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坐望萬億

記者丨何己派  編輯丨陳曉平

2萬億市值的通信巨頭,公佈成績單。

本週,中國移動披露財報,2022年營收9373億元,同比增10.5%;淨利潤1255億元,同比增8%。

按此計算,這家巨無霸日賺3.4億。

中國移動的市值,正直逼茅台。

截至3月24日收盤,其A股市值1.94萬億,茅台市值2.23萬億元,狂飆的勁頭,全然不同於1年多前回A股的大量棄購。

“電信運營商這種生意,太穩定,太可預期了。”一位跟蹤通信業的證券分析師感歎說。

其實,中國移動遠不只是運營商,其錨定的新角色是“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

改革佈局,靜水流深。

坐望萬億

作為國內三大運營商之首,中國移動是妥妥的“印鈔機”。

過往多年,其淨利常年保持千億規模。

有公司高層表示,2021年起,“利潤進入新的上升通道”。

2022年,中國移動利潤增量約為100億,自由現金流為人民幣956億元,保持健康。

其中,個人通信終端業務,依然強勢,成為穩固的基本盤。

這部分收入4888億元,同比微增1.1%;全年淨增1811萬戶,淨增規模創三年新高。

截至2023年1月,公司移動用戶數達到9.76億戶,其中,5G套餐客戶數6.22億戶,滲透率達到63.7%。

4G客戶向5G快速遷轉,ARPU值也出現回暖。2022年,移動ARPU為人民幣49元,同比增長0.4%。

通信行業,做的是重資產生意。

從3G、4G到5G進化,投資回報基本10年一個代際,前面3-4年為建設期,後6年為回收期。

2020-2022年,中國移動押注5G,經曆了為期三年的投資高峰,去年資本開支1852億元。

(來源:視覺中國)來源:視覺中國

據管理層透露,2023年起,上市公司資本開支不再增長,將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三年後,資本開支占收比降至20%以內。

這意味著,其將有更多自由現金流,回饋股東。

按照本來規劃,中國移動將在2025年收入破萬億,目標預期將提前達成。

董事長楊傑已預告,2023年即可規模超萬億,“利潤規模上,2023年可能成為公司有史以來最高的一年”。

業績穩定,疊加政策利好,推升其市值狂飆。

“中國移動這波勢頭,受益於加快數字中國建設的戰略機遇,數字經濟進入加速階段,已成普遍共識。”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陳耿宣認為,其已不再依賴傳統通信服務的增長。

這家最大的運營商,正擺脫“管道化”的宿命,向綜合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轉型,謀求構建

構“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務體系。

操刀改革

過往4年,中國移動由過去的規模擴張,走向基於規模的價值運營。

2019年3月,楊傑調任董事長,在中國電信辦公大樓,他揮別歡送的隊伍,轉身拐進一街之隔的移動總部履新。

(楊傑)(楊傑)

有業內人士評價,其為人低調,領導經驗豐富,以作風穩健著稱。

接任移動一把手,楊傑的首要任務是操刀改革。

上任頭一年,楊傑即開始著手推進移動轉型,實施CHBN(Customer、Home、Business、New)戰略,調整重心,用力於個人、家庭、政企、新興四大業務,改變2C業務一家獨大的局面。

2022年,家庭、政企和新興業務的收入,收入占比達到39.8%,同比提升4.1個百分點,收入結構走向均衡。

期間,楊傑啟動內部組織變革,先動的關鍵一刀,即拆分移動的政企分公司,設立專業的政企事業部。

移動政企業務體系龐大,長期以來,政企分公司和省級地方公司直接競爭,不利於B端事業的開展。

拆分後,楊傑將管理職能收歸總部,業務由各分公司負責,理順關係,有助於力出一孔,通盤謀劃政企市場。

2022年,政企市場收入,高達1682億元,同比增長22.6%,政企客戶數為2320萬家,較2019年增加超過1300萬家左右。

近年來,中國移動將人員管理權、薪酬分配權、資源調配權、考核自主權等,下放給公司生產經營前端的“小CEO”。

據稱,小CEO製,源自中國電信,楊傑主政電信期間,將其發揮到效能最大化。

這種模式,利於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讓移動這樣的龐然大物,也能基層觸角靈活,保持前端市場的敏銳。

今年3月,中國移動優化薪酬體系的通知,下發至各市分公司、省公司各部門,要給員工調整薪資。

(來源:視覺中國)(來源:視覺中國)

“要實現市場化運作,運營商就必須突破傳統的薪酬激勵體系。”一位通信行業從業人士向《21CBR》表示。

據披露,中國移動員工人員規模,達到45萬人。

操盤一家2萬億市值的公司,楊傑2022年薪酬118.1萬元,與CEO董昕等同。

攻勢迅猛

這兩年,雲業務成數字經濟重點賽道,中國移動攻勢兇猛。

“未來收入增長的新動能、轉型升級的主力軍”,其如是定位政企市場,其在政企的核心策略為“網+雲+DICT”。

所謂DICT,即DT(大數據技術)與IT、CT的深度融合。

“移動這兩年,非常重視雲業務,敢投資、敢幹,勢頭很猛。投資之後,得快速完成收入,搶單子這種事就變多。”

一位通信從業人士向《21CBR》表示,佈局雲計算項目,重資產、大投資,建數據中心、搭雲平台的投資門檻較高,考驗綜合能力。

2019年,移動雲管理層提出,三年內進入國內雲服務商第一陣營,三年投資總規模在千億級以上。

運營商爭搶雲蛋糕,邏輯很簡單:

其一,個人市場增長空間見頂,必須向政企市場、向數字化轉型要增量;

其二,顛覆管道商的角色認知,奪回話語權和定價權,雲的技術和市場能力是重要抓手;

其三,運營商做雲,背靠算力、帶寬資源以及數據中心佈局,可實現雲網融合,數據安全、渠道下沉也有天然優勢。

“互聯網雲廠商,數據安全很難得到充分認可;運營商受益國資雲等概念,大舉進攻政企市場。”一位通信業資深人士向《21CBR》分析稱。

2022年,移動雲收入503億元,同比增長108.1%,在IDC關於公有雲IaaS+PaaS市場排名中,位列第六。

同行中,天翼雲仍壓過一頭,去年營收579億元。

“移動雲很多項目,跟華為合營合作,自研能力尚未趕上,後續精細化運營存在掣肘。”有業內人士稱,移動雲有些項目低價競標,雲產品折扣力度大。

一位雲計算行業高管向《21CBR》表示,技術和生態為運營商的弱項,其能力更多在賣網絡和雲,對比之下,華為雲依託技術能力和生態,光產業雲就有數百億體量,收益明顯。

據透露,今年以來,運營商重視高質量發展,情況已好轉。

能否快速提升雲業務的地位,將決定中國移動融合轉型的表現。

(作者:何己派 編輯:陳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