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格理資產管理Ed Northam:能源轉型速度距離實現氣候目標相差甚遠,全球需要充分利用資本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吳斌 上海報導

金融正成為共建可持續未來的關鍵力量。10月21日至22日,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上海蘇河灣大會在上海舉行,麥格理資產管理綠色投資全球核心可再生能源負責人兼亞太地區負責人Ed Northam表示,如何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資金支持、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這一課題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重要挑戰之一,這也是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

(麥格理資產管理綠色投資全球核心可再生能源負責人兼亞太地區負責人Ed Northam,主辦方供圖)(麥格理資產管理綠色投資全球核心可再生能源負責人兼亞太地區負責人Ed Northam,主辦方供圖)

Northam在能源項目融資和開發領域已工作超過25年,曾與英國政府合作成立綠色投資銀行,推動了英國可再生能源融資工作,為英國海上風電事業發展提供了關鍵助力,他也主導了麥格理在太陽能和垃圾發電等核心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投資項目。

在Northam看來,私營資本也能為整個社會的綠色轉型貢獻力量,共同建設更可持續的未來。在全投資週期以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風險和機遇作為考量,將有力改進運營績效、增強抗風險能力。重要的是,這還能實現長期價值創造。

能源轉型速度距離實現氣候目標相差甚遠

未來能源轉型仍面臨巨大挑戰。Northam表示,目前出現了一些積極跡象,比如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已超過化石燃料的投資,然而,全球範圍內的這種轉型速度離實現氣候目標需要做到的還相差甚遠。

Northam通過客戶和關係網瞭解到,投資者都很有興趣在這方面投資。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也顯示,僅2023年上半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資額達到了3580億美元,創下曆史新高。這一增幅要歸功於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熟,今年上半年太陽能發電技術的投資額高達239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3%。中國是這一增長的主要力量,全球約一半的太陽能投資額都在中國。

未來這一趨勢還將持續,伍德麥肯茲公司(Wood Mackenzie)預測,未來10年內,亞太地區對可再生能源成熟技術的投資將達到1.6萬億美元。

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可再生能源成熟技術的供應鏈層面也受到了影響。Northam表示,在這方面,中國和中國企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他們的努力下,可再生能源成熟技術始終在以一定的速度和規模擴大部署,全球可再生能源成熟技術需要的製造產能中,至少有60%都在中國。目前中國的製造能力足以滿足全球大部分太陽能市場一直到2030年的生產需求。

因此,麥格理資產管理與很多中國供應商建立了深厚的合作關係,比如晶澳太陽能、天合光能、隆基綠能和遠景能源等。Northam表示,“我們之間會定期溝通,討論我們投資組合公司的待開發渠道項目,也合作研究如何部署最新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技術。正是這樣的密切合作,確保我們一直能夠持續地、有條不紊地部署太陽能和風能發電項目。 ”

全球需要充分利用資本

要加快推動綠色轉型,Northam認為,全球仍需要充分利用資本、克服重重障礙。首先,需要加快部署技術成熟的氣候解決方案,如太陽能和風能,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幾乎是目前世界上所有地區都最便宜的發電方式。為此,當務之急必須是盡快實現可再生能源成熟技術的規模化生產、擴大其規模,為各個地區提供所需的清潔電力。

從消除監管和許可證方面的壁壘而言,還需要做很多工作。Northam表示,很多國家的情況是,與電網的接入設置限制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不過,這些方面已經出現了進展,有些政府正在採取措施簡化許可程序,比如歐盟已經設定了目標,一年內將有若干項目獲頒許可證。與此同時,各國也在採取措施改造電網接入。

雖然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的項目規模亟待擴大,但是僅依賴現有的可再生能源成熟技術還遠遠不夠。為此,Northam認為推動綠色轉型第二個重點是:推動及支持新興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氣候解決方案和商業化,加深脫碳化進程。各行各業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新的基礎設施投資,尤其是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的開發、如何翻新現有管道網絡輸送清潔能源等等。

要使這些投資真的發生,Northam表示,一方面需要政府製定詳細的計劃、政策和支持配套措施,才能鼓勵新興解決方案的快速成型。另一方面,相應的市場框架就位後,私營領域將與政府進行合作投資,通過規模化成本和技術創新來實現降本增效。

談到夥伴關係,Northam表示,這是推動綠色轉型第三個重點,需要與客戶、投資組合公司合作,實現脫碳化運營,同時適應未來趨勢進行業務轉型。企業界的淨零排放承諾是重要的行動信號,私營部門將為踐行這一承諾開始轉型,同時在未來幾十年持續為客戶、企業和社區創造長期價值。

展望未來,Northam強調,淨零不是單兵作戰,轉型需要規模化,合作才是正道。全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超高水平的投資需求,私營部門和公共部門需要密切合作,才能確保實現宏偉的氣候目標。合作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但都致力於從容應對未來諸多挑戰,比如加快部署成熟的低碳技術、推動新興氣候解決方案商業化應用、支持現有企業的能源轉型等。金融界將在這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提供轉型所需的資源和專業知識。

(作者:吳斌 編輯: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