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在《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有關勞工、福利及扶貧政策措施記者會開場發言

以下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十月二十一日)下午在《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有關勞工、福利及扶貧政策措施記者會的開場發言:

多謝麥局長。我用接下來約十分鐘時間,講述三大議題的重點措施,包括精準扶貧、勞工和社福。

精準扶貧方面我重點講述幾個重要計劃。首三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首先「共創明『Teen』計劃」會繼續推行第三期;另外現時已有四間社區客廳,預計很快有多最少三間可投入服務,到二○二五年上半年會有七間社區客廳運作,屆時可幫助的總戶數最少有3 050戶,每年可幫助47萬人次,是相當令人鼓舞的進展;此外「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涵蓋範圍會擴展至約110間小學,比現時50間增加超過一倍,希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尤其是單親家庭。

第四項是新的措施,我想借此機會跟大家多作講解。構想是現時在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下,相當多領取的是長者,當中很大部分是單老或雙老,數目約為11萬。再看仔細些,當中約56 000人的傷殘程度約為百分之五十,意思是他們基本上有自理能力。再去分析他們的居住環境,當中約5 600人的居住環境相對差,有些住在私營院舍或租住私人地方,相信當中頗大部分是不適切的居所。對於他們來說,如能有多一個選擇,可到大灣區廣東院舍計劃下的認可院舍入住,而他們相對身體情況也許可,是相當吸引的。

但要達成這件事,只靠綜援的標準金額並不足夠。現時廣東計劃下赴粵養老的長者每月綜援金額約4 400元,資助額不足夠入住院舍。其實現時在香港正領取綜援的長者,若住在私院的話,政府給予的津貼已差不多一萬元,何不在沒有增加政府負擔的情況下為他們提供多一個選擇,如長者願意到大灣區參加「綜援長者入住廣東院舍試驗計劃」,每月可多獲5 000元資助,總資助額便有9 600元(應為約9 400 元),足以讓長者入住指定在粵院舍,這對正領取綜援的單老雙老來說是多一個選擇,希望在政府無增加實質開支負擔下,多一個選擇去改善他們的居住環境,這是為期三年的試驗計劃希望做的工作。這是關於精準扶貧。

第二項是關於保障勞工。項目比較多,我想集中談兩項。第一是與三百多萬「打工仔」有關,我們會由明年五月一日起正式落實取消在強制性公積金(強積金)制度下的「對沖」安排,即由明年五月一日開始,所有由當日起因僱員年資而衍生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的金額,僱主不能再以強積金強制性供款累算權益「對沖」。為達成這件事,政府在早前通過法例時已表明,將會正式啓動為僱主提供為期25年、總額超過330億元的資助計劃。我們在年底前會正式向立法會財務委會申請撥款,以期在明年上半年正式推出並落實這項資助計劃。

另外是關於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破欠基金)。破欠基金兩年前已進行優化,如僱主無力支付遣散費,現時做法是首十萬元全由破欠基金支付——若僱員年資很長,遣散費金額最多可達39萬元——餘額由破欠基金支付一半。這做法下,約三分之二有關僱員被拖欠的遣散費可由破欠基金全數覆蓋。確有些情況因僱員年資較長致無法全數取回,因此我們正探討在配合取消強積金「對沖」下,就破欠基金下遣散費的特惠款項保障上限,考慮是否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具體方案由破欠基金委員會釐訂,現時遣散費特惠款項為首10萬元及餘額一半,我可以透露正構思的兩個方案,一個是將特惠款項的上限提升至15萬元及餘額一半;或如果破欠基金結餘可以應付,就將特惠款項上限由10萬元提升一倍至20萬元及餘額一半。我們在兩者之間選擇,目標只有一個——希望盡可能為「打工仔」提供更好保障,這就是關於勞工方面我想重點講的。

