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航鯨吞山航:一場非戰略級營救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賀泓源 北京報導 

以航速著稱的山東航空早已陷入資不抵債境地。

3月21日晚間,中國國航發佈公告稱,該公司已取得山航集團的控製權,直接持有山航股份22.8%股份、並通過山航集團間接持有山航股份 42%的股份,山航集團、山航股份及其並表範圍內子公司成為公司合併報表範圍內公司。 本次增資等後續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 

山航股份同日發佈的《要約收購報告書》顯示,目前,山航集團及山航股份已陷入資不抵債困境。通過本次交易,中國國航對山航集團及山航股份提供資金支持,紓解其經營困境。同時,國航在取得山航集團及山航股份控製權後,可以通過進一步增強市場佈局、深化與山航集團協同等方面,提升整體盈利能力。

山航退市

事實上,國航對山航的收購籌謀已久。

此前,國航對山航集團持股比例已達49.41%,第二大股東系山東省財政廳旗下的財金投資集團。2022年12月底,國航與山鋼金控、青島企發分別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書》,擬受讓二者所持有的山航集團股權。轉讓完成後,國航持有山航集團的股權由49.41%升至51.7178%。據公告披露,國航收購兩家股東的股權共耗資近3300萬元。

收購股權同時,國航和山東高速集團擬共同向山航集團增資。其中,國航投資66億元,山東高速投資34億元。

公告顯示,增資加上收購股權後,國航對山航集團持股比例達到66%,正式取得其控製權,山東高速和山東財金合計持有賸餘34%的股權。此舉也意味著,山航集團將在本次增資擴股中獲得近百億元注資,以緩解資金緊張局面。

另一頭,股權轉讓直接作用是,國航擁有權益的股份合計將超過山航股份已發行股份的30%,根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規定,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義務,本次要約收購將以終止山航股份上市地位為目的。

基於要約價格2.62港元/股計算,要約收購所需最高資金總額為 3.668億港元。要約收購期限共計30個自然日,截止日期為今年的4月21日。

但值得注意的是,要約收購的價格明顯低於當前山東航空股票價格。3月22日,*ST山航B報收4.98港元,跌幅4.96%。

對此,《要約收購報告書》解釋,根據此前的《評估報告》,山航集團持有山航股份42%股份的評估值折算的山航股份每股價值未高於本次要約價格2.62港元/股,故本次要約價格不會基於該評估值進行調整。

客觀上,在不考慮要約收購的情況下,山航股份本身也面臨強製退市的風險。2021年度山航股份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已經為負值,若2022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仍為負值,在山航股份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後,山航股份股票將觸發財務類強製退市。

業績預告顯示,山航股份預計2022年度未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為-71.2億元至-85.4億元。

“非戰略級”

不能忽視的是,收購山航,對國航經營戰略意義有限。

當下,國航已經構建了以北京、成都、上海、深圳為一級重要節點的“四角菱形網絡”,並佔據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最大時刻份額。而山航佔據優勢的濟南、青島、 煙台市場,在全國重要性有限,均在全國十大機場排名外,且濟南離北京、上海距離有限。

客觀上,除開大本營北京,國航在成都、深圳的優勢,也來自合併與收購。2002年, 以國航為主體,聯合中國航空總公司和中國西南航空公司,組建中國航空集團公司。

2010 年,國航增資控股深航,出資 6.82 億,持股比例由 25%提至 51%。彼時深航機隊規模 99 架(含昆明航)。該次控股完成,國航在深圳市場份額由 13%提升至 43%,四角菱形網絡初步形成。 

當然,山航也對國航起著補充作用。

財報顯示,截至2021 年底,山航機隊規模 134 架全部為波音 737 系列機型, 平均機齡 8.2 年。

截至今年1月,國航總機隊 762 架,南航 892 架,東航 775 架,國航在三大航中機隊規模最小。若山航 130 餘架飛機並表,國航規模有望超過南航,成為亞洲最大航司。 

此外,山航航線主要銜接山東與外省市,而山東作為國內人口大省,需求潛力足。另外, 首都機場排名山航時刻第十,這將進一步增強國航繫在核心市場的占有率。重慶、西安機場分列山航時刻第 6、第 9,同樣加強了西側重要航點的市場份額。 

而國航收購山航最大風險在於,市場恢復狀況。2022年,該公司預虧370 億元到 395 億元。

目前來看,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航班管家數據顯示,2023 年第 11 周(3 月 13 日至 3 月 19 日)全國民航執行客運航班量近 7.3 萬架次,日均航班量 10478 架次, 環比上週下降 11.2%,同比 2022 年上升 145.2%,同比 2019 年下降 23.8%。

3月22日,國航報收10.56元,跌幅0.85%。

(作者:賀泓源 編輯:張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