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中國大模型太多 AI原生應用太少

轉自:貝殼財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羅亦丹)“中國的大模型很多,但是基於大模型開發出來的AI原生應用卻非常少。”11月15日,在深圳2023西麗湖論壇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談及國內AI行業現狀時表示。當天,他分享了關於AI原生時代的兩個“冷思考”和三個“熱驅動”。

李彥宏說,截至10月份,國內已經發佈238個大模型,大模型太多,而模型之上開發的AI原生應用太少。他同時表示,許多行業、企業、甚至城市都想從頭訓練自己的專用大模型,但專用大模型沒有智能湧現能力,價值非常有限。

在他看來,強大的基礎大模型能驅動AI原生應用爆發,當前,最好的AI原生應用還沒出現,“AI原生時代一定會有優秀的AI原生應用是基於這些大模型開發出來的”。與之相對,AI原生應用也會驅動模型、芯片等AI技術棧的發展,“只有通過更多的場景落地應用,才能夠形成更大的數據飛輪,才能夠讓芯片做到夠用和好用。”

李彥宏認為,擁抱AI時代需要一把手驅動,“因為只有CEO,才會關心新技術對自己業務的關鍵指標是不是產生了正向作用。”

官方供圖官方供圖

“文心大模型一家的調用量比這200多家大模型的調用量加起來還要多”

“我們需要100萬量級的AI原生應用,但是不需要100個大模型。”李彥宏指出,在全球市場上,AI原生應用正在成為主要趨勢。“微軟沒有自己的基礎大模型,它是跟OpenAI合作的,但是它有最成功的AI原生應用,大家知道就是Office365的Copilot,30美元一個月。”

而對於國內,他分析說,截至10月份,國內已經發佈了238個大模型,相較於6月份的79個,在四個月內增長三倍,但相較於國外的幾十哥基礎大模型和上千個AI原生應用來看,國內AI原生應用數量卻很少。

李彥宏表示,“不斷地重複開發基礎大模型是對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李彥宏回顧PC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表示,各種PC軟件都基於Windows系統開發,移動時代的操作系統也僅有安卓和iOS兩家,大模型類似操作系統,那麼最終開發者只會依賴為數不多的大模型開發AI原生應用。

“由於沒有智能湧現能力,專用大模型的價值非常有限。”李彥宏分析說,很多行業、企業甚至城市都在買卡、囤芯片,建智算中心,想從頭訓練自己的專用大模型,殊不知這樣煉出來的大模型是沒有智能湧現能力的。

李彥宏認為,“大模型的產業化模式,應該是把基礎模型的通用能力和行業領域的專有知識相結合。”也就是說,大模型套小模型,專用小模型反應快、成本低,大模型更智能,可以用來兜底。他直言,“國內有200多個大模型,上了這個榜單、進了那個排名,但其實調用量是很小的。文心大模型一家的調用量比這200多家大模型的調用量加起來還要多。”

AI原生應用與基礎大模型互利共生、彼此成就

在李彥宏看來,強大的基礎大模型會驅動AI原生應用的爆發,“中國有領先的基礎大模型,這是AI原生應用發展的堅實基礎,是底層的能力。”

他介紹說,自3月16日基於文心大模型3.0的文心一言發佈後,文心大模型持續迭代,在上個月升級至4.0版本,在文心一言的網站和APP上叫做專業版。在理解、生成、邏輯和記憶四大能力上,文心4.0都有明顯提升。自8月31日文心一言向全社會開放以來,文心大模型的API調用量,呈現指數級的增長。

“而AI原生應用,就是基於大模型智能湧現後產生的理解、生成、邏輯和記憶能力而開發出來的應用。這些能力是過去的時代所不具備的,因而才能打開無限的創新空間。”

與之相對,李彥宏表示,模型、芯片等AI時代的技術棧,也需要AI原生應用的驅動。“好的應用會帶動市場,倒逼市場變化。”他以新能源汽車產業作類比表示,新能源減免購置稅、上路不限號不限行等措施,有效拉動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增長,AI產業也是需求驅動,應該在需求側、應用側發力,鼓勵企業調用大模型來開發AI原生應用,用市場推動產業發展。

“只有通過更多的場景落地應用,才可以形成更大的數據飛輪,才能讓芯片做到夠用、好用”。李彥宏說。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