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承東:今年成績不代表未來能活下來,但比亞迪以及與華為緊密合作的廠家能

餘承東 視覺中國 資料圖餘承東 視覺中國 資料圖

6月16日,在深圳舉辦的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再次對智能汽車市場未來格局作出預測,稱在汽車智能化時代,只有巨頭才有足夠的資源投入,而一般公司很難在“更卷”的市場中存活下來,這樣的巨頭除了華為,還有比亞迪。

餘承東認為,汽車走向智能化時代,不同於傳統的燃油車時代,車廠的投資規模非常大,如果投資不夠的話,無法支撐競爭。中小玩家可能沒有重資產投入支撐未來的持續發展而跟不上,無法成為巨頭。

餘承東在演講中大秀華為的“肌肉”,稱華為堅持百億星雲協同的大技術,來賦能智能汽車。每年投入了100多個億元的研發,重點投入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以及智能車控這幾個領域。

“今天這個時代,站在一個5-10年更長遠的角度,你們就去看這個問題,我認為未來能活下來的還是少數的廠家,可能每個廠家有多個子品牌,但是主力的玩家不會太多。”餘承東表示。

餘承東點名比亞迪,認為比亞迪會成為未來少數能夠活下來的巨頭之一。而其他的公司,現在成功活下來的公司,無論今年成績如何,不代表未來能活下來。未來汽車行業的洗牌將會非常非常慘烈,競爭也會非常非常激烈,“卷”剛剛開始,未來還會更卷。

與比亞迪不同,華為的策略是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華為汽車模式為智選車模式和HI模式。

餘承東表示,華為是用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最核心的技術,來幫助合作夥伴在智能的時代能夠倖存下來,活下來,會成為巨頭,“我們回過頭來看過去十幾年,在智能手機時代,歐洲、北美和日本的所有的手機廠商都被‘卷’沒了,雖然在功能機時代他們是領導者。”

餘承東認為,從長遠看未來會更卷,相信和華為緊密合作的廠家能夠活下來,能夠成為這一代少數的倖存者。華為希望能夠聯合市場,打造引領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的發展的動力。

儘管華為從技術和資金投入上“碾壓”造車新勢力,但華為系的銷量卻不如這些競爭對手。

對此,餘承東以他帶領華為手機業務崛起的經驗來對照,稱華為終端這幾年來不太關注KPI指標,內部考核團隊的核心指標是NPS指標(用戶淨推薦值),如果NPS達到了非常高的高分,這就能夠帶來持續發展的趨勢。

餘承東表示,華為跟合作夥伴剛開始進入汽車領域的時候,贏得這個消費者的信任還需要時間,“但我們相信隨著時間,我們不斷推出更好的產品,一定會有引爆市場,因為我們有耐心。”

就在餘承東進行演講時,深圳展覽中心的展館中,華為AITO問界M5高階智能駕駛版本正式進行了交付。餘承東顯然對華為的高階智能駕駛充滿信心,認為“超過了特斯拉,超越了國內外的所有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