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六題:對內地港資製造業企業的支援

以下是今日(五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周文港議員的提問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的書面答覆:
 
問題:
 
政府統計處(統計處)定期公布《工業的業務表現及營運特色的主要統計數字》(《統計數字》),當中除了統計本地從事製造業的經濟活動,亦有對從事分判製造工序予內地及提供與製造業相關的技術支援服務的本地進出口貿易公司進行統計,而據悉後者的統計數字被視為側面反映那些總部設在香港、在內地設廠的港資製造業企業的經營狀況。此外,根據統計處的資料,近年從事製造業相關活動的進出口貿易公司的數目、就業人數及銷貨收益持續下跌,而該等數字自二○二○年起(即疫情爆發以來)的跌幅加快。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統計處在去年年底未有如往年般公布《統計數字》的完整統計報告,並將該報告列為「停止更新產品」,原因為何;
 
(二)鑑於據悉,那些總部設在香港並在內地從事生產的港商對本港金融、運輸物流及其他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援服務創造了很大的需求,有否評估,相關企業數目持續減少對本地生產性服務業(例如經港轉口貿易、融資及其他工商支援服務)發展的影響為何;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三) 鑑於財政司司長在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打造香港成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吸引希望「走出去」的內地生產企業來港設立管理離岸貿易的總部,亦有意見認為,長期以來大多數的港資製造業企業選擇以香港作為其供應鏈管理中心,它們也是強化香港作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的重要持份者之一,有關政府部門有否因應上述數字的變化,向相關業界(包括主要商會)了解它們最新的發展情況及如何升級轉型;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四)於今年二月成立的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會否連同工業貿易署、統計處,以及特區政府駐內地經濟貿易辦事處等政府部門針對內地港資製造業企業(或統計處定義為從事製造業相關活動的貿易公司)的發展狀況作更全面的調查,並提供針對性的支援;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五)鑑於財政司司長在二零二二至二三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會在未來三年共撥款1億3,500萬元予香港貿易發展局推出「內地發展支援計劃」,但有意見指出,有關措施的成效有待提升,政府會否考慮參照去年《施政報告》中預留3,000萬元予同鄉社團的做法,為內地的港人商會及團體提供恆常或項目形式的資助,以協助尤其是從事製造業的港商發展內銷市場;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問題的各個部分,經諮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創科及工業局)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後,我們的綜合回覆如下:
 
(一)政府統計處(統計處)過去定期出版的統計報告,均以傳統的桌面排版格式(PDF格式)製作。為優化用戶的閱讀體驗,自二○二三年四月起,統計處開始採用全新的「網上統計報告」形式出版這些統計報告,以提供更多的互動功能,並方便用戶使用電腦或行動裝置直接閱讀。二零二二年經濟活動按年統計調查有關工業的詳細結果,已於二○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以「網上統計報告」形式,刊載在《2022年工業的業務表現及營運特色的主要統計數字》報告內(www.censtatd.gov.hk/tc/wbr.html?ecode=B10800122022AN22&scode=310)。有關製造業公司,以及從事分判製造工序及提供與製造業相關的技術支援服務的進出口貿易公司的主要統計數字,列於報告內第7節的統計表610-72013。
 
(二)及(四)政府各政策局和部門一直與各工商組織保持聯繫,並透過不同的諮詢渠道,了解相關行業的發展情況和需要,以制定合適的政策和支援措施。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商經局)除了不時與本港各大商會聯繫和交流意見外,亦成立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和中小型企業委員會,成員包括來自多個工商專業界別和中小企業的代表,以聽取業界的意見。其他政府政策局和部門亦會透過不同的渠道,包括其轄下的諮詢組織,掌握相關行業的運作情況和實際需要。統計處亦會定期進行經濟活動統計調查,向從事各行業(包括製造業)的香港企業(包括在內地有商業活動的香港企業)搜集業務表現和營運情況的數據。創科及工業局會繼續與統計署保持緊密聯繫,因應情況,適時考慮是否有需要進行更全面的調查。
 
