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Plus·深度|人工智能大模型攪動“客廳革命”?電視廠商全面擁抱新一輪智能風暴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狂風,終於吹到了客廳之中。

2023年無疑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元年,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百度、商湯科技等眾多企業都發佈了類ChatGPT大模型,目前已有30多款大模型產品對外發佈。如今,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開始與電視結合,這場爭奪戰有了愈演愈烈的態勢,原本電視內刻板單調的內置人工智能助手,也終於有機會擺脫“人工智障”的標籤。

據杭州中經智盛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發佈的《2022—2026年智能電視市場現狀調查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未來家電發展將以智能化為趨勢,實現“人機對話、智能控製、自動運行”,對現有家庭的日常生活帶來巨大沖擊,也將會全面改寫家電市場現狀和行業格局。信息設備的互聯互通是未來家電智能化的必然趨勢。

電視機廠商擁抱大模型

實際上,作為家庭娛樂空間中的核心樞紐,擁抱人工智能大模型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從年初ChatGPT的火爆出圈至今,人工智能和電視的結合已呈現出群雄逐鹿的局面。

封面新聞注意到,當前國內已經有眾多廠商宣佈將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東風,打造人工智能全系產品及服務,包括海信、創維、長虹等多個廠商均開始在相關領域佈局探索,部分廠商推出了結合人工智能的電視產品,也有廠商將大模型運行在電視端,並進行了公測。

以四川長虹為例,6月15日,長虹官微宣佈長虹電視部分產品已搭載“長虹超腦”人工智能系統,正式面向用戶開啟公測。據介紹,“長虹超腦”是依託多模態交互、語義理解及意圖識別、大數據等技術構建起的人工智能超腦系統。能感知、能理解、能學習,可應用於生活百科知識,學習教育輔助,文檔創作生成等領域。基於AI大模型,長虹將進一步賦能電視在影音娛樂、學習輔導、家庭健康、知識百科、智慧辦公等領域提供更強大的用戶體驗。

長虹並不是首家佈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電視廠商。

今年2月,海信視像科技宣佈將探索與百度“文心一言”的合作,用戶在未來將能夠在海信電視端體驗到百度“文心一言”的全面能力。並且,百度的智能對話技術成果應用在海信電視等顯示產品的智能內容生產領域。

4月份,創維數字表示,公司針對大模型與智能機頂盒的融合已在佈局及研發,公司與海內外相關AIGC大模型平台在深度溝通。公司相關海外智能盒子、家庭智能助手等ChatGPT應用的產品,公司已在規劃、開發及測試中。

6月份,康佳在回覆投資者提問時也指出,康佳電視支持遠近場語音功能,可通過語音進行影視搜索、節目點播、天氣查詢、百科閑聊等操作。公司正在積極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於智能電視產品。

找到“契合點”至關重要

實際上,這並非電視行業的首次人工智能浪潮,一直以來,智能電視被普遍視為爭奪“客廳經濟”的入口和核心。

早在2018年,國內的電視市場就上演了一場“AI爭奪戰”。彼時,暴風AI電視7發佈,主打“全球第一台幹掉電視遙控器的人工智能電視”。海爾與阿里數娛共同發佈五代電視,內置“電視淘寶”AI應用;騰訊也宣佈與四川長虹達成戰略合作,將騰訊叮噹AI助手解決方案應用於長虹電視端;創維與百度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開發雙引擎超級AI電視。

為什麼電視廠商沒有迎頭趕上上一次的行業浪潮?

封面新聞認為,一方面此前的“電視+人工智能”更專注於用戶與產品的語音交互,搭載的語音交互、方言識別以及智能問答等功能。此前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曾提到:“如果說幾十年前,遙控器改變了人與電視的交互方式,那麼現在,人工智能將讓電視更懂用戶。它不僅能聽懂你的話,更能在說話之前就知道你想要什麼。”這些功能對於同質化嚴重的電視產業而言,更類似於“錦上添花”的存在,而並不能成為電視產品的核心賣點。另一方面,此前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仍處於較為早期的階段,並未在用戶體驗端形成優勢,因此對於用戶的感知性不強。

隨著當前電視機行業內的顯示技術發展進入瓶頸,行業內沒有突破性顯示技術的出現,而想要提升用戶體驗,就只能從智能體驗層面入手。這樣來看,本次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浪潮,或將改寫此前人工智能不夠智能的尷尬局面,助推電視行業人工智能時代的真正來臨。

行業內積極信號的出現,也反饋在電視產品的銷量方面。據洛圖科技(RUNTO)發佈的數據報告顯示,2023年Q1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體出貨量852萬台,同比2022年下降0.6%、同比2021年下降8.9%。人工智能似乎成為了電視機產業“觸底反彈”的契機。

但與此同時,電視行業也需要意識到,任何新技術的應用都要基於終端的本質,而不是去用新技術來替代。隨著越來越多大模型的上線,電視機與人工智能的融合也終將完成,如何在此過程中依據自身產品特性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打造更為契合的電視智能體驗,將成為未來電視機產業競爭的關鍵點。換句話說,儘管生成文字、生成圖片等功能具有行業突破性,但並非電視端專屬。

封面新聞記者 溫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