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跟隨?台積電德國之路不平坦

本報記者 陳子帥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昭 東

今年8月,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業台積電宣佈將在德國建立其在歐洲市場的第一座芯片生產基地,英國《金融時報》11日報導稱,由於歐洲缺乏半導體生產所需要的優質電子化學品,不少為台積電供應化學品的台灣企業也考慮赴歐洲投資。然而,歐洲半導體產業鏈的羸弱讓不少業內人士質疑其可行性。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認為,台灣企業赴歐投資,面臨成本難題,同時歐洲政府承諾的福利支持恐難以落地。

台積電計劃在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園區建立半導體工廠。圖為園區內的博世半導體工廠。(視覺中國)台積電計劃在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園區建立半導體工廠。圖為園區內的博世半導體工廠。(視覺中國)

台電子化學品供應商也將跟著去歐洲?

台灣李長榮化工公司是台積電洗劑和溶劑產品的供應商,該公司總經理劉文龍表示,歐洲芯片製造商多年來一直依賴過去的成熟技術,以至於它們現有的製造流程效率低,並且供應鏈也在萎縮。例如,與台積電合作建廠的德國英飛淩科技公司的化學品供應商仍然處於幾十年前的生產能力。“他們還沒有意識到,最先進的化學品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他們提高產量。”劉文龍稱,該公司瞄準了歐洲市場,正在計劃前往德國投資。

“當前歐洲是關鍵電子化學品的淨進口地區,想要改變這種狀況以提高競爭力是一項長期且昂貴的挑戰,這需要大量的資本支出。”一家歐洲石化公司的高管表示,歐洲半導體價值鏈上的幾乎所有材料都缺乏高端供應能力。製造芯片時需要使用大量硫酸對其進行清洗和蝕刻,而歐洲沒有足夠的優質硫酸,必須從亞洲採購,用於晶圓清洗的異丙醇材料也供不應求。

通信行業專家、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1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台灣企業想要赴歐投資,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它們的不安。這些企業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擔心在台灣發展不夠安全,在美國發展成本過高,所以它們希望能夠在德國、在歐洲有所作為。

台積電計劃在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園區建立半導體工廠。圖為園區內的博世半導體工廠。(視覺中國)台積電計劃在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園區建立半導體工廠。圖為園區內的博世半導體工廠。(視覺中國)

歐洲芯片供應鏈缺口很大

9月21日,歐洲《芯片法案》正式生效,計劃通過投資430億歐元將歐洲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份額從當前的不到10%提高到20%。《金融時報》稱,全球芯片製造商正在爭相利用該法案提供的補貼,在歐洲建立產能。

根據台積電的投資計劃,該公司將與德國博世、英飛淩科技公司以及荷蘭的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在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斥資逾100億歐元建造一座芯片工廠,工廠建設將於2024年開始,芯片預計將於2027年投產。據《紐約時報》報導,在德累斯頓生產的半導體不是台積電的最新技術,而是汽車行業更喜歡的老一代芯片。

與此同時,英特爾承諾投資300億歐元,在德國馬格德堡市建設兩座芯片廠;美國最大的半導體晶圓代工廠格芯和歐洲意法半導體公司也宣佈投資57億歐元,在法國建設半導體工廠。

然而,業內專家表示,歐洲的供應鏈並不能夠支持芯片產能如此大幅增長。台積電首席執行官劉德音此前表示,歐洲芯片產業生態系統的缺口是“我們最擔心的問題之一”,他表示德國政府已承諾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學者董一凡1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歐洲曾在半導體產業上有過輝煌曆史,只是後來在與亞洲的競爭中逐漸處於下風,不過歐洲現存有意法半導體、英飛淩等優秀企業,荷蘭在光刻機等關鍵產業鏈上也具有一定優勢。但歐洲要想實現自己的宏偉目標還要依賴創新土壤、配套產能、基礎設施、人才等條件,並非一個補貼政策就能推動。

人才、租金、能源都是問題

實際上,台積電赴美建廠已經遭遇重重挑戰。《金融時報》報導稱,該企業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項目面臨著施工和勞動力方面的諸多障礙。香港《大公報》報導稱,台積電美國廠預計明年量產,但目前進展落後。今年3月台積電申請美國晶圓廠補助時,白宮還提出種種苛刻的條件。劉德音表示,希望德國政府不要在申領補助金時設置條件。

其實德國發展芯片面臨的挑戰同樣不少,包括俄烏衝突後的能源價格高企及熟練工人短缺等。《紐約時報》報導稱,去年德國薩克森州有超過25600個職位空缺,沒有合格的申請者,特別是在電子、計算機科學和軟件開發領域。據瞭解,9月19日,台積電宣佈與德國11所大學簽署半導體人才培育計劃,為台積電赴德國投資設廠做準備。德國《商報》日前透露,德國對台積電的財政支持將達到50億歐元,但德國經濟部並未做出回應。

德國《商報》9日報導稱,英飛淩和台積電在德國東部投資建廠,面臨著另一個問題——住房緊缺。目前,薩克森州的租金已大幅上漲,而且看不到任何改善的跡象。

項立剛表示,歐洲沒有一個大的電子製造市場,對於半導體需求也沒有那麼高,在這樣的地方建設半導體產業鏈,必然會增加成本。特斯拉也想在德累斯頓建設工廠,但進展非常差,“一個環保問題就害死了企業”,台積電可能也將面臨同樣情況,在建設成本、建設時間以及運營成本等多方面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