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財政司司長就《2024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總結發言全文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五月八日)上午在立法會會議就《2024年撥款條例草案》恢復二讀辯論的總結發言全文:

(代)主席、各位議員:

首先,我衷心感謝各位議員就二零二四至二五年度《財政預算案》發表的寶貴意見。剛才七位局長已經就各位關心的一些重要政策範疇作了扼要回應。

接下來,讓我向大家匯報一下環球、內地,以及香港的經濟情況,然後,再就《預算案》的措施,以及議員關注的事情作一些說明。

環球經濟情況

當前的外圍環境仍然複雜。一方面,地緣政治緊張影響國際貿易和資金流;另一方面,美國通脹放緩的情況停滯,制約了美國聯邦儲備局的減息步伐,令息口持續高企,金融狀況繼續偏緊。不過,與不少人早前的預期有所不同,今年環球經濟表現較預期為佳,為香港的出口帶來支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基會)在四月輕微上調今年環球經濟增長預測至3.2%,與去年的增幅相同。國基會指出,環球經濟前景風險大致平衡,當中要注意幾點﹕第一,是商品和食品價格因地緣政局升溫而飆升。此外,核心通脹持續導致利率水平上升,而利率上升亦令資產價格有下跌風險。因此,國際的金融穩定是必須要注意的事情。此外,各地政府經歷新冠疫情,均出現大額赤字,並正進行財政整固,努力減低其債務水平,但這個進程仍然會令大家對經濟復蘇有所疑慮。

主要經濟體的表現如下──內地經濟在今年首季按年增長5.3%,儘管出口表現較為波動,但投資與消費企穩,錄得穩健的增長。三月份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會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財政政策亦會適度加力,貨幣政策保持穩定,這有利於促進內部需求、鞏固內地經濟回升的態勢。預期內地今年經濟可繼續穩健增長,全年5%的增長目標完全能夠達到。

美國方面,儘管第一季的按季(經濟)增長以年率計減慢至1.6%,但其内部需求仍然穩健。當地勞工市場大致維持強韌。最近通脹回落的進程減慢。上周聯儲局一如市場預期維持利率不變,並表示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有信心通脹會趨向2%的目標。市場普遍預期聯儲局最快在九月才會開始減息,有個別分析師認為可能還會再遲一些。國基會預測美國經濟增長將會由去年的2.5%略為加快至今年的2.7%。

歐元區方面,歐元區的經濟在第一季錄得輕微增長,按年及按季分別上升0.4%和0.3%。通脹放緩的趨勢亦大致符合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在四月的會議上維持主要政策利率不變,但表示如果最新數據能增加央行對通脹將持續降至目標水平的信心,可能適宜放寬貨幣政策。不過,這仍有待觀察。市場預期歐洲央行將在六月的會議開始減息。國基會預測歐元區經濟今年將會輕微增長0.8%,略高於去年的0.4%。

亞洲區方面,大部分經濟體在第一季均繼續擴張,內部需求保持增長,外貿表現亦有所改善。國基會預測新興和發展中亞洲經濟體今年增長5.2%,與去年的5.6%相若。

剛才向大家介紹環球經濟狀況,主要是考慮到香港是一個全開放的細小經濟體。我們的經濟受外圍環境影響非常大,所以我們要把握好外圍情況,讓我們在推動政策措施時,能充分考慮這些有利或不利的因素。

本港經濟方面,今年第一季我們錄得溫和增長。上周公布的預先估計數字顯示,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在第一季按年上升2.7%,經季節性調整後大概是上升2.3%。

推動香港經濟增長的三頭馬車,出口方面是錄得增長;消費亦錄得增長,不過消費的增長較慢,大概是上升1.0%;投資方面亦有增長。總的來說,第一季的經濟情況是平穩。訪港旅客方面,訪港旅客數字去年大約是3 400萬人次,今年,我們希望能夠達到約5 000萬人次,這相等於恢復到疫情前的七成多。「五一黃金周」期間內地旅客來港方面,來港人次大約是766 000,增長了22%。總體旅客在黃金周期間來港的有超過903 000人次,增長了25%。展望下半年,隨着國際航班繼續恢復,訪港旅客人數有望增加,消費增長可以得到支持。

去年我們的經濟狀況是不錯的,今年亦估計有約2.5%至3.5%的增長。不過,資產市場方面,去年樓市下跌了約7%,交投量方面亦下跌了4.5%。股票市場去年下跌13.8%,成交額方面亦大概下跌了16%。

