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資產化要動真格 新經濟新賽道催生新估值

  當數字經濟比肩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時,數據的價值已不言而喻。12月9日,財政部發佈《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簡稱徵求意見稿)被業界認為具有里程碑意義。

  數據要素交易箭在弦上

  數據資產入表標誌著數據資產化時代真正到來了。《徵求意見稿》指引了企業數據資產入表的路徑,供內部使用的數據可當做無形資產,用於對外交易的數據資源可確認為存貨,同時企業也可利用合規內部數據(無形資產)去對外提供服務取得收入。

  數據是繼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後的第五大生產要素,發展數字經濟的關鍵在於數據要素市場化。據國家工信安全中心測算,我國數據要素市場規模2025年將突破1749億元,2021-2025年復合增速超過25%。我國2019年數據市場交易規模為23.93億美元,僅為美國的15.7%。中國信通院《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2年)》指出,2021年,美國數字經濟蟬聯世界第一,規模達15.3萬億美元,中國位居第二,規模為7.1萬億美元;從占比看,德國、英國、美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均超過65%,而我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為39.8%,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數據要素交易和數字經濟都有很大提升空間。

  雖然《徵求意見稿》尚不能解決很多細節問題,數據確權問題仍待法律法規完善,但數據要素作為資產、作為商品的諸多交易障礙已經清除,全面化的數據要素交易已箭在弦上。

  新賽道激活萬達信息的“舊”優勢

  數據資產一旦入表,具備數據資源的企業的價值將被重塑。政府希望釋放數據生產力,企業希望數據帶來收入和擴大資產規模,數據要素的採集、清洗、標註、確權、定價、交易等市場化建設將是一場大生意。根據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中心的測算,數據採集、存儲、加工、交易、分析、保障六大環節2021年的市場規模達815億元,預期十四五期間CAGR將保持25%左右。

  超預期的政策利好催生數據要素交易新賽道迅速成長,賽道中的企業也將因此獲益,萬達信息可能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其獨特性在於本身具有多重數據“舊”優勢,新政策打開“新”價值。

  一“舊”,早在2016年,萬達信息就入股上海數據交易中心,成為第一批“試水者”和“數商”。目前,公司積極參與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的業務拓展,與各方共同探討數據交易場內進行的可行性模式。公司加入上海市數商協會,成為副理事長單位。

  作為上海典型的潛在數據服務提供商,萬達信息在不斷探索各類場景下如何將數據資產對接數交所。

  二“舊”,萬達信息早已是數據大戶——作為政務和醫療領域的龍頭軟件廠商,在數據採集、存儲、加工、分析、保障方面積累豐厚。更重要的,萬達信息可直達數據源頭,並與潛在重量級數據交易者建立起合作關係。比如,作為上海“一網通辦”平台總集成、核心繫統承建方和APP運營方,萬達信息有效整合了各類政府服務、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實現了“進一網、能通辦”的創新模式,樹立了在“互聯網+公共服務”領域的核心優勢。在區域衛生信息化領域,萬達信息業務市場占有率第一;覆蓋的人口數量超過8億,排名第一。同時,公司通過建設、運營的市民雲、健康雲、蠻牛健康等平台,也擁有了豐富的數據運營經驗。

  三“舊”,萬達信息早已開展數據開發、應用研究。在醫療大數據方面,萬達信息擁有2個國家級的研究機構——國家衛生信息共享與應用技術中心和醫療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在健康大數據應用方面,子公司寧波市萬達數據應用服務有限公司與寧波市鄞州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北京大學等高校達成戰略合作,在數據平台建設開發、數據治理與管控、數據分析利用、多學科研究與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2022年7月,由寧波市鄞州區疾控中心牽頭、萬達信息參與的《區域人群健康大數據平台的建設與應用》項目,榮獲2021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無論是數據要素產業鏈的長度,還是產業鏈的厚度,萬達信息都有足夠的實力:公司提前佈局數據交易,在數據要素方面擁有豐富資源,數據要素加工已有初步成果。公司表示,未來將在數據資產化和數據要素流通方面不斷探索:一方面提升自身數據管理能力,公司已參與工信部DCMM評估評級工作,不斷深化自身數據管理能力,為加入數據要素交易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在數據要素運營上,公司已有政企合作案例。後續,公司將在此基礎上積極參與數據要素流通流程的各項環節,不斷探索數據資產的各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