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營牧場,6個月虧掉3個億

記者丨周琦  編輯丨陳曉平

乳業陷入週期低穀,上遊格外難過。

8月23日,澳亞集團公佈業績,1-6月,股東應占虧損3.11億元。

澳亞現為中國最大“獨立奶牛牧場運營商”,客戶有蒙牛、明治中國、君樂寶、元氣森林等。

官方解釋,虧損有兩大原因:原料奶售價下降,飼養成本上升。

截止8月23日收盤,其股價為1.62港元/股,較發行價跌去超7成。

兩頭擠壓

澳亞業務較單一,以售賣原料奶為主,占總營收9成左右。

2023年1-6月,澳亞股東應占虧損達3.11億元,對比之下,今年直接少賺5.05億元,關鍵在於環境起了大變化。

去年底起,中國奶業進入低穀,作為乳業產業鏈上遊,原料奶企業最先受到衝擊。

“過去各大乳企提高價格搶奶,最激烈時,一公斤牛奶能從4元賣到6元。”一位牧場主告訴記者。

為解決奶源瓶頸,頭部乳企們一度加碼上遊牧場,牧場數量、存欄奶牛規模大幅增加。

2021年-2022年,國內新建及擴建項目設計奶牛存欄數,分別為98萬頭、147萬頭,原料奶產量井噴。

(來源:澳亞官網)(來源:澳亞官網)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去年,國內奶類產量首破4000萬噸,達4027萬噸,同期國內液態奶消費市場不及預期,消費量降幅達8%。

供需逆轉,波及原奶價格。

2023年1-6月,其原料奶銷售均價達4311元/噸,同比下降7.6%。

雪上加霜的是,飼養成本上升。

以豆粕為例,上半年兩度突破4000/噸大關。

“4月,進口大豆通關檢疫收緊,進口大豆通關速度減慢;6月,受厄爾尼諾天氣影響,外盤豆類期貨持續走高,國內連豆粕行情跟漲。”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高級分析師王晨告訴《21CBR》記者。

3月起,澳亞採取措施降低飼料成本。

“對整個飼養及擠奶過程進行系統和及時審查,調整飼料配方,在產奶量及飼料成本之間取得最佳平衡。”澳亞表示。

(來源:澳亞官網)(來源:澳亞官網)

局限於大環境下,能改變的很少。

今年1-6月,澳亞每千克原料奶的飼料成本,上漲7.1%至2.55元。

一降一漲,澳亞利潤空間被擠壓全無。

報告期內,“原料奶”業務營收為16.12億元,毛利為2.91億元,同比減少32.2%;毛利率由同期27.2%猛減至18.1%。

此外,資產減值直接促成了虧損。

財報披露,澳亞生物資產公允價值減值,高達4.15億元。

拐點未至

眼下難熬,澳亞仍有效率優勢。

其每頭成母牛年均產奶量,已連續7年排名我國首位。

2023年,澳亞每頭成母牛平均產奶量13.4噸/年,年增長3.1%;而國內前五大奶牛牧場運營商,平均每頭母牛產奶僅為11.5噸/年,行業均值只有8.7噸/年。

可以說,澳亞是最會養牛的牧場運營商之一。

澳亞在華牧場的總部,位於山東東營,其分拆自佳發,後者為印尼最大禽類生產企業之一,2009年,即開始在華從事奶牛養殖業務。天眼查顯示,澳亞註冊在新加坡。

2022年底,澳亞在港交所上市,由長期任職佳發的陳榮南,擔任執行主席,其本人亦有一定股權。

(來源:澳亞官網)(來源:澳亞官網)

截至6月底,其擁有11座牧場,存欄奶牛12.42萬頭,規模僅次於現代牧業、優然牧業、中國聖牧,成為中國最大的“獨立奶牛牧場運營商”,總資產超過100億元。

澳亞相對獨立,未由奶業巨頭控股,可是,核心客戶也參股其中,明治(中國)投資、元氣森林、新希望等也持有一定股權,尤其明治持股超過20%。

1-6月,原料奶總銷量增長10.7%至37.4萬噸,客戶由19家增至25家。其中,前五客戶占原料奶總銷量的68.7%。

“原奶行業面臨的階段性過剩問題,暫時看不到結束跡象,預計年內奶價將維持低位運行。”乳業專家宋亮告訴《21CBR》記者。

據荷斯坦雜誌不完全統計,預計2025年,奶牛存欄數將達750萬頭,復合年增長率約為7.4%。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7月,生鮮乳月度均價3.76元/千克,環比下跌1.64%,已連續9月下跌。

(農業農村部全國生鮮乳周價監測情況)(農業農村部全國生鮮乳周價監測情況)

同期,飼料市場行情持續走高。

“7-8月份是水產養殖的需求旺季,水產養殖所需飼料菜粕庫存已見底,豆粕逐步成為水產養殖的飼料原料,價格在持續增加。”王晨表示。

短時間內,澳亞等牧場主,看不到拐點。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除已開工的牧場,絕大部分乳企已暫停自建牧場計劃。

《21CBR》記者注意到,澳亞也於6月公告,稱“淳源牧場4”將推遲一年建成。

走出困境,澳亞在內的牧場經營者,還要等待些時間。

(題圖來源:澳亞官網)

(作者:周琦 編輯:陳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