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文化大省攀向AI高地 大模型如何重塑文化產業

2024年新春伊始,Sora橫空出世,劍指視頻創作領域。很快,這一大模型落入藝術家和電影人之手,大量AI視頻旋即鋪天蓋地席捲互聯網。逼真的場景、流暢的運鏡、生動的人物……自大洋彼岸傳來的科技之磬,第一擊選在了文化領域。

以Sora為開端,大模型領域的大事記突然稠密了起來。

崑崙萬維、MiniMax相繼迭代出了更新版本,ChatGPT-5預計最快將於6月正式發佈;月之暗面(Moonshot AI)以超10億美元的B輪融資拿下迄今國內大模型公司單輪最大融資,金額規模超過去年中國大模型領域融資總額……大模型動作頻頻,熱度持續推高,拋出了一個又一個引燃科技界、資本界的話題。

於5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舉辦的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也將迎來“百模大戰”的新浪潮。據悉,廣東綜合展將設大模型專區,集聚9家企業、實驗室等現場展示,多種類型大模型一應俱全。

廣東有關大模型的政策早已層出不窮,國內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於不久前落子廣州琶洲。尤其是“AI+文化”雙向融合愈發風靡。

事實上,大模型訓練需要的“數據燃料”往往來源於新聞影音等文化產業,而生成的大模型又將“反哺”文化創作與傳播。作為人工智能高地與文化產業大省的廣東,既為大模型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養料,又坐擁著廣闊的融合應用場景。

資料圖片資料圖片

多元大模型將集體“現身”文博會

近幾年,文博會越來越成為一個數字化與智能化的競技場。

去年,展會更是首設“數字中國”展區,“虛實與共”的博物館、數字文創產品、沉浸逼真的“大雄寶殿”藏身於此,帶來了聲光電交融的科技秀場。

今年,大模型的集體現身更將把數智化趨勢推上一個小高潮。據瞭解,今年進駐大模型展區的幾家企業都將把各自的硬核產品帶到現場。

例如,元象科技、騰訊混元都帶來了自研的通用大模型,二者均是廣東首批通過國家備案的大模型。元象科技有關負責人介紹,元象目前有國內最早開源的最大參數的模型、最前沿的MoE模型等,已為上百家龍頭企業提供一站式技術服務。

南網人工智能、佳都科技的大模型則將分別聚焦不同的垂直行業,分別推動電力、交通等與人工智能的融合應用。前者的“大瓦特”是電力行業首個大模型產品,覆蓋智能創作、設備巡檢、電力調度多場景;後者的“佳都知行”則將現實世界中的十字路口複刻在數字孿生場景中,充當起24小時值守的“交通警察”。

佳都科技中央研究院首席AI科學家王凱透露,本屆文博會,將帶來異常交通事件檢測系統、交通流預測與信號優化支撐系統等四款前沿產品,均依託大模型技術,為城市交通管理和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賦能。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幾家企業帶來的大模型產品中還不乏基礎大模型,雲從科技的“從容大模型”就是一例,據悉,“從容大模型+CWOS操作系統”能夠以較強的基礎性和平台開放性,結合具體場景需求,作為各領域客戶垂直大模型的起點。

參會企業也展示出多元特徵。既不乏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大廠,又有雲天勵飛、佳都科技這樣本就深耕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領域的高科技企業,更有視源股份這樣起家於液晶顯示等的製造企業向大模型跨界佈局。目前,視源股份推出的教學大模型以數據驅動精準教學研,賦能教學設計和學生個性化培養,已在全國多所學校得到推廣,應用於超過10000節課。

以文博會廣東展的大模型專區為縮影,廣東的大模型戰壘已日漸成型,通用型、行業型、基礎型全面成長,多元企業已參與其中,各顯所長。

同產業、應用緊密結合,是廣東大模型產業的獨特路徑。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協會會長杜蘭認為,這反映著廣東在產業應用上的優勢,作為製造與文化產業重地,其為大模型提供了廣闊試驗田和應用場景,並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大模型和文化產業雙向賦能

文博會平台背後,廣東的“AI+”行動正縱深推進。

大模型層出不窮、熱度高攀,首先得益於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的深厚積澱。截至去年,全省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已超過1800億元,相關企業數量達到48.9萬家,居全國首位,並坐擁廣州、深圳兩個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算法、算力、數據三大核心基礎奠定,尤其綜合算力指數領跑全國。

參展的鵬城實驗室便是廣東大模型產業背後的技術底座之一,其智算平台能夠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開源、開放和共享。不久前,鵬城實驗室還聯合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中國移動、華為、國家超算深圳中心等,牽頭髮起了“世界算力網聯盟”。

數據顯示,廣東是文化產業大省。2023年,廣東規上文化相關產業實現營收22483億元,同比增長6%。此前,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已至少連續19年全國居首。

從結構上看,廣東數字出版產值、動漫產值、電影票房等多項指標常年居全國第一;遊戲營收規模更是達到2450.8億元,佔據了全國超過五分之四的份額。而以上恰恰是數字化特徵突出,大模型融合應用“大有可為”的場景。

目前,大模型賦能文化產業的“廣東故事”已不勝枚舉,文博會上參展的企業也多有涉及。

以元象為例,其曾為南京大報恩寺打造了全國首個“全真互聯”博物館,在遊覽前可為遊客生成專屬數字分身;遊覽中則以龍女實時伴遊、虛擬講解、語音交互提升遊客雲旅遊體驗;事後還可一鍵生成遊客與景點的奇幻合影……

元象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AI輔助創作可以讓生成速度提升5~10倍,元像已支持視頻直接生成3D模型,可在一天內建模一個較大場景,再結合AI程序化內容生成技術,從前七八天的工作量現在兩天就能初見成效,成本大幅降低。

如今元象3D內容生產應用範圍已覆蓋了文旅、金融、汽車等多個領域。隨著大模型進一步成熟和推廣,預計廣東動漫遊戲等產業規模能級還將得到加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