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高盛中國股票首席策略師劉勁津:多重利好重燃估值重塑希望,反彈後A股估值仍有吸引力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吳斌 上海報導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和估值吸引力提振下,外資對中國股市的興趣正在升溫。

高盛中國股票首席策略師劉勁津近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前幾年中國股市估值比較高,2021年最高市盈率大約到了18倍,那時對美國利率的敏感度會比較高。但伴隨著過去兩三年估值收縮,現在中國股票對美國利率的敏感度要低很多。

在劉勁津看來,即使近期中國市場反彈了約30%,目前市盈率也只有10倍左右,未來仍有上行空間。人民幣兌美元有所貶值,但相對於其他一些貨幣,人民幣貶值幅度沒有那麼大。不管是股票還是彙率,現在估值處於比較有吸引力的水平。

後續中國股市前景如何?劉勁津認為,即使在反彈後,中國股票的估值相對於全球其他市場仍具有較大吸引力,因此最近有部分資金從美國、日本和印度等地回流到中國市場。

(高盛中國股票首席策略師劉勁津,資料圖)(高盛中國股票首席策略師劉勁津,資料圖)

多重利好重燃估值重塑希望

從1月底的低位以來,MSCI中國指數一度反彈了約30%。背後有哪些原因?

劉勁津表示,資本市場新“國九條”在4月中旬推出,這是很多海外投資者的重要關注點,新“國九條”重燃中國股市估值重塑的希望。如果新“國九條”中的政策目標得以實現,A股估值將有約20%的提升空間,這純粹是基於估值的變化,沒有考慮房地產和其他政策對經濟的拉動。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如果A股的分紅率和回購等指標達到歐美領先市場水平,A股估值可能有40%左右的重估空間。

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劉勁津分析稱,在今年第一季度GDP數據公佈後,外資對今年中國經濟的預期發生了顯著變化。年初時,市場普遍預期今年中國GDP增長率為4.5%,但目前這一預期已上調至4.9%。高盛研究部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長率為5%,與政府目標一致。

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基本上消除了投資者之前擔憂的一些尾部風險。劉勁津表示,去年地方融資平台與國債利差處於曆史高點,但目前已回落,這表明市場認為地方融資平台的債務風險有了顯著改善。此外,根據市場數據估計,“國家隊”在A股的買入總量約為2000多億元人民幣,這些資金主要通過ETF進入市場,也為市場提供了一個底部支持。

對於備受關注的房地產市場,風險已經明顯回落。根據高盛研究部編製的房地產風險晴雨指數,2022年底房地產風險達到了高峰,隨著一系列房地產政策的出台,如今隱含的市場風險已經顯著回落。

除了政策面的影響,盈利增長對股票表現至關重要。劉勁津表示,當前中國股票盈利增長超預期的比例達到了54%。雖然市場對上市企業的盈利預測近期整體有所下調,但如果將焦點放在互聯網和消費板塊,可以看到這些領域的盈利增長趨於穩定,甚至在低位有所回升。

曆史經驗表明,牛市的推動力通常從估值修復轉向盈利增長,劉勁津指出,未來的盈利增長將是市場額外回報的重要驅動力。根據高盛的估算,今年對房地產的支持資金總量約為1萬億人民幣,其中已經落實的約為3000億至5000億,預計剩下的5000多億將在未來六七個月逐步落實。在1萬億支持落地後,市場的每股收益(EPS)增長預計能達到8%。

未來或有10%上漲空間

整體而言,高盛維持對A股高配觀點,港股為中性。過去一兩個月,港股大幅跑贏A股,目前二者回報將趨於均衡,A股在當前點位上仍有較強的上漲動力。

劉勁津表示,高盛將MSCI中國指數的目標從60上調至70,滬深300指數未來12個月的目標從3900點上調至4100點,相較當前點位有10%左右的回報。

行業方面,在一系列政策出台後,銀行和房地產板塊的風險降低,高盛將這兩個板塊從低配調整至中性,上調消費者服務行業至高配,維持互聯網板塊高配觀點,汽車則從中性下調至低配。

主題投資方面,劉勁津表示,全球投資人一直看好的主題是股東回報提升,包括股息回報率和股票回購力度。過去一兩年,高分紅和回購力度大的股票表現優於大盤,與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相關性也很高。高利率背景下,投資者更關注實實在在的回報,如盈利分紅和股票回購,這類公司表現較好,預計這一趨勢還將延續。

對於中國市場,劉勁津認為分紅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A股和港股的分紅率約為30%,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或新興市場平均水平。如果分紅率從30%提高到40%~50%,整體回報或將顯著提升。

未來中美關係走向也備受關注。去年年底以來,高盛的中美關係指數有所下降,表明市場對中美關係的擔憂減輕。然而,近期因關稅問題和地緣政治風險,指數有所反彈。劉勁津提醒,未來幾個月美國可能出台更多政策,這將是股票市場主要風險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