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曼被開除,OpenAI為何突發“宮鬥”?| 新京報專欄

轉自:新京報評論

OpenAI此次“宮鬥”的導火索,應源自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理念的分歧。

▲2023年11月16日,薩姆·奧特曼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圖/IC photo2023年11月16日,薩姆·奧特曼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圖/IC photo

文 | 馬爾文

全球矚目的重量級人工智能初創企業OpenAI,終於也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科技公司劇本:在經曆了早期攜手共進的甜蜜歲月後,創始人在科技大規模進入市場的前夜突然出局。

據澎湃新聞援引OpenAI董事會官方消息,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特曼將辭去CEO職務,並離開公司,首席技術官米拉·穆拉蒂將擔任臨時首席執行官,立即生效。

一切發生得看似毫無徵兆。就在不久前,OpenAI剛剛發佈了一系列新產品,奧特曼還為公眾端出了一系列將ChatGPT向各領域開放的新佈局,成功引發了又一次大規模討論。

奧特曼被罷免的消息一經發佈,就迅速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值得注意的是,董事會的公告措辭比起正常的人事變動消息顯得要嚴厲許多。公告稱,“董事會認為奧特曼先生在與董事會的溝通中不夠坦誠,妨礙了董事會履行職責的能力,董事會不再相信他有能力繼續領導OpenAI”。

“不夠坦誠”“妨礙董事會”“不再相信”,這三個關鍵詞,對於一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CEO兼公眾代言人來說,幾乎是最高級別的“指控”。

這種嚴厲,也迅速引發了業內各種猜測。有人認為這是OpenAI進入商業化前夜,利益分配的分歧之爭,也有人認為涉及微軟等股東之間的權力之爭。

但從種種跡象來看,此次“宮鬥”的導火索,更多應源自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理念的分歧。

OpenAI的非盈利性董事會共有6名成員,其中包括奧特曼在內,共有3名OpenAI員工。而本次“宮鬥”事件結束後,另外一名聯合創始人格雷格·布羅克曼當即宣佈離職。如此一來,仍然留在董事會內的OpenAI員工,僅有首席科學家伊爾亞·蘇茨克維一人。

有社交媒體爆料稱,最終驅逐奧特曼的董事會投票數為4:2。這也使得外界認為,本輪衝突的根源很有可能是蘇茨克維與奧特曼等人的理念分歧所致。

此前,蘇茨克維很少接受媒體採訪。但如果追溯OpenAI的曆史,蘇茨克維幾乎是一個奠基性的人物。作為全球知名的人工智能科學家,蘇茨克維師從於人工智能教父、深度學習先驅傑弗里·辛頓。

OpenAI成立之初,正是因為馬斯克偷偷從Google挖走了蘇茨克維,才導致Google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與馬斯克宣佈絕交,自此不再有私人往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蘇茨克維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在ChatGPT成功之後,自己已經做出了“職業生涯最大的轉變”,即成立了新團隊專注於“超級對齊”的項目。

所謂“超級對齊”,通俗來說,是為了建立一套控製技術,用於保障未來超越人類智能的“超級人工智能”能夠始終做人類想讓其做的事,相當於是一套“針對超級人工智能的安全程序”。

這或許正是OpenAI創立者以及人工智能探索者的理念。此前,OpenAI曾在各種場合傳遞過,自己的使命是構建對每個人都安全和有益的AGI(通用人工智能)。為此,OpenAI要採用非盈利和有限盈利的模式。

▲首屆人工智能安全峰會於2023年11月1日至2日在英國布萊奇利園舉行。圖/新華社▲首屆人工智能安全峰會於2023年11月1日至2日在英國布萊奇利園舉行。圖/新華社

種種跡象顯示,在ChatGPT成型並開始進入大規模應用後,這些潛在的分歧開始慢慢浮現。

例如,儘管首席科學家已經做出了職業生涯的最大轉變,但奧特曼在此前接受採訪中,並未對“控製與監管人工智能”表達足夠的重視,甚至提出“人工智能還沒到需要監管的時刻”。

而在11月份的OpenAI大會過後,外界一致認為ChatGPT推出了多個更新升級,尤其是即將上線的GPT Store,是OpenAI搭建商業化生態的重要標誌。這些,或許從“蘋果”的發展史來看是值得稱讚的重磅發佈會,但要注意的是,OpenAI及其眾多參與創建者的初衷,並不是要做一個人工智能時代的“蘋果”。

因此,儘管關於奧特曼離任的準確原因仍然需要更多信息來證實,但人工智能背後的路線、理念分歧應該正是此次“宮鬥”的深層原因。

從科技企業的發展史看,在新技術發展的前期,不同路線、理念的參與者往往能夠團結協作,共同為了科技普及而合作前進。但當科技普及已經發生,關於商業化、實現路徑的種種理念差異,卻可能拆散原有的創業團隊。

對於OpenAI來說,通過ChatGPT讓全世界感受到了未來人工智能的衝擊與影響,並在部分領域率先進入應用普及,這至少代表著OpenAI創立之初的理想已經階段性實現了。

在人工智能普及和深度應用的前夜裡,或許,關於未來技術應該如何普及、如何監管的理念與路徑之爭,才剛剛拉開帷幕。

撰稿 / 馬爾文(媒體人)

編輯 / 劉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