今年,當我們的經濟一路向好時,我們亦注意到通脹率是很低的,去年是1.7%,今年估計也是1.7%。失業率也很低,去年是2.9%,今年以來大致也相若。

在這樣的經濟環境和數據中,資產市場為何會有這樣的表現?今年年初的兩個月,物業市場繼續調整,下跌了約3%;股票市場亦下跌約3%。

我們在編製《預算案》時作出的公眾諮詢,以至在過去一段時間廣泛與社會各界的溝通中,知悉由於過去資產市場下滑,再加上地緣政治環境,出現了一些疑慮。所以,在製訂《預算案》中,我們認為,我們的經濟前景是不錯,國家又非常支持香港的發展,我們不需要被這些過分悲觀的情緒影響。

我們亦明白,有一些西方媒體對我們有一些偏頗、負面的評論。所以在《預算案》中,我們認為在短期內穩住信心、穩住市場預期是比較重要。因此,就資產市場,我們採取了一些果斷的措施,就樓市所謂「全面撤辣」。

股票市場方面比較複雜,因為它與樓市有少許不同,樓市是比較面向本地,股票市場則受國際資金流和地緣政治的影響。因此,在《預算案》推出措施後,樓市是平穩下來,根據數據,三、四月份的交投量是向上的,達到一個月8 000多宗。這與早前比較,當然是較大幅的增加,與中長期的平均數比較,中長期平均數通常是一個月4 000至5 000宗左右,所以有8 000多宗的交投量,確是比較暢旺。樓價則是比較平穩,上落約1-2%,但這要視乎哪個地區。

換句話說,有關樓市的措施推出後,交投量上升,但樓價仍然相對平穩。股票市場方面,正如剛才所說,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們一方面要把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做好。我們已把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提出的各項建議逐步落實。同時,中央政府對香港非常支持,一直全力支持香港,尤其是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因此,四月時,中證監(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出台五項措施,該五項措施我不再重述,大家都很熟悉。

該五項措施出台後,市場的反應是比較正面,不管是股票的價格或交投量都有所上升。我們會繼續努力,提升股票市場的競爭力,詳細情況,留待稍後向大家補充。

自從去年到現在,在這12個月內,我們的工作其中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招商引資,包括「搶企業」、「搶人才」。剛才孫玉菡局長(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已就人才方面向大家說明。就「搶企業」方面,我都想向大家匯報,自二○二二年十二月底開始,我們成立了「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至今年三月底,我們引進了約50家重點企業夥伴,我們稱為「夥伴」,因為它們並不只是自己來,也會一併帶同產業鏈中的其他公司來。這約50家公司將在香港投資超過400億元,創造的職位超過13 000個。

與此同時,投資推廣署的同事亦不斷努力,他們去年引進來的企業約有380間。根據他們向我們匯報的資料,這些企業在未來幾年的總投資會有600億元,創造的就業機會亦不少。這些就是我們在「搶企業」方面的進展。

「搶人才」方面,截至四月底,我們各項人才計劃共收到了29萬個申請,批准了18萬個,已來港的有12萬人。這些都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新動力。

展望未來,在推動經濟方面,國家對香港非常支持,在「一國兩制」這個安排下,我們有無可比擬的獨特優勢。我們不單在中國是最獨特的,在全世界中,其實都一樣。因為,香港同時匯聚國際優勢和中國優勢。怎樣用好這些優勢?

在「十四五」規劃中,國家提出「八大中心」的定位。剛才有幾位同事提到,我們在創科、金融和商務經濟方面的未來發展方向。總的來說,在金融方面,要開拓新資金來源、新投資者來源和新上市公司來源。

過去,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很多是內地的公司,這亦造就了我們股票市場的起飛。在下一步的發展中,除了繼續鼓勵內地優質企業來香港上市外,我們亦希望可以開拓更多優質的國際企業來香港上市,包括來自中東和東南亞的企業。

「互聯互通」的深化措施中,就包括讓在香港上市的合資格國際公司,如符合一定條件,可以納入「互聯互通」中的「南向通」。這其實是對我們非常有利的。我們去吸引外地企業來港上市時,可以對它們說,就是它來香港上市,除了可以取得國際資金外,亦可以取得內地的資金,因此其股票流動性會大大增加,這亦會對其股價有所支持。

而這一步的重要性不單是吸引這些公司來港上市,這亦是發展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重要一步。未來,當內地朋友可以直接以人民幣經「互聯互通」購買這些國際股票時──雖然是作「閉環管理」──但這亦是助力人民幣穩慎國際化,亦符合國家政策。在國家發展中,隨着內地居民日益富裕,他們要為其儲蓄尋找合適的投資工具,在他們的資產配置方面,如果需要配置境外的資產,香港自然是他們落腳的地方。

