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選基丨豬肉股頻頻走強,“含豬量”高的基金有哪些?

論5月以來A股哪類股票最受關注,除了地產以外,就要數“二師兄”了。

Wind數據顯示,5月以來(截至5月22日)的12個交易日裡,申萬生豬養殖指數僅一次收跌,整體漲幅達到12.90%,其中,5月8日大漲3.87%,5月20日再次大漲3.33%。

市場發生了什麼?“含豬量”高的基金又有哪些?本期硬核一起分析下。

一、豬肉股頻頻走強

將時間拉長,豬肉股其實從2月開始就不斷有所表現。

2月1日-5月22日,牧原股份漲了37.76%,新希望漲了30.23%,溫氏股份漲了16.60%……

那麼在豬肉股頻頻走強的背後,市場究竟發生了哪些推動因素呢?

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截至2024年5月上旬,外三元生豬價格為15.0元/公斤,較2月下旬的13.7元/公斤累計上漲9.5%。

生豬價格的上漲趨勢在上市豬企銷售簡報中看得更明顯。

以牧原股份為例,據公告數據,2024年4月,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14.80元/公斤,3月為14.24元/公斤,1-2月則為13.84元/公斤。

不僅如此,牧原股份、溫氏股份、神農集團等豬企紛紛宣佈,生豬養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4元/kg階段。

這意味著豬企的盈利能力正在不斷修復

要知道,2023年整個生豬養殖行業出現了全面虧損。2024年1月,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表示,從養殖收益看,全年生豬養殖頭均虧損76元,這也是自2014年以來,首個算總賬全年虧損的年份。

行業情況如此,龍頭也無法獨善其身。2023年,申萬生豬養殖板塊的10家上市豬企中8家出現虧損。其中,溫氏股份虧損金額位居榜首,2023年歸屬母公司淨虧損達63.90億元。

對此,申萬宏源分析稱,看好生豬價格年內逐季向上的趨勢,且得益於飼料原料價格的下跌,預計生豬養殖成本較2023 年將有明顯回落,養殖企業盈利確定性轉好

二、機構:把握右側佈局機會

想投資“二師兄”,那就讓不開“豬週期”的討論。

生豬養殖屬於週期性行業,一般來說,從母豬補欄到生豬供應,至少需要18個月的時間,同時產能出清和補欄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一輪完整的豬週期通常在3-4年左右,期間豬價會呈現出大漲大跌的態勢

據財通證券的統計,自2006年以來,我國大致經曆了四輪豬週期,分別是:2006年中至2010年5月,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以及2018年中至今。

(圖片來源:財通證券)(圖片來源:財通證券)

細看第四輪週期,在經曆2020年豬價暴漲之後,2021年生豬行業就進入了下行週期,此後只有2022年出現了短暫的反彈,已遠超曆次“豬週期”的下跌時長。

對應到A股上。以申萬生豬養殖指數為例,自2020年高點算起至今年5月22日,該指數累計跌幅達37.12%。

(圖片來源:Wind)(圖片來源:Wind)

如此眼下的行情是短暫的反彈還是大反轉的開始呢?

眾所周知,判斷豬週期的重要指標之一便是能繁母豬的存欄量,它往往決定了未來生豬的供應量。

而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24年3月我國能繁母豬存欄量3992萬頭,是我國自 2021年以來能繁母豬存欄的最小值。

鑒於此,目前機構普遍預期今年豬價反轉確定性較強

天風證券分析稱,本輪已有產能去化幅度或足以支撐大週期的反轉,投資階段已步入右側,豬價上漲或成為股票催化主邏輯。成本控製能力強、成長彈性高的會明顯走出α行情。

華創證券稱,由於行業對於下半年價格看漲情緒濃厚,當前豬價處於向下有二育托底,向上有後續供應減量拉動的局面,整體價格易漲難跌,前期的產能去化或開始兌現效果,價格有望逐步上行。隨著週期反轉時間越來越近,投資確定性在不斷提高,建議重點把握右側佈局窗口。

