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富國基金王樂樂:專注ETF指數可投資性,做投資者認知的“賦能者”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導

從“老八股”時代,到A股上市公司邁過5000家關口,資本市場日益擴容的同時,投資者卻愈加尋求“簡化的智慧”。

2023年,在權益市場結構性行情持續演繹下,大量資金借道湧入ETF市場,成為投資高地。作為風險分散的多樣化投資工具,ETF托舉起公募基金產品規模陣線,也讓機構間的競逐日益升溫。

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了富國基金ETF投資總監王樂樂,就ETF投研思路、服務模式等話題進行了交流。

富國基金對ETF的佈局起步於2011年,如今已在寬基和行業主題方面均形成完整、豐富的產品線。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公司ETF規模達到531.7億元,同比實現規模翻倍。其中,王樂樂在管總規模127億元,包含富國旗下軍工龍頭ETF、雙碳ETF、消費50ETF、金ETF等10只產品。

王樂樂表示,無論是指數的研發、精挑亦或優化,“讓標的做出更好表現”始終是富國基金做ETF的主旨。而在強大投研經驗的基礎上,公司借由量化工具進一步賦能投顧體系,意在從培養認知角度入手,讓投資者能夠真正親自觀察與理解市場。

富國基金ETF投資總監王樂樂富國基金ETF投資總監王樂樂

從“基準性”到“可投資性”

作為指數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弱複蘇環境下,ETF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投資機遇。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我國ETF產品總數量為791只,總規模已接近1.8萬億元。

在王樂樂看來,資金向ETF的流入不僅是短期的借道抄底,也同樣是資本市場股票數量擴容所帶來的必然。作為一攬子股票方向的代表者,ETF讓投資者能夠從個股脫離,從而實現對市場整體的簡化投資。

不過對於如何做好對一攬子股票的投資,王樂樂直言,目前市場上依然思路不一。

在一類思路下,基金經理會傾向於將ETF視作工具,追求對指數的複製追蹤,而無需考慮所含個股質地的差異。但在另一類思路下,基金經理往往會思考如何圍繞指數做出更好的投資表現。

從這一分類出發,王樂樂也將ETF的跟蹤標的分為“基準指數”與“可投資性指數”。

“基準指數尋求表徵,但不說好壞。而投資是講究好壞的,我們應該做的是可投資性指數。”他表示。

在富國量化誕生之初,考慮到國內指數成分股的市值排名與股票質量之間並不具有強耦合性,公司在指數業務中踏出的第一步,便是“富國滬深300增強”這一增強型指數產品。2011年,公司在成立首支ETF——上證指數ETF時,依市場理解對成分股進行了優選,進一步開創了“抽樣複製”的ETF產品模式。

2018年後,富國基金重啟ETF佈局,“讓標的做出更好表現”的主旨依然深入骨髓。記者瞭解到,在尋找投資價值這一理念下,公司主要擁有兩大核心產品開發模式。

其一,在於參與指數的研發與優化。

據悉,富國基金最早的個性化指數“價值100”,便來源於公司與國信證券研究所的聯合開發。截至2023年7月28日,成立於2018年11月的富國基金價值100ETF,漲幅超90%。

“參與研發是指數可投資性的重要保障之一。”王樂樂稱。在當年參與對價值100指數進行編製時,公司採用了PB-ROE選股策略,旨在篩選出低估值、高盈利的公司。

而在此後數年,因部分成分股一度爆出股權質押爆雷、商譽減值等風波,2023年年初,富國基金進一步向指數編製機構提出了對價值100指數的優化建議,在不改選股理念的基礎之上,將“排雷”指標補充到了框架之中。

無獨有偶,富國軍工龍頭ETF所跟蹤的軍工龍頭指數,同樣來自公司與指數編製機構的合作研發。

王樂樂告訴記者,目前軍工領域的概念公司有將近200家左右,但並非所有公司都真正與軍工業務擁有強關聯。因此在對相關指數進行研究時,富國基金基於軍工行業量化研究經驗,通過軍工業務占比、竣工業務收入金額、軍工業務類型三大維度,輔以大數據調研,以還原行業的真實屬性,優選出與軍工業務關聯度較高、盈利能力較強的上市公司。