就着「互聯互通」,我們還有大量工作可以做,具體安排方面,亦有很多事情可以進一步推動。這些是特區政府與中央有關部委繼續溝通和爭取他們支持的地方。

除了金融外,在創科方面,我們揀選了四個範疇,聚焦特區政府的資源和能力,包括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生命健康和醫療科技、金融科技,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

在過去一段時間,就剛才所說引進的重點企業到來,目前來說,大部分是集中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和生命健康科技方面。

在這裏亦順帶向大家報告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我們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當然,我們引進重點企業,希望它們在香港有比較大額的投資,創造多些優質的就業職位給市民,並把一些新技術投放在香港,在這裏進行研發,尤其是比較前沿的研發。在這個過程中,這些企業會就在港投資及帶來的技術作出一定承諾,他們同時亦會希望特區政府提供支持。

如果我們能夠用好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善用財政儲備作為投資,照顧投資回報同時,也透過入股這些科技企業,為香港經濟未來的多元化發展,培育更多新動能,造就這些企業有更大機會成功的同時,亦為年輕一代的朋友,尤其是修讀創科、工科的同學,創造更多好的工作機會。推動創科發展,科研以外,同時要將重點企業帶過來,就可以在就業職位、本地生產總值,以至構建整個生態環境方面,提供更大的助力。目前來說,我們通過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協助我們做這方面的工作。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定位與其他國家的主權基金不一樣,它不會投資一些與香港無關的項目。

要穩住短期情況,除了穩住資產市場,其實最重要的是保住中小企,因為中小企佔我們公司總數98%,佔勞動市場的就業人數約45%。雖然經濟逐步恢復,進程其實都有不少波動,地緣政治格局的不穩定會繼續影響金融市場的氣氛,亦會影響資金流,我們要對中小企繼續提供較穩定的支持。因此我們將「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及九成的信貸擔保產品延期兩年。但只提供資金流動性「養住條命」並不足夠,所以要幫助他們開拓市場,剛才丘局長(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的發言亦有提及,我們向BUD Fund(「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注資5億元,包括增設「電商易」,希望幫助大家開拓市場;推出數碼轉型計劃,希望助力中小企,尤其是餐飲業、零售業的中小企,升級轉型,跟上數字化發展。除了支援中小企,短期內,我們採取的措施是要把場地「搞旺」,所以我們推動「盛事經濟」,希望吸引多些人來,希望人氣旺、財氣旺。此外,我們亦考慮到過去這段時間,因為不同媒體的偏頗報道,境內外對香港都存在很多不同的誤解。讓人們親自來看看,就能夠感受香港的情況。當我們與這些來港旅客──不管他們是商務旅客或遊客──交流時,大家都看到香港非常自由。香港的吸引力,大家不需要有任何懷疑,只要我們繼續努力做好我們的工作,我們是不需要擔心人們沒興趣前來。

中長期的發展,我們謹記要用好「一國兩制」下香港的獨特優勢,同時亦謹記,我們「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因此我們必須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便能夠較有機會事半功倍,亦較能借助內地的龐大市場和經濟動力,幫助我們發展。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習主席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兩會期間,他提到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夏寶龍主任在上月的講話中亦一再強調,香港要主動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之中打開香港發展的新天地。在行政長官的領導下,特區政府整個團隊亦深刻認識到我們面對的內外環境和挑戰,亦非常明白我們所肩負的責任。因此,在我們的工作中,除了鞏固和提升「八大中心」的定位,我們要把握時勢和機遇,努力用新思維探索新發展路徑。

談到發展路徑,習主席在兩會期間提到新質生產力發展,特別點出綠色發展和數字經濟,這亦是我們未來跨範疇發展的兩條大主線。綠色發展方面,香港除了一方面發展成為國際綠色金融和綠色科技中心外,我們亦要用好香港的特殊地位,對接好國家的綠色發展,助力國家引進境外資金,更快更好地在綠色轉型的進程中發展。因為要在二○六○年前達到「雙碳」目標,是要投入十萬億元計的金錢,除了政府的資源外,最重要的是利用市場資源。我們在出席國際會議時,亦明白到西方都很注重綠色和轉型的投資項目,亦非常有興趣到來投資。因此,譬如我們正在進行的一個工作,就是綠色分類,即是「green taxonomy」,意義在哪裏呢?在引進資金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確保投進來的錢是投放在綠色或轉型項目,而不是俗語所謂的「greenwashing」(「漂綠」)。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國際上大家都知道,香港專業水平和法治環境非常好,所以可以助力內地發展這套標準,要發展這套標準,第一是標準的制定。第二是有了標準後,對於個別項目和個別企業的綠色項目的認証。第三是綠色項目的披露。這些方面如果我們能夠做得到、做得好,就可以讓國際投資者對於香港認證的項目抱有信心,這些資金便可以過來,助力內地經濟,在綠色轉型方面快速發展。

