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司副司長在北京會見傳媒總結訪京行程談話全文(附短片)

以下是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今日(六月十四日)在北京會見傳媒總結訪京行程的談話全文:

律政司副司長:各位傳媒朋友,大家好。我剛完成訪京行程,此行目的主要是加強律政司與相關部委及機構的交流及協作,包括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涉外法治人才培養等範疇。

昨日我向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主任匯報了律政司工作的最新情況。

夏主任強調「三個堅決」、「兩個肯定」和「三個支持」。我先談談「三個支持」。

中央堅定支持香港保持普通法制度,支持香港完善特區司法制度和法律體系,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充分發揮法治優勢,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

「三個堅決」則包括:

(-)中央將堅決維護香港的法治尊嚴和法官尊嚴。

(二)堅決支持香港法院依法獨立進行審判。

(三)堅決保障香港法官和司法人員的合法權益。

至於「兩個肯定」則為:

(一)對律政司在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努力提升香港法治水準、保障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給予充分肯定。

(二)對香港特區各級法官秉持無懼、無偏、無私、無欺的精神,為維護香港法治、維護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表現出捍衞國家和香港根本利益、捍衞「一國兩制」、捍衞香港法治的堅定決心意志,對此應予充分肯定。

律政司會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並繼續不遺餘力,透過落實一系列策略性措施,致力推動及鞏固香港作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的地位,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我很感謝夏主任、相關部委和機構就律政司相關工作持續給予的大力支持,知道夏主任、中央各部委都對香港的法治情況以及發展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我深受鼓舞。

今日,我很高興有一些新進展向大家匯報,包括「雙平台」。

律政司會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司法法律合作恆常對接平台」以及「大灣區律師特定平台」,以「雙平台」加強內地與香港在法規上的對接,凝聚立足大灣區、放眼國際的大灣區律師,以法治建設助力海內外投資者營商,促進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拼經濟謀發展。

先說「粵港澳大灣區司法法律合作恆常對接平台」,這是聯繫律政司與最高人民法院所構建的平台。建立這平台是律政司《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建設行動綱領》中,促進內地與香港溝通機制對接的一項重要行動措施,亦是《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的政策措施。

昨日,律政司與最高人民法院已簽署備忘録,這平台是律政司首個與中央部委建立的恆常對接平台,落實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構建,促進大灣區內的司法和法律協作,以達致三個效果,包括:

第一,提速。平台會成為律政司及最高人民法院之間恆常化、機制化的高層官方溝通和交流管道,透過由高層統領的實務工作對接,使雙方可以共同推動大灣區的機制對接、規則銜接,以及人才連接等工作,能夠更有效率。

第二,提效。平台便利雙方交流共享兩地持份者對現行跨境法律銜接機制,例如目前共九份內地與香港民商事司法協助安排,在實施過程中的痛點和難點,推動優化,促進落實更多「接地氣」措施,惠及兩地民商交流互動。

第三,提質。平台有利雙方整合資源及需求,不但使兩地調研更有效率、更有系統,而且使為兩地持份者推展的能力培訓及專業交流活動更到位。

為進一步提速、提效、提質,律政司及最高人民法院已有共識,會盡快舉行首次高層聯席會議,共同訂立具體的工作規劃。

至於第二個平台,就是剛才提及過聯繫律政司及大灣區律師的「大灣區律師特定平台」。

今早,我已經與司法部領導會面討論有關平台。在此,我感謝司法部支持這舉措。

這個統一專屬平台會設於香港,有助建立大灣區律師隊伍,便利溝通,例如在發放大灣區律師考試、培訓及執業資訊,使律政司能更有系統地開展大灣區律師專業發展的工作。

回港後,律政司會全速跟進設立平台細節,爭取盡快成立,詳情會盡快向大家公布。

最後作結語,讓我引述習主席在二十大提到,團結就是力量。「雙平台」加強對接,加強聯繫,有利香港拼經濟,謀發展,再加上香港司法法律界團結一致,堅守法治理念,定能維護香港法治這「金漆招牌」,推動香港由治及興的發展,更重要是發揮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

我向傳媒朋友先匯報至此,看看各位有甚麼其他問題。

記者:昨日律政司已正式就47人案劉偉聰的裁決提出上訴,但是並沒有就另一名被告提出上訴,請問有甚麼考慮因素呢?是否代表他的案件已經完結,不會再有其他跟進?另外想問這次與夏主任見面,他有沒有說如何看香港目前的國安情況?有沒有措施要加大?例如對一些社交平台、收費平台需要禁制被通緝人士方面有沒有建議?