其二,則是對既有指數的精挑細選。

對標的的選擇本身,往往流露出基金經理的“投資哲學”。對王樂樂而言,在同一個板塊中“貨比三家”,透過自身所認可的邏輯來找尋指數蘊含的價值,則是其挑選ETF標的時必不可少的工作。

富國基金旗下港股通互聯網ETF的成立,便建立在對這一理念的演繹之上。2023年以來,該產品規模已突破100億元。

在不一而足的互聯網指數面前,富國基金緣何選擇港股通來佈局這一賽道?對此王樂樂指出,相較中概互聯,港股通互聯網成分股可以規避在美國上市的互聯網企業的巨大不確定性,與其自身的投資理念更加契合。

在與記者的對話中,王樂樂常將ETF指數開發比作“選購果籃”。在他看來,如果說指數的研發與迭代,在於避免投資者在果籃中吃到“爛蘋果”,那麼對市場通行指數的精挑,則有助於讓整個果籃的搭配“更適合中國投資者體質”。

“賦能式”投顧探索者

隨市場產品矩陣不斷完善,同質化佈局面前,一批公募已開啟ETF競爭下半場。業內觀點多指出,買方投顧正愈加成為機構競逐的“勝負手”,在ETF市場發展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繼2021年7月獲得投顧試點資格後,2022年,富國基金的投顧品牌正式上線。具體到ETF方面,公司也正逐步在投研聯動和策略呈現上探索出一定的差異化路徑。

在王樂樂看來,ETF市場上的機構分為兩類,一類偏向營銷,另一類則偏向投資,而富國無疑屬於後者。相比於“講夢想講未來”式的營銷和具體產品的直接推介,他直言,自己會更加註重資產配置和板塊的投資邏輯驅動分析,在和投顧溝通時,也會更多從投資框架、資產配置角度來切入。

“第一,我們會通過和投顧的交流,增加大家對市場認知的深度。第二是通過量化的程序,來降低投資的難度。”他指出。

在成為ETF基金經理前,對債券基金、QDII基金等多類產品的管理,曾讓王樂樂積累了豐富的大類資產配置經驗,並在後來帶入ETF市場的判斷框架當中。

而在量化工具的開發方面,王樂樂告訴記者,因博士就讀於應用數學專業,並於計算機領域有所鑽研,自己曾“差點當一個程序員”。在擁抱金融行業、具備8年投資管理經驗後,他依然致力於運用編程、數據處理等能力,將量化和投研結合在一起,以讓客戶有理解、有參與,作為提供策略的初心。

記者注意到,富國基金目前已開設了獨立的ETF策略小程序,可以從熱點追蹤、ETF輪動、風險警示等角度,為投資者提供數據的量化與可視化的策略研究支持。其中在“熱點追蹤”中,小程序每日可通過漲跌幅、主力買入、北向買入、量價齊升、趨勢加速等指標,對ETF進行分析。

“我們要在合適的背景之下讓合適的ETF被看到,但這個合適的背景並不是我說合適就可以,而是要通過量化的框架幫助投資人找到。小程序可以讓投資者更直觀地看到,哪些量化指標能比較好地挖掘板塊機會。”

對於這種授人以漁的服務模式,王樂樂將其稱之為“賦能體系”——基金管理者不幹涉投顧決策,而是以一個輔助者的身份,提供決策框架,並教授客戶如何理解與觀察市場。

“投顧具有自己的判斷體系,可能會看k線圖、看成交量,也會聽故事、聽政策,但在結合我們的量化指標後,就可以更上一層樓。”他表示。

目前,王樂樂已在路演中形成了“市場分析”+“方法選用”的核心脈絡。他告訴記者,自己通常會先通過量化大類資產配置體系,告訴對方可以通過哪些指標去觀察市場,怎麼去分析市場的賺錢效應,再在此基礎上,通過量化工具的使用把兩部分結合在一起。而針對機構客戶與投顧的不同屬性,策略服務的“粗細度”也通常有所差異。

王樂樂指出,資本市場是一個投資變現的過程,也是一個認知變現的地方。在ETF規模、風格、賽道已充分切分的大背景下,如何讓投資者的認知能力與市場概念與時俱進,中間所涉及的投顧發展依然任重而道遠,也是機構努力的方向。

“要有一個多層次資本市場,也要有多層次的投顧團隊。”王樂樂稱。

(作者:黎雨辰 編輯:薑詩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