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全球跨境投資有升有降是常態,中國吸引外商投資優勢顯著空間廣闊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導 3月19日,國務院辦公廳對外印發《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明確,將擴大市場準入,提高外商投資自由化水平;加大政策力度,提升對外商投資吸引力;優化公平競爭環境,做好外商投資企業服務;暢通創新要素流動,促進內外資企業創新合作;完善國內規製,更好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

2023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為1.1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8%,但規模仍處於曆史高位。從行業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179.2億元人民幣,下降1.8%,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6.5%。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分別增長32.1%、12.2%。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760.8億元人民幣,下降13.4%。建築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領域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43.7%、8.9%和4.1%。

(曆年以來,中國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單位:億美元)(曆年以來,中國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單位:億美元)

3月2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伍浩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針對當前我國利用外資規模問題,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看。

第一個維度,從世界範圍來看,全球跨境投資有升有降是常態。近年來,世界變亂交織、全球經濟形勢更趨複雜,全球跨境投資波動有所加大,2021年,全球數據上升到較高規模以後出現持續回落。今年1月,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全球投資趨勢觀察》顯示,扣除跨國企業投資中轉地因素後,2023年全球跨境投資下降了18%。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吸引外資規模保持了較好態勢。

第二個維度,拉長時間尺度,2023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仍處於曆史高位。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際利用外資持續增加,已成為全球跨國公司重要的投資目的地。雖然2023年單純從數字上,中國吸引外資的規模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但從“量”和“質”兩個方面來看,都可以得出更為客觀的結論。量上,去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處於曆史第三高。質上,中國利用外資的結構持續優化,2023年高技術產業引資占比37.4%,比2022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製造業領域引資占比達到27.9%,提升了1.6個百分點。

第三個維度,從未來趨勢看,中國吸引外商投資優勢顯著、空間廣闊。中國是全球超大規模且最有增長潛力的市場,在先進製造業、新型城鎮化、消費結構升級等方面將持續釋放出巨大需求。同時,中國擁有良好穩定的政策環境、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體系,能為外商投資提供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產業配套體系。中國日益完備的基礎設施網絡、充足的人才資源和豐富的創新應用場景等,能為外商擴大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等方面創造良好投資空間。去年中國新設外資企業數量增長39.7%,充分體現了外資分享中國市場機遇的熱情和對未來投資前景的信心。

伍浩進一步表示,對於跨國公司來說,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重點有四方面:第一,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第二,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進一步放寬外商投資準入限制。第三,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落實各類所有製企業平等待遇,健全外資企業直接聯繫機制,推動解決外資項目在投資落地、生產運營中的具體問題。第四,強化外資項目服務。繼續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強化對項目要素保障,通過標誌性重大外資項目帶動擴大外資流入。

(作者:周瀟梟 編輯: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