(三)及(五)順應內地生產商產業鏈向海外延伸的趨勢,財政司司長於二零二四至二五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將香港建構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就這方面,作為區內首屈一指的金融和商業中心,香港能提供全面和完善的專業配套服務(例如諮詢服務、貿易融資和企業培訓),支援希望「走出去」的內地企業在海外的業務需要。
 
商經局正統籌其他「香港隊」的機構,合力研究相關推行細節,包括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投資推廣署亦會配合相關工作,加大力度吸引內地生產企業來港開設管理離岸貿易的總部,並繼續舉辦和贊助一系列投資推廣活動,提供香港營商環境的最新資訊,積極推廣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
 
至於向相關業界了解最新發展情況,以推動升級轉型及提供針對性的支援,我們正推動的措施包括:
 

  • 商經局透過各項資助計劃,協助企業(包括製造業)發展品牌、升級轉型、提升競爭力及開拓內地和海外市場。其中,「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 資助香港企業開拓包括內地一共39個已與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及/或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的經濟體的業務發展。企業可利用「BUD專項基金」的資助在內地設立生產線、購買或租賃機器設備、進行各種宣傳及推廣活動,以至發展自家品牌。「BUD專項基金」由二○一二年推出至二○二四年三月底,批出超過47億3,000萬元資助額,惠及超過5 200家企業,當中約四成從事製造業。財政司司長於二零二四至二五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向「BUD專項基金」再度注資五億元,從而把基金的總承擔額增加至70億元,以繼續為中小企業提供支援。

 

  • 政府各駐內地辦事處一直致力與內地的港人組織、商會和企業等保持緊密聯繫,以了解港人工作和生活的情況,並按需要提供適切的協助。內地辦事處會舉辦營商座談會和投資推廣交流會等,同時為港人團體舉辦的活動提供適當的支持和贊助。此外,內地辦事處亦一直積極發揮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重要橋樑作用,除加強與內地對口單位的溝通和聯繫外,亦透過公開演說、傳媒訪問、簡報會、資訊通告、通訊及新聞稿等,向香港商界提供有關內地最新法律法規、政策及重大區域發展的資訊。內地辦事處亦會就港人在當地生活及發展的訴求向內地相關部門作出反映,並爭取落實各項便利港人措施。

 

  • 政府透過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於二○二二至二三年度開始推行為期三年的「內地發展支援計劃」,因應內地港商的情況和需求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包括協助在內地從事製造業的港商了解內地最新的政策措施,把握市場機遇,進一步拓展業務。

為了解在內地港商的需要,貿發局在「內地發展支援計劃」推行之初,通過問卷和座談會進行了調研工作,收集內地港商逾1 700份回覆。貿發局按調研結果,與內地相關團體合作,推出符合企業需要的一系列活動和服務。由「內地發展支援計劃」二○二二年四月推出至二○二四年三月底,貿發局已在約50個內地城市舉辦了超過290場活動,逾22 000位香港企業代表及專業人士參與,形式包括政策介紹和解讀、線上線下研討會、企業座談會、園區和企業考察、專題沙龍等,覆蓋金融、創科、專業服務、生物醫藥、餐飲、環保和文創等不同行業範疇。當中,貿發局與超過270個在內地的香港相關商會、經貿協會、專業人士協會、青年創業家組織、行業協會以及內地有關政府和經貿單位等相關機構合作舉辦活動。
 
「內地發展支援計劃」受到內地港商和相關團體歡迎,有助加深業界對內地的政策和市場發展的了解,擴大在內地的網絡以將業務從重點城市輻射至周邊省份或城市。政府並無計劃改變「內地發展支援計劃」現時的運作和資助方式。
 
政府各政策局和部門會繼續密切留意不同行業的最新發展,適時檢視工作成效,以優化政策和支援措施。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