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還是市場票房?迪士尼面臨尷尬選擇
新浪科技 鄭峻 發自美國矽谷
是堅持主創團隊的價值觀,還是追求市場商業回報?在連續數部大片票房失利之後,迪士尼面臨著艱難選擇:要拍出叫好又叫座的經典作品,是越來越難了。
荷李活最大失意者
2023年無疑是荷李活的複蘇之年。在經曆疫情帶來的三年票房低穀之後,各大片場都在今年推出了年度重頭大片,紛紛迎來了票房豐收。
過去的這個7月,美國電影票房高達13.7億美元,創下曆史同期第二高票房成績,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20%,比疫情之前的2019年也高出了6%。7月最後一個週末,美國電影票房更高達2.17億美元,創下曆史同期最高紀錄。
在這場票房狂歡之中,華納兄弟的《芭比》和環球影視的《奧本海默》兩部大片成為了大贏家,兩部風格迥異的電影同期上映,卻雙雙成就了口碑與票房佳績。上映才三個星期,兩部電影的全球票房已經突破了12億和6.5億美元關口。
考慮到這兩部年度大片的製作預算分別是1.45億和1億美元,能取得這樣的票房佳績,兩大片廠可以說是賺到盆滿缽滿,足以掃清過去兩年的陰霾與不順。
有得意者就有失意者。今年荷李活的最大失意者,無疑是娛樂巨頭迪士尼。今年5月和6月,迪士尼連續上映了兩部製作預算高達2.5億和2億美元的大片《小美人魚》和《瘋狂元素城》(皮克斯出品),但上映兩三個月之後,全球票房分別只有5.66億和4億美元。
《小美人魚》無疑是迪士尼今年最重要的電影。除了高達2.5億美元的製作成本,迪士尼還投入了高達1.5億美元的宣發費用,甚至專門為這部電影在超級碗總決賽購買天價廣告,但最終的票房成績單卻是令人尷尬。
這樣的票房不僅與其他年度大片的票房相去甚遠,更對不起迪士尼為此投入的高額製作與宣發投入。考慮到片場只能拿到美國票房的六成,而國際市場的票房分成更是只有不到四成。迪士尼這兩部高成本大製作電影后續能做到不虧錢就算要謝天謝地了。
在電影市場如此火熱的2023年,迪士尼卻只能看著其他片廠票房大賣,自己年度大片遭遇了票房尷尬;如果與迪士尼過去幾部年度大片的10億級別票房相比,今年兩部大片的表現更是徹底的慘敗。
(巴斯光年全球票房慘敗)
實際上,迪士尼已經連續幾部高預算大片,都遭遇了票房失利。2022年皮克斯出品的《巴斯光年》(Lightyear)全球票房只有2.26億美元,對於一部預算高達2億美元的皮克斯電影來說,而且還是來自最賣座系列《玩具總動員》,這樣的票房無疑是一種羞辱。
十億美元才算成功
過去那個引領全球動畫創意的娛樂巨頭,究竟怎麼了;連曾經站在行業創意頂端的皮克斯也不行了嗎?
不妨看看這兩部年度大片到底栽在了哪裡。《小美人魚》選擇了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假期上映之後,首個週末票房1.18億美元,全球票房1.64億美元。首週末票房還算不錯,但隨後票房增長卻相當疲軟,近三個月之後全球票房也只有5.64億美元。
對迪士尼來說,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元是年度大片是否成功的紅線。對於一部製作宣發投入超過4億美元的年度大片,全球票房還不到6億美元,這是無法接受的。如果相比迪士尼之前幾部大投入電影,《小美人魚》的票房可以算得上是慘敗了。
2016年的《瘋狂動物城》預算1.5億美元,全球票房10億美元;2017年的《美女與野獸》預算2.5億美元,全球票房12.66億美元;2019年的《阿拉丁》預算1.83億美元,全球票房10.5億美元;同年《冰雪奇緣2》預算1.5億美元,全球票房15億美元;同年的《獅子王》預算2.6億美元,全球票房16.6億美元。
這才是迪士尼習慣的年度大片票房水平。即便是此前認為不太成功的2016年《海洋奇緣》,全球票房也接近了7億美元,而且《海洋奇緣》的製作預算只有6800萬美元,在迪士尼算得上是小成本電影。
《小美人魚》的票房問題在哪裡?這部電影在美國國內市場拿到了2.97億美元票房,勉強說得過去;但全球票房卻只有2.67億美元,這種倒掛票房是迪士尼罕見的。之前的賣座大片,全球票房都遠遠超過了美國本土票房。舉例來說,《冰雪奇緣2》的15億全球票房裡面,本土票房只有4.7億美元,占比不到三分之一。
