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新經營策略持續奏效,上半年盈利接近去年全年

8月29日,小米發佈2023年Q2財報,交出了一份全面超預期的業績。

在實行“規模與利潤”並重為核心的經營策略兩個季度後,小米盈利提升勢如破竹,超15項經營指標創曆史新高。數據顯示,第二季度,小米總收入達到674億元,環比增長13%;經調整淨利潤達51億元,同比大增147%;截至2023年上半年,小米經調整淨利潤為84億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經調整淨利潤水平。

在展示出可持續性的增長同時,8月14日,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在當天的年度演講中正式宣佈小米科技戰略升級,在底層技術上長期持續投入。雷軍稱,唯有如此,小米才能真正成為一家偉大的科技企業。

既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小米正在雄心勃勃地描繪出一幅遠大的圖景,並且面對未來,小米底氣十足,已經做好了準備。

業績全面超預期 調整淨利連續兩個季度

今年2月,小米首次對外宣佈,開啟規模與利潤並重的經營策略。三個月後,一季度財報就驗證了新策略見效,經調整淨利潤達32億元,同比增長13%,環比增長121%。盈利水平同環比均大幅提升。

而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再次迎來好消息。

財報顯示,本季度小米營收673.5億元,同比下滑4%,但收入跌幅已經連續兩個季度顯著收窄;第二季度淨利潤36.7億元,同比上漲168.5%;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經調整淨利潤51.4億元,同比增長147%,環比增長59%。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此次創造了2021年Q4以來單季度最高利潤表現,遠超市場預期。截至2023年上半年,小米經調整淨利潤為84億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經調整淨利潤水平。

具體來看,小米本季度整體毛利率連續三個季度實現增長,創下曆史新高,達到21.0%。三大主營業務毛利率延續上個季度的趨勢,均繼續上揚。其中智能手機毛利率為13.3%,同比提升4.7個百分點;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毛利率為17.6%,同比提升3.3個百分點;互聯網服務毛利率達到74.1%,同比提升1.1個百分點。

拉長趨勢來看,2022年Q4以來,無論是營收淨利,還是總毛利率和手機毛利率,小米的增長曲線都由平緩走向了明顯抬升。業務回暖速度快於行業。

小米集團合夥人兼總裁盧偉冰在媒體電話會議上表示,超預期的業績增長背後,是小米高效執行核心經營策略和穩步推進高端化戰略的體現。在新的內外部環境下,小米及時進行了戰略調整,過去一直是以規模優先發展的策略,而提出穩健經營、並且規模和利潤並重的經營策略後,對新戰略進行了有效執行。

首先是努力衝擊高端,拉升盈利能力。小米中國市場高端份額提升明顯,Q2數據顯示,小米在中國大陸4000-6000元價位段的智能手機銷量市占率同比提升6.2個百分點,至12.7%,在中國大陸的智能手機ASP同比提升超過24%。

其次是努力控費用、降風險。Q2財報顯示,小米整體費用為102億元,同比下降2.3%%,降本增效成效顯著。

最後是努力控庫存、提效率。Q2小米整體存貨金額為385億元,同比下降33.5%,達到十個季度以來的最低水位。其中原材料存貨金額和整機存貨金額同比下降幅度都超過了30%。庫存周轉效率也提升明顯。

目前,小米的賬上還躺著豐厚的現金流。Q2財報顯示,小米現金儲備達到1132億元,創下曆史新高。這些堅實的基礎為小米新週期各項業務的開拓創新提供了充足的底氣。

堅持全球化和高端化 行業回暖將率先受益

面對全球智能手機需求持續疲軟,小米通過自身的不斷進化,牢牢把握住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的主動權。

據Canalys數據,二季度小米在全球智能手機連續12個季度穩居前三,市占率環比提升1.6個百分點,達12.9%,整體出貨量為3290萬台,業務收入環比提升4.6%至366億元,毛利率為13.3%創曆史新高,同比提升4.7個百分點。

盧偉冰認為,手機行業如果沒有規模的話很難生存,一定遵循規模經濟的特點。但是要有規模的話,就必須要有全球的市場。同時今天的全球市場面臨著非常多的不可控因素,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和挑戰性。在這樣的情況下特別考驗一個企業的戰略耐性。對小米來說是非常堅定不移的全球化,在戰略方面沒有任何的動搖。