還有一項關於勞工的是「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此計劃已恆常化,今年開始幾個大轉變,一直以來計劃只接受大學畢業生申請,但我們見到很多訴求是副學士也希望可以申請,這次我們放寬這個要求,也就是說除了大學生外,持有副學位者也可申請「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此外給予僱主的津貼上限會由現時10 000元加至12 000元,但有一個要求是政府最多津貼實質薪金的六成,意思是說如僱主給予兩萬元薪金,可得到政府全數12 000元的津貼,提供一個誘因希望僱主多加薪金,可以得到多點資助額。此外我們也正在探討一個雙向安排,現時只是香港的年青人到灣區工作,我們希望探討安排令同一企業,可讓灣區或內地的青年人有機會通過「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雙向安排來港實習,我們正探討如何去做。

社福方面大家都關注以下幾項,我先講述長者,然後到兒童,以及照顧者和殘疾人士的支援。

長者方面今年着墨很多關於大灣區養老,即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大家知道我們下月把院舍的選擇由現時四間增至11間,五個城市包括廣州、佛山、深圳、中山和肇慶,有六間是香港機構和內地合營的,有五間是只在內地營運的機構,所以選擇模式也有很多。

第二點是長者是否選擇去灣區養老,其中一個重點是他們在內地的醫療安排,這次我們有一個較破格的嘗試,希望在醫療費用方面,在社福的範疇為他們提供多一些安心。大家理解國家對我們的老人家很好,國家的醫保是只要該城市願意的話,可適用於已得到該地居住證的香港老人家,一般是居住滿六個月或以上就能拿到居住證。現在灣區九個內地城市除深圳以外,餘下八個只要住夠半年,得到居住證就可以申請國內的醫保,可以買「城鄉保」和「惠民保」,一年只需幾百元。

政府會為已加入廣東院舍計劃的長者購買內地醫保,但醫保制度下設有共付額,即醫保可報銷一部分醫療費用,餘下還有共付額,例如看門診如有一百元的門診開支,醫保報銷約一半後,長者大約需要付五十元的費用;如住院醫保通常可報銷七成費用,長者要付三成。我們明白香港長者即使持有內地醫保,也會擔心共付的部分,所以這次我們提出試驗計劃,門診方面政府最多可資助每位長者每年10 000元人民幣;住院費用方面,最多每人每年可資助30 000元人民幣。如一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和肺病的長者,一般狀況而言,這資助額足夠他在內地每個月看一次醫生和全年的藥費。至於30 000元人民幣的住院資助,我們計算過如長者不幸中風及有一次跌斷骨,大約要住院二十多天的話,都大致足夠支付費用。我們希望讓選擇在內地養老的長者在醫療費用上有多一份安心,這是我們試驗計劃的目的。另外我們亦會做更多關愛工作,多探訪及幫助長者,這就是大灣區養老。本地方面,我們會增加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的數目,由現時的5 000張增加1 000張至6 000張,長者選用香港的服務就有更好選擇。

在兒童方面,我們會進一步加強幼兒照顧,包括將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社區保姆)服務名額增加兩成半至2 500個;增加一所獨立的資助幼兒中心,以及成立四間社區親子中心。

在照顧者方面,第一,我們會將現在南區和荃灣的「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關愛隊)– 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 」擴展至全港,用好關愛隊的資源和愛心;亦會研究建立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資料的資料庫,待會我可再詳細講解。另外,無論是對精神復原人士還是青少年的精神支援,我們都會加大力度。

在殘疾人士方面,大家看到今年我們做了很多工夫,尤其是我們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共設立14間綜合社區康復中心。這些綜合中心既提供中心為本的服務,亦提供居家支援服務;而且日間社區康復及家居照顧服務名額會增加1 280個,比現在的名額增加百分之二十五,希望在支援殘疾人士方面提供更多的援助。

此外,我也想介紹一下朋輩支援服務。過往我們只在精神復原人士中心設有朋輩支援工作員職位,我們認為朋輩支援很有用,成效相當好,所以這次我們將它延展到殘疾人士中心,這次會增加90個和殘疾人士有關的朋輩支援職位。我的介紹到此為止,多謝各位。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左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右二)、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劉焱(右一)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雪麗(左一)今日(十月二十一日)舉行記者會,闡述《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相關措施。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左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右二)、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劉焱(右一)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雪麗(左一)今日(十月二十一日)舉行記者會,闡述《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相關措施。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