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秀實力 “小小飯盒”展活力

高端製造與綠色能源展區展示的先進軌道交通 本報記者陶磊 攝 高端製造與綠色能源展區展示的先進軌道交通 本報記者陶磊 攝

從“上九天攬月”的火星探測任務環繞器到行駛在大街小巷的智能汽車,從無人智慧工廠到人機協作機器人,從一站式工業品服務平台到高端工業仿真軟件……今天起,行業翹楚、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相約工博會,一場展示科技創新力量、突顯數字化轉型、展現綠色低碳發展的新型工業盛會在上海啟程。近千項新產品、新技術曆經三年打磨,驚豔亮相,讓觀眾感受到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脈動。

上天又入地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攜50多項展品亮相工博會。

“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由上海航天抓總研製,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國首個行星際飛行平台,首次實現了行星際飛行、地外行星捕獲、四億公里距離的測控通信,首次獲取第一手火星探測數據。

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六號甲,是我國首型固液捆綁中型運載火箭,總長約50米,起飛重量約530噸,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4噸。自2022年3月29日首飛以來,一年半不到已圓滿完成3次飛行任務,從一名“長征新生”快速成長為“優等生”。

井下綜采及掘進設備導航系統,將慣性導航系統與采煤機結合,實現完美的“天地合作”,可減少井下工作人數,提高安全係數和效率;AR智能雲檢測機器人則填補了國內工業領域“智能檢測裝備+雲服務”工程化應用的空白,助推高端製造業轉型升級。

發力新賽道

智慧樓宇、綠色能源、燈塔工廠、重載機器人……這些展項都出現在美的展台。這家傳統家電企業在工博會上展示出強大的創新能力。

“我們2019年成立研發團隊,專攻精密傳動技術,去年實現了產品量產。”展台負責人陳世星介紹,諧波減速機是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其精度、耐久性等性能水平直接決定機器人整機性能,占機器人總成本30%以上。由於缺乏系統性的參數化正向設計評價體系,以前國產諧波減速機的精度、壽命落後於國外頭部企業的產品。

美的的創新技術,使諧波減速機擁有了更高的精度和更長的設計壽命,產品性能大大提高,可廣泛應用於機器人、機床、自動導引車、物流輸送設備、汽車製造等領域。“我們不再是一個家電品牌,而是一個科技公司,機器人與自動化、樓宇科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先進儲能等產業都是我們發力的新賽道。”

驚豔新材料

一碗螺螄粉里米粉的直徑大約是2毫米,一支中性筆筆頭的直徑約0.5毫米。那麼,一根鋼絲能有多細?柳鋼在工博會上展出的超細簾線鋼絲,直徑只有0.2毫米,細若髮絲。

簾線鋼主要用於生產載重子午線輪胎,在生產過程中,對原材料質量、冶煉工藝控製、軋製工藝控製等各工序要求極為嚴格。材料既要纖細,更需強韌,被譽為線材中的尖端產品。

同在新材料展區,來自安徽的豐原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則展現了小小飯盒的科技魅力。豐原是國內首個掌握聚乳酸全產業鏈技術的公司,以玉米、秸稈等可再生資源為原料,通過生物技術加工成聚乳酸,具有低碳、環保、無毒、可降解的特性,可用作一次性餐具、生物質皮革、紡織布料等,有效解決秸稈焚燒帶來的汙染痛點。

“目前我們生產一噸聚乳酸產生0.31噸碳排放,而生產一噸塑料PP材料會產生3噸碳排放。”展台負責人周寧介紹,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使用的3600萬套一次性餐具,就是豐原生物提供的環保產品。

機器人比拚

機器人曆來是工博會的明星展品。近800平方米的展台,ABB從協作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數字化與服務三大維度,展示機器人在不同場景、領域的自動化柔性解決方案。協作機器人GoFa 10和GoFa 12、新一代大型機器人IRB 6720、自主移動機器人Flexyley系列以及RobotStudio自動路徑規劃都是首次亮相工博會。

不管你把魔方打亂到什麼程度,戴著墨鏡、穿著紅馬甲的“節小卡”雙臂機器人都能將它還原。節卡機器人展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雙臂魔方機器人是協作機器人的一種,得益於運動控製、高性能伺服驅動等關鍵技術突破,它能實現人機協同作業,在多元化場景應用中大展身手。此外,節卡機器人還推出了OTA智慧服務平台,實時展示機器人的運行數據,可以幫助用戶更加精準地調度生產,減少碳排放。

數字人“程葉”

工博會上,一站式工業品服務平台鑫方盛集團首次發佈了“工品雲鏈”數字化供應鏈管理平台。展台負責人田朕卓介紹,這個平台將採購流程的執行集於一體,幫助企業管理供應商、商品信息、訂單、結算等重要事項,切實提升供應鏈協同效率。比如,通過“工品雲鏈”預測客戶需求,供需匹配程度可提高15%;智能篩選供應商,可提升尋源效率;智能調度運輸路線和倉庫,庫存周轉率可提高16%,配送時間可縮短12%。

鑫方盛還帶來了001號虛擬員工“程葉”。作為工業品領域首個由真人建模的數字形象,程葉形象仿真、交互靈活,能勝任導購、內容生產、虛擬直播、智能客服、IP宣傳等工作,可以“能者多勞”。

“工博會期間,每天有三場演講環節,數字人將與主持人一起開展供應鏈服務方式的問答,還會介紹我們的定製化場景解決方案。”田朕卓說。 本報記者 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