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19條“滿月”在即 29家企業“一路向北”

曾經因為募資規模、交投活躍度不及滬深交易所,而被一些投行和企業排除在第一選項之外的北交所,正在迎來越來越多的市場青睞。

“很多企業都在討論改道的事。”多位專注於北交所業務的券商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從北交所輔導備案企業情況來看,企業對北交所參與熱度的確有所提高。根據Wind,截至9月25日,自9月1日北交所深改19條發佈以來向北交所報送輔導備案材料、輔導備案登記受理或輔導驗收通過的企業多達29家,去年同期為21家,年內同比大增38.09%。

根據多位投行保代介紹,伴隨滬深交易所IPO節奏性收緊、北交所深改19條等利好企業上市政策的出台,一些原本備戰科創板、創業板的企業正在轉換賽道,將上市首選地調整為北交所。

“以前,一些科創板創業板上市有難度、明顯更適合北交所的企業,我們勸其備戰北交所,企業堅持要衝刺科創板創業板。如今,不用我們勸,企業已經自行決定直奔北交所了。”有投行保代告訴記者。

某頭部券商投行資深保代宋偉(化名)告訴記者,其最近在IPO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北交所人氣陡增。“既包括企業,也包括投行保代,對北交所的態度可謂大逆轉。”

宋偉是一名區域投行業務負責人,由於其所供職的券商在國內首屈一指,過去,有大量滬深交易所項目可以選擇,因而他和團隊成員們向來不把北交所放在優選之列。“北交所融資規模小,企業上市募資少,我們掙得也少。與其輔導企業登陸北交所,不如多花點精力幫助其衝刺一下科創板或創業板。”

如今,隨著滬深交易所IPO節奏階段性收緊,北交所敞開大門歡迎企業上市,宋偉自稱識時務者為俊傑,正在與一些原本備戰科創板、創業板的企業商量轉戰北交所。“勸說企業換賽道挺容易的,甚至可以說是一拍即合。企業也知道與其在科創板、創業板不知期限地排隊等待,不如先行備戰上市更有把握的北交所。此一時彼一時,先能上市再說嘛。”

從北交所IPO輔導備案項目來看,近期的確有多家企業轉換賽道。

比如,9月15日提交北交所IPO輔導備案的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前曾於2020年11月和2022年7月兩次衝刺科創板;8月25日,其新三板申請文件獲股權系統受理。

再比如,9月14日,旭宇光電(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上市輔導備案,其也曾於2020年備戰科創板,次年撤回材料。

根據Wind,目前處於報送輔導備案材料階段的企業共有5家,目的地全部為北交所。9月以來輔導備案登記新獲受理的北交所企業多達18家,科創板僅有1家,創業板和主板則為0家。

“對於尚未提交材料的企業來說,除非非資本推動‘業績穩增’,且滿足‘利潤豐厚’‘具備強科技屬性或具備三創四新特點’‘所屬行業受政策歡迎’中的兩點及以上,否則短期來看向滬深交易所提交材料而被受理的可能性不大。”多位投行保代告訴記者。

他們認為,如果企業具備“專精特新”屬性,目前營業收入相對有限,抓緊時間備戰北交所並同步新三板掛牌,是當前較為明智的選擇。

多位受訪保代表示,在當前的環境下,首發募資規模不應再作為企業選擇上市目的地的首要考量因素,需要用更為長遠的目光看問題。

首先,首發募資規模大小的討論前提是能夠上市,在IPO節奏性收緊且上市節奏何時恢復如常未知的情況下,排隊企業可能會越來越多。對於企業來說,能夠盡快上市比首發上市能募多少資金更為關鍵。

其次,如果首發募資金額不夠,企業上市以後可以通過再融資補充資金。而根據證監會最新政策,如果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淨情形,再融資規模與間隔都將受限,因而,於企業而言,為了後續再融資,新股IPO定價不宜過高。通過北交所以相對不高的發行價先行上市,待後續通過再融資再行增資,更為現實。

再者,北交所轉板制度日漸完善,如果企業在北交所上市以後發展不及預期,待市場好轉之時,再行轉戰滬深交易所也為時不晚。

此外,目前北交所上市企業僅有200餘家,正處於需要快速擴容的階段,上市要求相對寬鬆。北交所近期出台深改19條,目前正在製定更多上市利好政策。待後續上市公司數量與質量大增以後,北交所上市難度可能會有所提升。對於企業來說,現在是難得的上市機遇期。

9月1日發佈的深改19條,是系列政策“大禮包”中的先行禮。

一方面,企業從開始備戰到成功登陸北交所的時間有望進一步縮短。

企業登陸北交所的前置條件——新三板已經掛牌滿12個月的計算口徑得以明確,為交易所上市委審議時已掛牌滿12個月。這意味著,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後無需等待“滿一年”,而是可以同步申請北交所上市,只需在上市進程後期上市委審議之時滿足掛牌滿12個月的要求即可。如果企業質地優良、“專精特新”契合度高,從新三板掛牌到北交所成功上市或僅需一年出頭,明顯短於滬深交易所上市所需時間。

其次,北交所正在探索建立新三板優質公司快捷升級至北交所的制度安排。優質企業北交所上市時間有望在一年出頭的基礎上進一步縮短。

另一方面,轉板制度進一步完善,企業從新三板掛牌——北交所上市——轉至滬深交易所的一條龍上市規劃更暢通。

深改19條明確,加強多層次市場互聯互通。穩妥有序推進北交所上市公司轉板。優化新三板分層標準,取消進入創新層前置融資要求等。

新三板是北交所的IPO儲備基地,目前來看後備軍充足。

截至9月25日,年內新掛牌的新三板企業多達224家,9月以來則有32家。

值得關注的是,224家年內掛牌企業中,26家淨利潤在6000萬元以上,18家淨利潤超8000萬元。根據保代透露,淨利潤達到6000萬元和8000萬元,是IPO節奏收緊以前創業板和滬深主板的上市利潤基本要求。此外,截至9月25日,新三板掛牌企業中,總營收在10億元以上的共有16家。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券商處獲悉,9月初,北交所曾召開會議鼓勵投行保薦大市值企業上市。上述業績優良的公司有望走上IPO快車道。根據Wind,截至9月25日,北交所9月以來新上市企業共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