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觀察丨馬斯克腦機公司將首次進行人體試驗 轟動背後多個安全問題待解

當地時間19日,特斯拉CEO馬斯克的腦機接口初創公司Neuralink表示,已獲得一個獨立審查委員會的批準,可以在人體上進行腦機接口植入試驗。目前,該公司正在為未來為期6年的研究招募癱瘓患者以測試設備。

腦機接口是大腦和計算機之間的接口,可直接從大腦提取信號控製外部設備,替代、恢復、補充或改善大腦的功能。2019年以來,Neuralink曾先後將腦機接口芯片植入老鼠、豬和猴子的大腦,多次引發轟動。

猴子通過植入腦部的腦機接口開始打字,成功打出了一個句子。

里程碑!馬斯克要給人腦植入芯片

成立於2016年的Neuralink估值約50億美元,是全球估值最高也最受關注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聲稱,這項人體試驗為期六年,參與者將首先參加一項為期18個月的研究,在那之後,他們將每週至少花兩個小時進行腦機接口方面的研究。

Neuralink表示,這項研究旨在測試Neuralink無線全植入式腦機接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癱瘓患者能夠用大腦控製外部設備。同時,該公司正式開放臨床試驗患者的招募,因頸部脊髓損傷或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而癱瘓的患者可能符合參加這項試驗的條件。

Neuralink聲明,該試驗將會評估腦機接口植入技術的安全性和功能性,進行試驗的時間地點和參與人數尚不明確。不過,即使試驗證明該設備能夠安全地用於人體,也還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真正推廣使用。

此前,Neuralink在2023年5月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其植入式腦機接口設備可在人體上開展臨床研究,這被視為腦機接口邁向商業化應用的里程碑。

諮詢機構麥肯錫研究報告顯示,預計腦機接口相關市場規模在2030年至2040年可達700億至2000億美元。腦機接口在醫療上的應用需求迫切,市場具有廣闊的前景。

資料圖資料圖

審批結果不一!FDA已批準人體試驗

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曾在去年拒絕了Neuralink進行人體試驗的請求,但又在今年5月批準了該公司的研究設備豁免(IDE),允許相關設備用於臨床研究。該機構尚未透露兩次審批結果不一的原因。

據馬斯克介紹,Neuralink正在設計一種將大腦信號轉化為行動的設備,將首先專注於兩個應用:一是恢復人類視力,二是幫助無法移動肌肉的人控製智能手機等設備,甚至恢復脊髓受損者的全身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體臨床試驗申請成功前,Neuralink已分別在豬和猴子身上做了相關試驗,並引發轟動。

2020年8月,馬斯克用小豬展示了腦機接口的最新成果。當工作人員給小豬喂養食物並進行觸碰時,通過腦機接口設備讀取的小豬大腦信號顯示其處於活躍狀態。而通過進一步讀取其腦電信號,可以預測小豬的運動步伐和模式。

2021年4月,Neuralink發佈了一段視頻,展示一隻植入其設備的猴子通過心靈感應玩電子遊戲,以此展示研究團隊在大腦控製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據報導,獼猴名叫帕格,在視頻拍攝前植入了腦機接口。最初,研究團隊教帕格使用遊戲操縱杆玩遊戲,並通過金屬吸管喂香蕉奶昔獎勵它。在這一階段,腦機設備記錄了哪些神經元被激活,對帕格神經活動與預期運動方向之間建模,實現“腦機連接”。之後,研究人員把操縱杆和計算機斷開了鏈接,這時在沒有操縱杆的情況下,帕格只用它的意念控製光標,繼續玩乒乓球遊戲。

質疑一直存在!多個安全問題待解

Neuralink公司主要開發腦機接口(BCI),用於在大腦與外部環境之間建立一種全新且不依賴於外周神經和肌肉的交流與控製通道,從而實現大腦與外部設備的直接交互。

馬斯克作為這家公司的高管,曾承諾他們會開發一種全知全能的腦機接口,以幫助人類跟上人工智能的發展,這樣誇張的宣傳引起了神經科學家和各領域專家的質疑和對倫理問題的擔憂。

Neuralink此前已經進行過這項技術的動物試驗,前員工將此實驗稱為“黑客工作”,並稱在一次實驗中,該設備被植入了豬腦的錯誤位置,導致用於試驗的豬被安樂死。

此前也有消息稱,試驗給動物帶來了不必要的痛苦。這些指控引發了美國農業部和運輸部對於Neuralink虐待動物和跨州生物危害材料處理不當的調查。

今年9月初,面對網絡上傳言Neuralink關於15隻猴子死於腦機接口試驗的說法,馬斯克親自澄清:沒有猴子是因為接受了植入手術死亡的。

新南威爾士大學人工智能和數據教授托比·沃爾什認為,人類需要與人工智能融合來獲得拯救的觀點值得懷疑,“我們無法跟計算機比速度和記憶力,但我們擁有的情商和社交能力、創造力和適應能力,就是人類能夠一直領先於機器的地方”。

托比·沃爾什還表示,馬斯克以不能按時實現承諾而聞名,針對健康人的神經聯結或許要等到幾十年以後。

不過,在馬斯克眼裡,創辦Neuralink的主要動機是希望人類和機器終極的心智融合,能夠防範人工智能機器為所欲為。“即使人工智能是善意的,我們能不能也跟上它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呢?”

Neuralink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不過,關於腦機接口和馬斯克提出的終極目標,外界的爭論仍將持續下去……

封面新聞記者 燕磊

部分資料據央視、經濟觀察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