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時裝 推動社會共融|香港理工大學助理教授林枝衍博士 訪問

對許多人來說,時裝是追逐潮流,是表現自我;對香港理工大學時裝及紡織學院助理教授林枝衍博士(Dr. Jin Lam)而言,時裝的作用不僅止於此。她表示:「時裝除了是一種潮流文化的表述,對我來說是一種表達自己的語言,加上時裝有一種『入屋』的獨特性,若然推廣到社會層面上,其互動的設計過程更可以成為連結社會的關愛媒界,培訓弱勢社群打造一個代表自己的時尚造型,並以全新形象來重新聯繫社區。」

polyu fashion jin lam
林枝衍博士(Dr. Jin Lam)(圖右)
當初舉辦「以時尚造型和時裝設計作為促進社區關愛」課程的契機是甚麼?它如何幫助實現社會共融?2015年,原本統籌服務學習課程的同事身體出現狀況,於是邀請我接管課程策劃,當時我的媽媽正受精神健康問題困擾,這令我反思到作為設計教育工作者在社會中應該擔當的角色。隨著我對精神健康復元人士的認識和了解日漸增加,我發現在社區裡為復元人士提供的藝術參與活動並不多,大部分復元人士均感到自我形象低落,而時裝卻有一種獨特的感染力,能讓不同界別的社群連繫起來,透過潮流打扮為自己重新定位。polyu fashion jin lam此外,大眾對紡織品製作工藝都非常感興趣,因此在機緣巧合下,我便向學校提出為服務學習注入新元素,培育學生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作為關愛社區的媒介,透過協同設計過程,使學生能接觸社區上有著不同需要的社群,走出自己的舒適圈與社區互動,親身走入社區聆聽參加者的需要,並聯手打造時尚服飾及造型,將關愛傳到社區裡的每一個角落。項目至今經已服務超過600個來自不同社群的參與者,包括更新人士、復元人士、殘疾人士、邊緣青少年、智障人士、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長者及少數族裔等。polyu fashion jin lam在以往眾多項目當中,令你最難忘的一次經歷是甚麼?令我最難忘的是與自閉症人士一起互動的經驗。自閉症學員一般都不善於用言語表達自己,要他們跟幾個素未謀面的大學生一同互動設計實在極具挑戰性。幸好學生們製定了一套具包融性的設計方案,以學員的日常喜好作為設計靈感,透過輕鬆的交流、互動小遊戲及紡織手藝的訓練,在短短幾星期就能建立互信關係。學員本來以單字溝通,連外出都要有指定司機和專車接送,但在工作坊進行至中期時,學員主動向我提出想到校園工作室,跟幾位大哥哥、大姐姐一起製作服裝,此舉令他的媽媽也驚訝時裝所帶給兒子的威力,及後到服裝製作完畢,在時裝表演時,學員更主動向學生們說:「多謝你哋,我好開心!」,在旁聽到的媽媽也不禁熱淚盈眶,跟學生們擁作一團,連番感謝。polyu fashion jin lam今年為何會以「時裝無界」為主題?今年以「時裝無界」作為主題,藉以讓不同界別的社群都能共同感受時尚魅力,即使大家的能力、背景、人生經歷不同,但人人都能被欣賞並成為主角,人人都能「潮得起」。如果要給香港年輕設計師/學生一個建議,你會說甚麼?我認為香港年輕設計師可以為時裝重新定義,多思考時裝對社會的意義,使不同社群的人都能體會時尚潮流的獨特性。未來一年,你有甚麼目標和計劃嗎?我會帶學生走出香港,到海外的發展中國家體驗服務學習,將時裝創意新力量擴展到世界各地,把關愛種子持續地散播出去。polyu fashion jin lamPhotos courtesy of Dr. Jin 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