這樣的本土和國際票房數據只說明了一點,《小美人魚》並沒有得到全球市場受眾的認同。作為對比,儘管《瘋狂元素城》的票房也不算成功,但國際市場票房卻佔據了三分之二。
《瘋狂元素城》的開局極為糟糕。這部電影6月中旬上映的首週末票房只有2950萬美元,更是創下了皮克斯電影的首週末票房最慘淡記錄。相比之下,連《1/2魔法》(Onward)這種此前被公認為票房失敗的皮克斯電影,2020年在疫情初期的首週末票房都有3900萬美元。而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4》在2019年首週末票房則是高達1.2億美元。
《瘋狂元素城》並不是一部小成本電影,製作預算就高達兩億美元,還請來了托馬斯·紐曼(Thomas Neman)這樣的電影配樂大師,打造了充滿異域風情的配樂。《瘋狂元素城》也是韓裔導演彼得宋(Peter Sohn)的第二部電影。很不幸,他的第一部電影《恐龍當家》(The Good Dinosaur)被認為是皮克斯第一部票房慘敗作品。雖然《恐龍當家》得到了不錯的評價,還獲得了金球獎的最佳動畫片提名,但這部2015年預算近兩億美元的電影,最後卻只收穫了3.32億美元的票房。
堅持多元化價值觀
為什麼這兩部製作預算超過4.5億美元的電影會遭受市場冷遇?這或許與主創人員的價值觀有著直接關係。無論《小美人魚》還是《瘋狂元素城》,都非常明確融會了迪士尼和皮克斯主創人員的價值理念:不同膚色和不同種族,融合和平等。
翻拍經典動畫作品的真人重製電影是迪士尼過去十年的賺錢密碼。《美女與野獸》、《阿拉丁》、《獅子王》幾乎每一部翻拍經典動畫的真人電影,都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疫情之後的《花木蘭》受到疫情影響沒有正常上映)
但與這些真人重製的電影不同,《小美人魚》從一開始就飽受爭議,票房前景也面臨著疑問。只因為這部電影的主創人員打破常規,選擇了非裔演員海莉·貝莉(Halle Bailey)出演原著中“一頭紅髮、皮膚雪白”的小美人魚。
2019年迪士尼宣佈貝莉出演小美人魚的時候,就引發了全球社交網站的激烈討論,很多原著忠實讀者無法接受迪士尼這一打破常規的選角,批評迪士尼是在刻意迎合非裔市場,過度展現他們的多元化原則。
儘管面臨著一片質疑聲,迪士尼主創人員並沒有因此動搖。他們在社交網站上公開捍衛自己選擇貝莉飾演小美人魚,是因為她的“心靈、純真和歌聲都與小美人魚完全契合”,並指責批評貝莉的人存在種族歧視。
除了選擇非裔出演女主角之外,迪士尼主創團隊幾乎在《小美人魚》中打破了所有的地域、種族、物種和膚色界限,對所有的人物和環境都進行了模糊化處理,由白人黑人亞裔混雜出演各種角色,甚至裡面的魚蝦鳥類也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物種。
顯然,迪士尼主創人員希望徹底重塑這部電影,打破種族膚色和國度地域的隔閡,讓各種種族和膚色的觀眾都能感受到小美人魚的魅力。這不僅是荷李活主流的價值觀,也是美國主流媒體和自由派媒體的價值觀。
然而,票房是最直接的試金石。從《小美人魚》的票房結果來看,或許這部電影的多元化價值觀得到了美國與歐洲觀眾認同,但在亞洲拉美等國際市場卻無法得到接受。在國際市場,全球主流受眾還是更喜歡中規中矩地翻拍經典動畫作品。
這或許也是迪士尼主創目前面臨的矛盾:堅持他們所相信的多元化價值觀,對傳統經典作品進行與時俱進的解構和再創作,但如果過於超前和激進就會遭到觀眾的冷遇與拒絕,尤其是在全球市場。
多元化價值觀與全球市場受眾的衝突也存在於皮克斯之中。過去幾年的皮克斯電影,同樣明顯體現出擁抱少數族裔,尊重不同膚色和性取向的價值觀。《靈魂急轉彎》(Soul)是關於紐約非裔音樂家的故事,《青春變形記》(Turning Red)是關於華裔移民家庭的經曆,《瘋狂元素城》則明顯可以看到韓裔移民的文化元素(這部電影因此成為韓國票房最高的皮克斯電影)。
(《巴斯光年》成為迪士尼首部涉及LGBT的作品)
而在《巴斯光年》中,皮克斯的主創團隊甚至刻意加入了尊重不同性取向的LGBTQ情節。雖然皮克斯高層曾經考慮為了國際市場而刪除這部分內容,但在美國主流輿論和主創員工的抗議下,最終還是決定保留這部分劇情。