律政司副司長:第一個問題,相信各位傳媒朋友都知道律政司昨日已就此回應了傳媒的提問。由於有關案件的司法程序尚在進行當中,恕我不能在此評論,以免影響到後續的司法程序。我無法和大家再談論細節,多謝大家。

第二點,你提及夏主任有沒有問及國安在香港實施的情況。正如我剛才在簡單匯報時提及,夏主任高度肯定和讚揚香港的司法界、法律界和律政司同事在過去一段時間,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制度建設方面同心同德,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對大家的工作予以肯定。在未來,我們會繼續做好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建設以及具體的執行情況,有關工作會繼續進行。

記者:請問有沒有向中央匯報近期接連有外籍法官辭職?中央如何回應香港的法治被批評為面臨嚴重的危險甚至是衰落?

律政司副司長:希望大家明白一點,香港的法治從來不是建基於我們的非常任法官制度上。香港的法治是香港多代人一起努力建設和珍惜的法治社會制度。當然,我們的終審法院設有非常任法官制度,但如剛才我提到,法治是建基於香港人一直以來的努力建設,才會有一個法治社會。

至於你說最近有一些非常任法官離任,特別強調其中一位的一些公開發言,但我亦希望大家留意另外兩位離任法官,不論是因為不同的原因離任也好,他們也就有關事情作出了中肯的評論,包括雖然他們因為不同的原因離任,但就如郝廉思法官在辭任時表示,會繼續對香港法院和其人員的全面獨立性抱有完全的信心。麥嘉琳法官雖然因為年紀原因決定退休,但是她清楚說明對我們法院成員的獨立性和維護法治的決心抱有信心。所以,我想大家要留意就最近的事情,其他各個法官對香港的法治或法院制度表示充分的肯定和信任,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至於有個別法官對現時尚在進行的司法程序,可以說是妄議有關的司法程序,我相信在法治社會,任何一位香港市民都明白我們不應作出一些不適當的評論,從而影響或干預法官在後續的法律程序,這是一個法治的大忌,香港市民和法律界都非常明白。但是如果有一些非常資深的司法人員,居然妄議一些尚在進行的司法程序,其實是不尊重香港的法治,亦不尊重在法院捍衞法治和獨立審判案件的法官同儕。

至於有些評論,包括我留意到甚至是詆毀現時捍衞法治的本地法官,又或者繼續留任香港的法官,這一點我相信大家都明白到,其實是一些非常不應該的行為。還有就是我見到有一些肆意詆毀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香港國安法》的解釋權的正當性問題,我相信香港法律界的朋友都非常明白,在憲制秩序之下、在《憲法》和《基本法》之下,釋法絕對是一個正當的程序。對於有些人作出一些偏頗的評論,我表示非常失望。

記者:其實都留意到,近來都有很多海外法官陸續離職,其中都有法官說明是因為政治的考慮決定離任。是否擔心之後會陸續有海外法官離職潮出現?而律政司方面又如何釋除海外法官的疑慮?

律政司副司長:第一點,希望大家留意到,雖然有些非常任法官因為不同原因會離開這個崗位,但是在去年以及今年其實都有兩位新的非常任法官獲委任,加入香港的終審法院。所以進進出出,我相信大家明白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事情。

第二點,你提及到的政治考慮,有些人提及因為政治考慮,我覺得大家不應該單看某一個人或一篇文章,去猜測這個所謂的政治考慮是甚麼。如果你看看在過去這段時間,有些外國政府或者政客對我們法治的攻擊,甚至是推使我們一些非常任法官離開香港的法院,這些干預的政治行為,其實是非常清楚、昭然若揭的。如果你說是一些政治考慮的時候,大家看的不單止是香港的政治情況,而是究竟在外國的這些政治情況會否反而是導致或構成對這些非常任法官的壓力呢?如果是的話,香港不僅是法律界,社會各界都應該共同捍衞香港的法治,避免香港法治受到外界別有用心的政客的攻擊。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