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業領袖對話中國企業家:競爭之外,更多的國際合作正在發生

“你如何看待中國本土企業和跨國企業的關係?”

10月14日下午,“共話新賽道、共謀新發展”IBLAC全球商業領袖對話中國企業家活動上,羅氏集團董事會主席施萬(Severin Schwan)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圓桌會議現場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鄒橋 圖圓桌會議現場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鄒橋 圖

當天下午,三位中國企業家代表展開主題分享,並與三位國際商業領袖展開對話,共論新起點下如何譜寫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新篇章。

聯影集團董事長薛敏回答了這一問題,“當下我們在和跨國企業有一些良性競爭的同時,更多的是開展合作,甚至和全球的高校、研究機構一同開展合作。”

據薛敏介紹,聯影集團生在上海,長在上海,聚焦高端醫療裝備,成功推出18款自主研發的高端醫療產品,覆蓋從數字X射線、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瞄系統(CT)到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再到PET-CT,打破國際廠商長年的壟斷。

2011年創業至今,能夠在短短十多年取得如此的成績,薛敏坦言正是得益於上海提供了一個推崇創新和國際合作的優異環境,才讓企業家敢想敢做,力爭做一家世界級的公司。

“我們也很珍惜今天的機會,能夠和全球領軍企業家對話,從而推動我們的企業走得更好,為行業發展提供中國力量。”薛敏說道。

商湯科技同樣是一家比較年輕的科創企業,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冰介紹,他2014年創業,2017年就舉家搬遷到了上海,在臨港佈局了全國最大的超算中心。

徐冰現場分享徐冰現場分享

徐冰透露,通過多年研發和迭代升級,目前商湯已經研發出“日日新”大模型體系和“書生”基模型,其中日日新大模型體系下,InternLM-123B模型完成訓練,性能測試排名全球第二。

對於人工智能的發展,徐冰提出有三項關鍵性因素,人才、算力和數據,“正是因為積累了足夠多的數據和算力,等頂尖人才投身的時候,就能碰撞出巨大的火花。”

在圓桌討論中,星展集團首席執行官高博德(Piyush Gupta)向徐冰提問,“如何能夠擴展大模型的邊界,讓中國的大模型具備全球競爭力?”

對此,徐冰回答,對於AI的訓練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數據的積累,想要打造最完善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或許需要全球數據的積累,“未來的某一個時刻,我們會在人工智能領域達成更全面的數據合作,僅僅一個國家的數據訓練是非常有限的。”

在討論中,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宇學峰也透露,此前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也促成了更緊密的全球合作,在疫苗研發中他們每天都要和全球合作夥伴探討對病毒的理解,“在未來面對新的病毒挑戰時,這樣的全球合作也能更快地推動解決途徑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