光大證券則表示,長期來看,隨著能繁母豬去化的影響逐步落地,本輪漲價的持續性和高度都較為可觀。當前豬價已進入上漲通道,庫存釋放對豬價的邊際壓製基本結束,產能去化帶動豬價上漲的邏輯已開始兌現,板塊右側已經展開。

方正證券稱,若無極端情緒作用下,5-6月豬價將呈現慢牛上漲趨勢,5月底有望上漲至接近16元/kg,6月延續上漲趨勢,三季度或迎來較大幅度上漲。在本輪豬價真正出現快速上漲趨勢前,均為豬股重要的佈局窗口。

三、“含豬量”高的基金有哪些?

目前市場上並沒有直接以豬肉為主題的基金。

但眾所周知,養豬業屬於畜牧養殖業,畜牧養殖業則屬於農業板塊,而農業板塊個股又大多歸於農林牧漁這個一級行業分類下。以申萬農林漁牧指數為例,截至5月22日,在行業分佈上,生豬養殖的占比達到了47.7%,因而市場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買農林牧漁就是買豬肉股”。

(圖片來源:Wind)(圖片來源:Wind)

鑒於此,我們來看看第一重倉行業為農林牧漁的基金

根據最新披露的一季報數據,投資農林牧漁行業市值占基金淨值比超過20%的基金一共有63只(不同份額分開計算,下同),其中,46只是主動型基金, 17只是指數型基金。2月以來(截至5月21日),46只是主動型基金的平均回報為19.23%,17只指數型基金平均回報為19.20%,其中:

1)主動型基金中漲幅居前的是財通資管品質消費A/C份額。

(部分“含豬量”較高基金業績表現;數據來源:Wind;製圖:硬核選基)(部分“含豬量”較高基金業績表現;數據來源:Wind;製圖:硬核選基)

這隻基金成立於2023年5月,最新(2024-3-31)基金規模0.26億元,投資目標是挖掘潛在的品質消費主題相關投資機會。

基金經理林偉在一季報中提及,基金的組合思路是養殖板塊權重較多,預計未來幾個季度將迎來豬價明顯的景氣區間,股價或提前一定時間反應,並已經開始提前交易右側。後期配置思路核心則是去弱留強,集中在能夠兌現量價齊升邏輯的成長和頭部豬企。

2)指數型基金中漲幅居前的是現代農業ETF。

(數據來源:Wind;製圖:硬核選基)(數據來源:Wind;製圖:硬核選基)

這隻基金成立於2021年12月,最新(2024-5-21)基金規模0.61億元,跟蹤的是中證現代農業主題指數(CS現代農),該指數前十大重倉股中包含了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等豬肉股。

(數據來源:Wind)(數據來源:Wind)

當然,看到亮眼業績的同時,也要看到背後藏著的風險。

因為個股的表現和所屬行業的基本面有著莫大的關係,豬週期下的豬價漲跌往往也意味著相關企業營收利潤的週期性變化,正所謂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這給相關主題不斷帶來投資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較大的風險。以上述提到的63只“含豬量”較高的基金為例,Wind數據顯示,自成立以來(截至5月21日),它們中有41只最大回撤超過了40%,風險不可謂不高。

(部分“含豬量”較高基金錶現;數據來源:Wind;製圖:硬核選基)(部分“含豬量”較高基金錶現;數據來源:Wind;製圖:硬核選基)

大家知道,基金投資上有一種策略叫“核心-衛星”策略,說的是:大部分資金應該用於“核心”基金的投資,它的作用是平衡組合的風險和收益,以獲取穩健的長期收益;小部分資金則用於“衛星”基金的投資,特點是承擔一定的風險以博取較高的收益。

對照來看,對於普通小夥伴來說,“含豬量”高的基金無疑更適合做“衛星”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