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百萬、西康路101號、老八股 《繁花》中的A股曆史堪稱紀錄片
改編自作家金宇澄同名小說的電視劇《繁花》正在熱映。該劇前幾集便講述了發生在上海“股市風雲”,劇情之豐富,資本市場之跌宕,引人入勝。
西康路101號、新股認購證、電真空、打樁模子……許多劇情與股市名詞勾起了上海人的回憶,也引起了觀眾的好奇心。
《繁花》中的A股曆史,原型是怎樣的?與小鯨一起“穿越”回20世紀末看一看~
重現A股史,楊百萬與電真空
在《繁花》劇中,胡歌飾演的年輕人阿寶不滿平淡的生活,前赴長者爺叔處求經商之道。
爺叔賦予他三項挑戰:一日之內租下和平飯店最大的房間;一日內借入六千元購買股票;三日後無論盈虧,此股票均需拋空,接著再度借款萬元入股。
至於為什麼一定要到和平飯店租房間?因為爺叔說,“上海人做生意,要講究噱頭、派頭、苗頭、和平飯店的包間就是你的噱頭。”
阿寶聽從爺叔的建議,租了房,借了錢,投了電真空股票。在股市變幻莫測的世界里,阿寶經曆了起起落落。在上世紀90年代,他抓住了新股認購證的機遇,憑著敏銳的嗅覺和果斷的決策,成功升值160倍,從此成為大戶之一。
人們發現,阿寶與爺叔的故事,與股市傳奇人物“楊百萬”的故事有多處重合——從經曆來看,都是從事國庫券買賣賺取第一桶金;都曾參與投資電真空股票;皆是通過股市投資積累巨額財富。
從精神來看,爺叔、阿寶兩個角色,似乎象徵著楊百萬性格中的“AB面”——一面有著人性本能的畏懼風險,另一面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無畏的冒險精神與敢想敢幹的氣魄。
公開信息顯示,楊百萬原名楊懷定,1950年生人,祖籍江蘇鎮江,原是上海鐵合金廠職工。作為中國證券發展史上一個標誌性的個體股民,楊懷定曾於1988年被中央電視台評為“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風雲人物”。
據媒體此前報導,1988年,楊懷定從工廠辭職。在家待業期間,他翻閱了大量報紙,發現了國債投資的機遇——這年春天,國庫券轉讓從7座城市開始試點,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開,還出現了異地差價。
1985年期的國庫券開盤價104元,利率15%。楊懷定帶了2萬元,如果全部用來買國庫券,一年的利息是3000元。對比存銀行,按照利率5.4%來算,一年利息也只有1080元。楊懷定果斷將2萬元投進國庫券。買進後,他心情忐忑,下午迫不及待去交易所看行情,發現漲到了112元,便火速賣出,如此操作一番,賺的錢比一年的工資還要多。
自此,楊懷定將業務拓展到了合肥、河南等地,把國庫券不斷地搬到上海,賺高低差,憑藉收購國庫券完成了原始財富積累。
在電視劇《繁花》中,阿寶借錢買的股票簡稱“電真空”。該股原型為“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它是中國首個將國有大型和中型企業改成股份製的案例,由原先的上海燈泡廠等幾家工廠聯合成立。也是第一批上市集中交易的股票“老八股”之一,其紙質股票一上市,就成為了最初的證券交易市場——靜安證券營業部的“大盤股”。
據媒體報導,交易所開業第一天,電真空成交1000多股,楊懷定一個人買進了500股。彼時,電真空面值100元,半年後,電真空股價漲到800元,楊懷定拋了股票後,淨賺150多萬元,出門旅遊了一個月。
從1988年4月到1989年,楊懷定賺了100多萬元,正如劇中阿寶成了寶總,楊懷定也成了楊百萬。
1992年,中國資本市場遭遇自開市以來的最大熊市。上證指數跌至400多點時,楊百萬入場想要抄底,後股指又跌至300點左右,他被套牢;1994年,楊百萬從報紙上敏銳覺察到政府即將出台救市政策,立刻將股票資金賬戶中最後的2萬元投入股市。第二天,證監會果真宣佈三大救市政策,股市暴漲至1500點,楊百萬手中的股票兩週間翻了四倍。
上海股民獨家回憶,股票認購證
自1990年12月起,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先後正式營業。兩年後,滬市率先發行的新股認購證是中國股市初期最大的機遇。剛發行時,30元一份的認購證嚇退了不少人。直到最後一天。股市中的大戶們經過計算,如果發行量在200萬份的話,將認購證的申購成本攤到股票中去,這是絕對超值的。
“到發售點刹時間,當時我正在安徽收國庫券,聽到消息連夜趕回上海,趕到西康路的時候,離截止時間只有五分鍾,營業部經理看到門口還有那麼多的人,怕萬一再出什麼事情,決定將大門關上……”這是電視劇《繁花》中阿寶講述的回憶,也是很多上海老股民獨有的回憶。
據新聞記載,真實情況是,據買到了認購證的市民葛惠勤回憶,“買好了就感覺,這就是錢,天天看看,一直放在家裡。”之後葛惠勤就開始開戶炒股,盯著交易所的大屏幕填單子買進賣出,晚上乘涼也會帶著孩子去和老股民們交流消息……
據記載,為緩解供求關係,上海有關方面決定發行一些新股,如興業房產、浦東大眾等,每次都引起排長隊,如興業房產發行股票原來在市中心的萬國證券公司廣東路營業部,但由於排隊人太多臨時決定改到遠一點的江灣體育場,但還是人山人海。
據中國第一代證券人闞治東回憶,1992年3月2日,上海舉行首次認購證搖號儀式,通過電視台向公眾直播搖號實況。由工商銀行儲蓄處的搖獎隊負責搖號,上海公證處負責公證……
“有些人買了不少認購證,但沒想到中籤率這麼高,缺少進一步認購新股的資金。有些人一見搖號後買認購證錢已賺回來了,見有人要就願意出讓手中的認購證。而有的人見第一次搖號中籤率就這麼高,又見我們反複宣傳,年內還有多次搖號,認為買進二手認購證也是機會,從而在上海不少地方形成了股票認購證私下交易市場……認購證的價格也不斷攀升,當每百份連號的沒有註明持證人情況的’白板’認購證價格達到一萬元時,不少人懷疑買進的人是否傻了,當每百份認購證的價格漲到25000~30000元時,很多人深感不可思議。”
至今,股票認購證是上海股民津津樂道的回憶,也中國證券市場的縮影。其已被中國革命博物館指定為國家珍貴文物。
滿滿的畫面感,西康路101號
在劇中,西康路101號是爺叔寫給阿寶買股票的地方。它是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證券交易部的別稱。楊百萬也是在這裏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許多證券史書上都把上海西康路101號作為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證券市場的起點。
1988年6月,時任倫敦證券交易所主席尼古拉斯·哥德森訪問靜安證券業務部時,用中文親筆寫下了中國先哲老子的名句“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如今,30多年過去了,證券業務部舊址只留下一塊石碑供後人紀念,上面寫著:“新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次股票交易在這裏誕生。”
如今的上海資本市場、中國資本市場,一如劇中有聲有色。數據統計顯示,從1990年中國股市成立至2016年1月份,26年間投資者數量突破1億。2022年2月25日,投資者數量突破2億整數關口。從1億到2億,大概只花了6年時間。截至2023年7月,A股投資者數量已突破2.2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