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09年就開始入侵華為總部服務器!國家安全部最新披露
轉自:中國青年報
20日,國家安全部發文,起底美國情報機關網攻竊密的主要卑劣手段。
招數一:建立網攻武器庫
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其下屬的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以及先進的武器庫,多次對我國進行體系化、平台化攻擊,試圖竊取我國重要數據資源。
2009年,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就開始入侵華為總部的服務器並持續開展監控。
2022年9月,特定入侵行動辦公室被發現長期持續地對包括西北工業大學在內的國內網絡目標實施了上萬次惡意網絡攻擊,控製了數以萬計的網絡設備,竊取大量高價值數據。

2022年以來,我國網絡安全機構已披露多款美情報部門網絡攻擊武器,如“電幕行動”“量子”“酸狐狸”“蜂巢”等。
利用這些規模化的武器裝備,美國情報部門對中國、俄羅斯等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長達十餘年的網絡攻擊、網絡間諜行動,網絡攻擊目標涵蓋電信、科研、經濟、能源和軍事等核心重要領域。
招數二:強製相關科技企業開後門配合
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通過《外國情報監視法》等法案強製在相關科技企業的設備、軟件、應用程序中植入後門,利用嵌入代碼、漏洞攻擊等方式,借助其全球性科技公司的影響力,實現對全球數據的監控和竊取。
2020年12月,美國位置數據公司X-Mode Social被曝光通過在應用程序內置軟件開發工具包獲取位置數據,並將數據賣給與美國軍方和情報部門關係密切的承包商。
2022年4月,有美國軍事情報背景的“異常六號”公司,被曝光將其內部跟蹤軟件開發包嵌入到眾多移動應用程序中,跟蹤全球數億部手機的位置數據和瀏覽信息,並將這些數據彙總出售給美國政府。
招數三:顛倒黑白,賊喊捉賊
美國一邊大肆對全球各國開展網絡攻擊竊密,一邊炮製各種版本的“安全報告”,將中國抹黑為“網絡威脅主體”,渲染炒作所謂“中國網絡竊密”問題。

美國長期憑藉技術優勢對世界各國包括盟友進行大規模竊聽竊密,開展網絡竊密活動。
自2013年“棱鏡門”事件曝光以來,我國相關網絡安全機構多次在針對中國的網絡攻擊事件中發現美國的身影。近年來,美國加緊推進“前出狩獵”行動,俄羅斯、伊朗、中國和朝鮮是其主要目標。美國網絡司令部打著“前出狩獵”、主動防禦的幌子,對他國進行網絡攻擊和竊密。
與此同時,美國極力把自己塑造成“網絡攻擊受害者”,打著“維護網絡安全”的旗號,鼓動、脅迫他國加入所謂“清潔網絡”計劃,企圖在國際網絡市場上清除中國企業。“清潔網絡”是假,打壓對手、維護霸權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