刪除LGBTQ會遭到美國主流媒體譴責,遭到主創員工罷工抗議,迪士尼和皮克斯最終決定妥協,尊重主創團隊的創作自由。但不刪除這部分內容,迪士尼和皮克斯就只能承受海外市場的票房損失。由於同性戀內容的存在,《巴斯光年》在諸多保守價值國家都沒有上映,這也是這部電影全球票房慘敗的直接原因。
(《白雪公主》選擇了拉丁裔女演員)
至少目前看起來,迪士尼和皮克斯並不願意為保守觀眾妥協。明年即將上映的《白雪公主》同樣體現了多元化,選擇了拉丁裔演員瑞秋·齊格勒(Rachel Zegler)出演白雪公主。在《小美人魚》遭遇全球票房暗淡之後,《白雪公主》的票房將成為迪士尼的關注焦點。即便是迪士尼,也很難承受連續數年的票房失敗。
皮克斯創意總監多克特(Pete Docter)近期是接受《Variety》雜誌採訪時表示,“我們的電影表面上是關於魚、汽車和動物,但深層卻是關於我們所有人,如何面對挫折,如何作為父母,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多克特是皮克斯的創始元老,2018年開始擔任皮克斯創意總監。
(流媒體平台影響到了迪士尼票房)
流媒體是把雙刃劍
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造成迪士尼大片票房持續疲軟的,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流媒體平台Disney+和線下院線票房存在衝突。因為迪士尼的所有影視作品,無論是新片還是經典,都會出現在流媒體平台上。
即便是剛上映的大片,也肯定會在幾個月後上線流媒體。5月26日上映的《小美人魚》已經確定在9月6日上線Disney+,時間差只有三個半月。而6月16日上映的《瘋狂元素城》也可能會在9月13日上線。
這種操作無疑會對觀眾心理產生不小影響,也對迪士尼作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部電影缺乏足夠的吸引力,或者宣發做得不到位,那麼很多父母或許就沒有太大的動力,花上幾十美元購買電影票和爆米花可樂,帶著孩子去電影院觀看。
因為他們只要等待幾個月,就可以在家裡打開已經訂閱的流媒體平台,觀看同樣的電影。Disney+在北美地區的用戶增長已經陷入停滯,這或許意味著迪士尼的主要目標用戶都已經訂閱了他們的流媒體平台。
在過去幾年的新冠疫情期間,由於線下院線票房遭受重創,迪士尼不得不放棄線下票房,連續將幾部電影直接在流媒體上線,《漢密爾頓》(斥資7500萬美元採購版權)、《花木蘭》、《青春變形計》、《黑寡婦》等等新片,要麼直接包括在套餐內,要麼在線上進行付費播放,要麼線下線上同步上映。
這在當時或許是一種權宜之計,因為線下票房幾乎肯定會遭受慘敗,迪士尼只能優先發展Disney+流媒體平台,或者希望依靠付費播放在流媒體平台上挽回損失。這也引發了他們與電影主創人員的利益衝突,因為流媒體上線無法給電影主創帶來後續票房分紅。
2021年7月,迪士尼旗下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黑寡婦》在美國上映僅近三天,就在迪士尼的流媒體平台Disney+同步上線,這讓主演斯嘉麗·約翰遜極度不滿。斯嘉麗隨後就將迪士尼告上了法庭,指責迪士尼違反合約,讓她損失原本應有數千萬美元的票房分紅。
迪士尼則指責斯嘉麗已經拿到數千萬美元片酬的情況下,沒有考慮當時新冠疫情對院線票房帶來的巨大沖擊,公司不得已才改變電影上映方式,變成院線+流媒體同步上映。雖然雙方最終達成和解(據報導,斯嘉麗獲得了4000萬美元的和解金),但斯嘉麗也就此告別了漫威宇宙。
Disney+目前的發展狀況並不樂觀。今年第二季度,Disney+全球用戶總數1.461億美元,同比下滑了7.4%。當季流媒體所在的直接面向消費者部門虧損5.12億美元,自2019年以來的四年時間已經累計虧損了110億美元。
不過,2019年上線的流媒體Disney+是艾格爾上次CEO任期結束之前所確定的未來戰略。即便是可能影響線下票房成績,即便是遲遲看不到盈利前景,Disney+也依然是艾格爾最為看重的核心業務。
2019年推出Disney+平台時,為了吸引流媒體用戶,艾格爾故意將資費設在Netflix的一半,僅為7美元。但從今年10月份開始,Disney+無廣告資費將上漲到14美元,漲價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