據Canalys數據,在國際市場中,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在全球51個市場排名前三,在61個市場排名前五,Q2小米在歐洲和中東地區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均提升至第二,繼續保持國際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至於印度市場,他強調,小米會堅定的去訴訟,相信時間會給我們一些答案。另外,對於媒體報導的小米資金被沒收的問題,實際情況是錢被凍結在銀行里,這是小米的錢,不是被沒收。“我們在印度業務的恢復,有一個非常大的改變。我相信大家未來會看到小米在印度市場的占有率,我們的產品結構等等,大家會看到特別好的一些指標的變化。印度從業務的調整角度,還是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除了堅持全球化佈局,小米也在持續發力高端智能手機市場。

“只有做高端,才能倒逼我們在技術上尋求突破,贏得未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雷軍在8月14日的演講中如此強調高端的重要性。

今年8月,小米發佈MIX Fold 3摺疊屏新品,採用自研龍骨轉軸和3級連杆結構設計,搭載徠卡光學全焦段四攝,採用兩塊小米澎湃電池和新一代碳矽負極技術,真正實現摺疊旗艦的全能無短板。

根據小米公佈的數據,小米MIX Fold 3開售5分鍾,銷量即為上一代的2.25倍,刷新小米摺疊旗艦新紀錄。而自小米12S Ultra以來,小米已連續6款高端產品獲得高市場口碑,形成強大、穩定的高端旗艦勢能,這也帶動小米智能手機毛利率再創曆史新高,連續2個季度提升。

另外,Canalys發佈的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正在釋放出一些積極信號。全球許多廠商和渠道公司的庫存正在恢復到健康水平,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和成本正在趨於正常化,廠商可以更好地規劃和掌控物料成本,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產品,並用以提振需求。該機構預測,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將在2024年恢復4.4%的增長。

盧偉冰透露,小米手機在清理庫存方面已經基本完成。而隨著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回暖、小米經營能力的提升,有望迎來規模和利潤的新一輪增長。

科技戰略升級 為新一輪爆發奠定基礎

要為下一輪的增長做好準備,技術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一項。

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小米研發投入達46億元,同比增長21.0%。過去六年(2017-2022)研發投入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38.4%,預計2023年小米全年的總研發投入將超過200億元,未來五年(2022-2026)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

今年8月,小米繼續加碼科技研發,官宣科技戰略升級,形成四個關鍵路徑和原則:深耕底層技術,長期持續投入,軟硬深度融合,AI全面賦能,總結為公式(軟件×硬件)ᴬᴵ。成為首家把AI放在次方地位的科技公司,小米將包括大模型在內的AI技術看作一種生產力,將AI真正鑲嵌在業務與產品中。

今年上半年以來,AI熱潮席捲全球科技圈,世界已快速步入新一輪產業技術變革潮流中。很顯然,在這一輪科技浪潮中,小米不會缺席。

事實上,小米是國內較早積極佈局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之一。自2016年組建AI團隊以來,經過7年6次擴展,小米AI團隊已超3000人,逐步建立了視覺、語音、聲學、知識圖譜、NLP、機器學習、多模態等AI技術能力。

小米自研大模型目前已正式亮相,2023年8月10日,小米自研的大規模預訓練語言模型MiLM-6B,參數規模為64億,在權威中文評測榜單C-EVAL和CMMLU中位列同等參數規模大模型第一。目前,小米自研的13億參數的端側模型已經在手機端跑通,部分場景效果媲美60億模型在雲端的運算結果。隨著小愛同學大模型版本開啟邀請測試,小米內部增長原力將依託時代機遇獲得新生。

同時,小米的AI工程師團隊積極推動機器人技術的進步,致力於讓仿生機器人走入生活。在今年的年度新品發佈會上,小米發佈新一代CyberDog2 ,它搭載小米自研CyberGear微電機和AI多模態融合感知決策系統,充分展示了小米在機器人技術的仿真能力及更智能的決策執行算法能力方面獲得重要進展。而CyberGear微電機的上市發佈,賦能機器人行業持續降本,為機器人技術從科研到產業的發展貢獻小米力量。

整體來看,小米的軟硬融合實力正在迎來全面升級。這些都將為小米手機+IoT+互聯網的現有業務佈局,以及機器人、智能電動汽車等新業務體系的新一輪爆發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