至於數字經濟方面,在政府來說,我們現正跨部門推動這方面的工作,亦撥出了大約3億元建立企業版的「智方便」。香港金融管理局亦推動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第一階段已經進入試驗階段。這個項目在國際方面,大家亦非常關注和重視,因為如果這個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能夠成功推行,日後國際貿易的結算就不一定要用美元,各個國家也可以選擇使用自己的貨幣結算,時間較快的同時,亦不需要冒匯率的風險,成本也會降低,這是我們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接下來向大家匯報公共財政方面的情況。過去數年的疫情,我們與全世界一樣,都出現財政赤字,連續數年的赤字。疫情過後,我們現正進入一個財政整固階段,我們有決心,亦有信心,可以將特區政府的財政在三年左右的時間內恢復平衡。這並不包括發債所得的收益。我們正落實一套財政整合計劃,相關的政策其實在國際上廣泛實行。在過去數年因為疫情的關係,各個政府均出現財政赤字,亦借了不少貸款。推行財政整合政策,簡單來說,就是開源節流,但側重點在哪裏呢?我們不能過分加重市民的負擔,同時在經濟恢復的過程中,要盡量鞏固經濟恢復的進程平穩,不希望在這個階段,尤其是我們正在招商引資的這個階段,對商界造成太多新負擔。那麼如何做,就是省錢、節流。在公共財政政策方面,我們的重點放在節流,亦可以說,未來的三數年,要恢復財政平衡,有八成左右的力度是來自節流。

開支方面,除了嚴格控制開支增長外,大家知道我們有「資源效率優化計劃」,在不影響綜援(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和公共福利金這些計劃下,二○二四/二五年至二○二六/二七年,每年削減1%的經常開支,而削減的經常開支,部分會用於讓不同政策局、部門提供新的公共服務。中期預測五年內,大概削減468億元開支。政府經營開支的增長幅度,將由過往數年平均每年的7%,壓縮到五年後的2.2%,意味政府開支增幅將遠低於名義經濟增長5.5%的水平。增加收入方面,我們會將收入與GDP的比例,由現時大概百分之二十左右,五年後提升到百分之二十二點幾,而未來三年公共財政便可以恢復平衡。再次向大家說明,我們在削減開支方面是非常謹慎,避免影響對市民的公共服務,領取綜援和其他補助金的朋友亦不需要擔心,有關開支不是我們要削減的目標。

公務員的編制由二○二一/二二年開始零增長,在二○二一年三月底,雖然公共服務不斷增加,但編制不單沒有增長,還累計減少了2 000個職位,首長級職位佔公務員總編制少於1%。

大型基建開支方面,我們審慎檢視每個主要工程項目的準備成熟程度,還有對民生的重要性等,來決定優次。未來幾年,每年的工務工程開支大概是900億元,較之前五年的平均增加17%。政府理解市民和立法會對工務工程開支上漲的關注,因此我們會繼續加強成本監控和項目管理能力。發展局正檢視整體建造成本的趨勢,並會參考內地和國外的制度,務求找出香港建造成本高企的主要原因,以制定措施降低建造成本。

至於發債方面,之前有一些誤解,甚至一些不甚公允的評論,指特區政府是否已到「發債度日」的狀況。可以向大家說,我們堅守財政紀律,發債所得的收入,絕對不會用於經常開支,所得的收入都是用於投資項目、基建工程,尤其是未來幾年的發債將主要用於推動「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而我們的借貸比率,即使未來每年發債大概950至1,350億元,我們的借貸比率與生產總值比較,大概為9%至13%,五年後大概是13%,與任何一個先進經濟體相比,是一個比較低、較安全的水平。在二○二四/二五年度,我們的利息支出大概是90億元,佔生產總值約0.3%,都是一個非常穩健的水平。我們會繼續審慎理財。

主席、各位議員,香港現正處於經濟復蘇進程的重要節點,《預算案》一方面透過各項短期措施,希望鞏固經濟復蘇勢頭,同時透過中長期措施推動香港經濟朝高質量發展,為不同行業帶來新的發展空間。香港中西薈萃、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只要找準定位、抓穩方向,發揮好自身獨特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們齊心協力,一起打拼,我有信心香港必定能繁榮發展。

我懇請各位議員支持通過《2024年撥款條例草案》,讓《財政預算案》的各項措施可以早日落實。

多謝主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