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維持高利率會是誰的“麻煩”?

這是2022年6月22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美聯儲大樓。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這是2022年6月22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美聯儲大樓。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麻煩。”美國前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的傲慢言辭再次被驗證。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2日公佈的會議紀要顯示,美聯儲擔憂當前美通脹形勢,高利率或將維持更長時間。為應對通貨膨脹,美聯儲2022年開始激進加息,2023年7月最後一次加息25個基點,此後已連續六次在貨幣政策會議中決定維持利率不變。美聯儲把利率保持在高位,加之近年來地緣局勢持續緊張,導致全球資金流向美國,多國貨幣承受壓力,可能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後果。

美聯儲的高利率會持續多久?受到較大影響的亞洲多國情況如何?全球經濟會受何影響?請看解局——

維持高利率

美聯儲22日公佈的4月30日至5月1日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近期美國商品和服務價格均顯著上升,在實現美聯儲設定的2%長期通脹目標方面“缺乏進一步進展”。美國通脹走勢面臨若幹上行風險,尤其是地緣政治因素可能導致物價繼續攀升,給消費者、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帶來壓力。

美聯儲官員認為,當前聯邦基金利率水平足以抑製美國經濟活動並降低通脹,未來通脹有望回落到2%水平,美聯儲或將繼續維持當前利率不變。

5月1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鮑威爾在華盛頓出席記者會。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5月1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鮑威爾在華盛頓出席記者會。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這是美聯儲連續第六次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5.25%至5.5%之間。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美國勞動力市場需求依然強勁,通脹超預期增長。在此情況下,“推遲降息或許合適”。

在近期發表的一系列講話中,美聯儲各級官員重申將在一段時間內維持高利率,甚至有官員稱不排除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接下來的兩次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

路透社24日報導說,美元彙率有望創下一個半月以來最大單周漲幅,包括日元在內的多種貨幣承受壓力。

多國貨幣貶值

美聯儲在新冠疫情期間推行史無前例貨幣“大放水”,2022年“急轉彎”,開始激進加息以應對通脹,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負面外溢效應,多種非美貨幣經曆了多輪大幅貶值。

市場原先普遍認為美聯儲將於今年降息,但隨著降息預期減弱,今年4月衡量美元對六種主要貨幣的美元指數連創新高。《紐約時報》4月底刊登報導說,在彭博社追蹤的約150種貨幣中,有三分之二的貨幣對美元走弱。

在亞洲,面對美元的高利率,政策製定者採取不同程度的措施,從口頭警告到加息,甚至疑似買入本幣實施干預。英國《金融時報》不久前援引彙豐銀行分析師保羅·麥克爾的話說:“美國前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所謂‘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麻煩’的老話今天聽起來仍然如此。”

這是3月19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日本銀行總部。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這是3月19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日本銀行總部。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日元是受影響最明顯的主要貨幣之一。日本央行一向對美國亦步亦趨,卻因受製於國內通縮形勢而堅持低利率政策。日本央行在4月26日舉行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決定,維持現行貨幣政策不變,並沒有如外界預期的那樣實施量化緊縮。消息公佈後,已連續走低的日元再度“跳水”,東京外彙市場日元對美元彙率跌破158日元兌1美元。4月29日上午,日元對美元彙率一度跌至160.24日元兌1美元,刷新1990年4月以來最低紀錄。

日本媒體稱,財務省在那之後疑似兩次出手,動用近9萬億日元實施干預,以防日元在跌破160關口後出現心理破防導致的崩潰性大跌。但專家認為,在日本和美國息差難以縮小的情況下,單方面干預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5月23日,截至紐約彙市尾市,1美元兌換156.90日元。

這是2022年4月20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日元和美元紙幣。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這是2022年4月20日在日本東京拍攝的日元和美元紙幣。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日元並非近期唯一“麻煩纏身”的貨幣。去年年底,韓元對美元彙率不到1300韓元兌1美元,4月16日盤中一度失守1400韓元關口。《韓民族日報》稱,1300至1350韓元的彙率可能成為“新常態”。

此外,印度盧比、印尼盾、馬來西亞林吉特、越南盾、菲律賓比索等亞洲貨幣均持續走出下行曲線。印尼央行上月將三項主要利率水平上調25個基點,以“加強印尼盾彙率穩定”。

“美元潮汐”引動盪

不少分析人士表示,近年來美聯儲降息、加息形成的“美元潮汐”收割全球財富、轉嫁危機,不斷引發國際市場動盪。美聯儲大規模降息,不僅推動通脹飆升,更通過超發美元進口商品、投資他國等方式輸出資本,收割全球財富;激進加息又導致全球流動性快速收緊、多種貨幣大幅貶值,以美元計價借貸的國家清償債務壓力驟增。

《紐約時報》近期報導說,今年世界上主要貨幣對美元都出現了下跌,是一種不同尋常的大變化,有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後果,全球近90%的外彙交易都涉及美元,美元走強加劇了海外的通脹。決策者們進退兩難,要麼通過降息來支持國內經濟,要麼通過保持本幣高位來支撐本幣。

4月25日,行人走過日本東京一處顯示實時彙率的電子屏幕。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4月25日,行人走過日本東京一處顯示實時彙率的電子屏幕。新華社記者 張笑宇 攝

日本媒體和專家普遍認為,日元貶值趨勢恐將持續,令日本經濟明顯承壓,不利於日本走出通縮,同時給日本零售業、能源、航空等行業帶來壓力,加重依賴進口原材料的企業負擔。韓國漢陽大學經濟金融學院教授劉惠美認為,彙率上升疊加國際油價大幅上漲,企業的成本負擔隨之增加,韓國內需進一步停滯的可能性增大。

不過,彭博社一篇文章分析,大多數亞洲國家如今具備外彙儲備更穩固等有利條件,能夠避免類似上世紀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的動盪重演,因此人們幾乎不必擔憂亞洲再次發生金融危機。

來源:新華社  記者:許緣 劉春燕 宿亮 馮亞鬆 汪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