計劃為開源和開放式人工智能模型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強有力的政府支持。它指示美國商務部召集利益相關方,推動中小企業採用開放模型——此舉也可能使研究人員受益,因為它降低了實驗門檻,並擴大了尖端工具的獲取渠道。
大多數美國領先公司使用的封閉模型(包括 OpenAI ChatGPT 版本的基礎模型)需要更多的計算資源來訓練,將用戶封閉在嚴格控制的界面後面,並且開發成本通常更高。雖然封閉模型通常更強大,但這些屬性在某種程度上使得它們對全球人工智能開發者的吸引力不如開放模型。
而中國的DeepSeek R1、 Kimi K2 等開放模型,專注於開發比美國同行更小、更高效的模型,這些模型的訓練和部署成本要低得多,更重要的是,開放模型可以為全球用戶提供可根據本地需求定製的人工智能系統的機會,這些系統涵蓋醫療保健、教育和勞動力等領域。而且,我國政府的政策已經擁抱開放創新生態系統。
從這個意義上講,開放模型能為我國帶來的最大優勢在於「軟實力」——通過讓人工智能的益處得到廣泛共享,中國的開放模型相比於封閉模型更能贏得國際認可,並使中國成為包括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人工智能捐助者。
特朗普政府新發佈的《人工智能行動計劃》似乎認識到了開放模型的地緣戰略意義,提倡出口美國人工智能以滿足全球需求。與此同時,新的行政命令《促進美國人工智能技術棧的出口》要求在90天內建立美國人工智能出口計劃,以支持美國全棧人工智能出口包的開發和部署。美國商務部長被指示公開徵集行業主導的財團的提案,並要求其在90天內提交提案,具體要求如行政命令所述。該行政命令還指示採取行動調動聯邦融資工具。
如何對抗中國影響力?出口管製與意識形態抵製
特朗普政府7月中旬決定恢復英偉達H20(一款適用於推理的芯片)出口,此次逆轉一方面是為了與我國進行貿易談判而做出的讓步,而非長期放鬆先進芯片限制的戰略重心;另一方面也說明,特朗普政府正在將人工智能和芯片政策重點轉向幫助美國企業在全球競爭。隨著英偉達及其競爭對手推出新的芯片,美國政府最終還會製定明確的基於性能的芯片出口指南。
根據《人工智能行動計劃》,商務部將設立一個新項目,旨在收集行業聯盟關於全套出口方案的提案。一旦獲得商務部批準,各政府機構將共同努力促成海外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該計劃的這一部分側重於對抗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在全球的影響力。舉措包括加強「人工智能計算出口管製執法」;堵塞「現有半導體制造出口管製的漏洞」;加強對「網絡攻擊和化學、生物、放射、核武器或爆炸物武器的開發,以及新的安全漏洞」等領域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新型國家安全風險的研究;並投資於生物安全。
此外,《人工智能行動計劃》缺乏明確保護公眾免受人工智能帶來的危害的承諾,例如欺詐、歧視、侵犯隱私和兒童性剝削。但卻明確表示,美國領先的人工智能模型應該保護言論自由,並「建立在美國價值觀之上」。特朗普的計劃旨在「確保其系統客觀且不受自上而下的意識形態偏見的影響」,即「意識形態偏見」似乎是該計劃認可的「唯一風險」。
它抨擊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七國集團、二十國集團、國際電信聯盟、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等組織現有的全球人工智能努力,指出這些舉措「提倡繁瑣的監管、模糊的‘行為準則’,宣揚與美國價值觀不符的文化議程,或受到中國企業的影響」。
結語
儘管目標明確,但由於缺乏實施細節,《人工智能行動計劃》的實際影響仍不確定。約三分之一的建議行動沒有確定牽頭機構。所有任務均未提供實施時間表,也不清楚是否會分配新的資金或其他資源。
短期內,這些行動的大部分內容可能會集中在與該計劃同時發佈的《促進美國人工智能技術棧的出口》《加速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聯邦許可》以及《防止聯邦政府出現「覺醒」人工智能》三項行政命令上。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nternet Law Review,作者:互聯網法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