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啟動人工智能全球創新大賽,複旦校長金力談AI科研深度融合
作為上海科技創新的新高地,臨港新片區正在以多元的方式集聚創新動力。日前,“上海·臨港杯”人工智能全球創新大賽暨港澳大學生創客馬拉松正式啟動。該大賽在教育部及全國青年聯合會指導下,由複旦大學與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聯合主辦。
複旦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在啟動儀式上指出,複旦大學現在聚焦的AI4S,是將“AI”和“科研”深度融合的新興科技形態,其所帶來的範式演進不是簡單取代原有的科研方式,而是推動科學研究範式變革、實現科技原始創新策源的利器;同時它也擁有引爆產業創新核爆點的巨大潛能,有望在多領域激發技術創新活力、構建行業創新生態。
金力同時表示,今年上半年,複旦大學上線了中國高校規模最大的雲上智算平台CFFF,目前已有10餘個校內團隊通過該平台開展相關研究。其希望,青年學子帶著大賽經驗,在未來繼續探索,永續創新,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繁榮獻上自己的力量,成為真正的科技改革者和行業領導者。

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吳曉華副書記表示,青年是創新創業的先鋒,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近年來,臨港新片區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引進和培育了一大批頂尖科學家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科創平台和各類專業孵化器,科技創新氛圍日益濃厚。“我們相信,經過幾年努力,人工智能完全可以成為臨港發展的一張靚麗名片,成為推動臨港創新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據澎湃新聞瞭解,本屆賽事面向中國內地及港澳在校大學生,以企業出題,高校參與的形式進行,由人工智能領域的知名學者擔任評委與導師,圍繞“全球智慧城市建設”、“全球無人駕駛技術開發”、“其他賽道”等三個內容方向,進行作品徵集,選拔優秀創新產品與服務,拓展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場景。
截至目前,已累計收到32所高校、88支參賽隊伍的報名信息,參賽隊伍分別來自複旦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全國10餘座城市的知名院校。在這88支參賽隊伍中,共有55支來自包括美國、俄羅斯、英國、南非、巴基斯坦、肯尼亞、摩洛哥、菲律賓、新加坡等10餘個國家的留學生代表隊。
值得關注的是,在啟動儀式現場,臨港新片區團工委邀請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電機學院、上海政法學院、上海建橋學院等首批14所高校一同開展“年輕的城,年輕人的城”共建簽約儀式。旨在讓更多的青年通過高校瞭解臨港新片區這一“開放”“創新”的國家戰略承載地,實現高校與地區,人才與產業的緊密結合。

此外,“臨港新片區AI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也正式揭牌。基地將為參賽的創新創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包括但不限於資金支持、政策扶持、人才培養、市場推廣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