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的土味短劇又贏了

原標題:咪蒙的土味短劇,又贏了一次

作者:維小維生素

知道短劇很火很厲害,沒想到這麼厲害。 

過年去親戚家拜年,發現大家都不在電視上追劇了,

而是拿著手機刷短劇,很多人在看一部叫做《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的短劇。

以為只是下沉市場比較火吧,沒想到閨蜜也來安利了,

說這部劇的男主角挺帥,

“上半張臉像肖戰,下半張臉像霍建華”。

然後一刷微博,發現這男主角已經上了熱搜,

還被考古扒出了以前的黑料,快速走完了從出名到塌房的整個流程。

好傢伙,看來現在短劇的出圈程度,真的不可小覷了。

看很多網友說,以前看短劇,還會擔心被嘲笑太土,現在則是同事之間互相交流,哪個短劇更好看。

還有打車的時候,幾乎每個司機在堵車時,飄出來的外放聲音都是在刷短劇。

明明是浮誇又老套的劇情,為什麼吸引了那麼多人呢?

我覺得不外乎幾個原因。

第一,時長短,節奏快。

第二,劇情夠誇張刺激。

第三,台詞緊跟各種網絡熱點和段子。

你想想,平時看的電視劇,前兩集基本都在交待人物關係,鋪墊故事氛圍,

但在短劇的世界里,這種慢節奏是不存在的。

在短劇里,花1分鍾,你能看到一個憋屈窩囊的贅婿變成了叱吒風雲的龍哥,

花3分鍾,就能看到被拋棄的糟糠之妻如何華麗蛻變和複仇,

只要5分鍾,就能看完一個青年才俊如何運籌帷幄決勝商業戰場……

幾分鍾之內就能看到天差地別的反轉劇情,給人一種極致的爽感,怎麼不容易上頭呢?

難怪很多人一邊吐槽劇情尷尬,一邊又忍不住點擊付費,解鎖下一集劇情。

人性啊,都被狠狠拿捏住了。

比如我閨蜜小芸,當媽的都逃不過放假比上班更忙的命運,春節期間都沒法閑著,不是安頓一家大小去別家拜年,就是招呼來家裡拜年的親戚朋友。

剩下的時間,她就只想在家裡葛優躺享受片刻寧靜,

無聊了就點開手機刷短劇,只要幾分鍾時間,就能看完一個故事,而且隨時看,隨時停。

但如果去電影院看電影,她就要特意挪出好幾小時的整段時間,

而且她說,

電影院里看電影,沒看清楚不能暫停回放,碰到不好看的電影也不能快進,只能無聊地幹坐到放映結束。

所以,她寧願付費追短劇,二三十塊錢,好不好看也不心疼。

確實啊,現在的人,生活壓力大,一天天都感覺累得要死,沒幾個人有閑心天天晚上掐著點坐在電視機前追劇。

看電影的話,票價也不便宜,

關鍵是很多電影的營銷都有誇張成分,看著預告以為是好片子,走進電影院才發現精彩片段全在預告里了。

現在都是碎片化時代,時間成本越來越高,

所以,不佔用時間,又能帶來情緒刺激的短劇,越來越成為趨勢。

當然,短劇質量也是良莠不齊,能從中殺出來的,肯定是有過人之處。

比如這個春節檔爆火的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真正讓人欲罷不能的,還是靠劇情。

一句話總結它的內容火爆邏輯:

大女主人設+爽感劇情+強衝突+高顏值男女主+黑紅營銷+有質感的製作。

劇情講的是女主角是一名大學生,一覺醒來就穿越回了80年代,被迫嫁給了農村離婚帶兩娃的養豬大戶,也就是男主。

劇里除了男主角,其他全員惡人,

但女主角雙商在線,遇事直接反擊,絕不內耗,

她一邊和情郎談戀愛,一邊對抗各種壞人和搞事業,最後在升級打怪中迎來了人生巔峰。

而且劇里的台詞緊跟潮流,句句有梗。

比如女主角自稱“脆皮大學生”,罵壞心眼的農村親戚時說自己“素質不詳,遇強則強”。

你看,這穿越的劇情,

不就是模擬了很多人春節期間從城市返鄉,疲於應付老家不同的生活節奏與價值觀念的情節嘛。

女主角這“與其內耗自己,不如外耗別人”的精神,不就是當代人的“發瘋”狀態嘛。

所以看短劇是真的容易上頭。

當長劇里還用前幾集鋪墊男女主角相遇時,短劇里已經向煩人的親戚報了好幾個“仇”。

長劇里動不動“大家一起包餃砸”的闔家歡結局,還不如短劇里“懟七大姑八大姨”好看。

因為夠真實,夠直接,看得夠爽,

彷彿是自己的嘴替,把一年來受的苦受的累都給說出來了。

數據上看,也非常亮眼。

2月12日,該劇上線當天就衝上了DataEye短劇熱力榜第二,單日充值過2000萬。

該劇還全網登頂抖音、微博、B站等社交媒體上的熱門榜單,

在抖音上的話題播放量超過4億,單集點讚量已經突破150萬。

一看這部短劇的背後大Boss,原來還是咪蒙。

去年11月份全網爆火的短劇,就是咪蒙旗下公司出品的《黑蓮花上位手冊》。

但因為內容涉嫌渲染極端複仇、以暴製暴的不良價值觀,很快就被全網下架。

這次的《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咪蒙很明顯吸取了教訓,

整部劇只圍繞“爽”感展開,價值觀爽中帶正,但又矛盾不斷,不斷刺激著觀眾的情緒高點,也更適合春節檔闔家歡的氛圍。

而且短劇的製作週期更短,也更靈活。

比如《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拍攝週期一共就10天,加入了很多2023年的流行新梗,

因此短劇比長劇反應更快,也更貼近網絡情緒。

而且,短劇完全是靠劇情吸引觀眾付費,開場一分鍾能否留下觀眾尤為重要,所以編劇的話語權也更大。

這一點對於做內容出身的咪蒙來說,可謂得心應手。

說白了,“咪蒙式短劇”之所以能屢屢爆火,就在於重視劇情的改編,更符合短視頻平台的消費習慣。

比如緊跟社會熱點、強化角色對立和情節衝突,還有精心設計的“CP”情節等,都吸引了大批觀眾,尤其吸引下沉市場的女性觀眾。

也難怪有業內人士透露,咪蒙從不屑於和平台方對投,寧願自己出錢拍攝短劇。

去年11月火爆全網的短劇《黑蓮花》,咪蒙就砸了200萬成本的製作費,一舉拉高了短劇製作的天花板。

事實證明,只要有著更強大的內容,更精良的製作,成功也是有跡可循的。

對於短劇的出圈,其實蠻感慨的。

去年11月爆火的時候,我還吐槽過短劇的表演誇張、畫面粗糙、內容邏輯也經不起推敲。

但不過短短三個月,短劇無論是內容結構還是畫面製作,都已經進步了不少。

也因此,短劇更加出圈,受眾也越來越多。

雖然現在看來,短劇還是顯得粗糙簡陋,有些甚至毫無營養,

但假如短劇的快速發展,能倒逼現在的影視劇多出一些精品,少一些流水線作業的“詐騙劇”“詐騙電影”,那對於觀眾來說,也是好事一樁。

大家覺得呢?

歡迎在留言區說說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