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行業格局重塑:新老玩家角逐市場

本報記者 鍾楚涵 蔣政

2022年,是咖啡行業快速發展的一年。這一年,本土咖啡品牌Manner、挪瓦咖啡不斷擴張,還有一些企業實現了非常明顯的正向發展。9月,Tims咖啡正式上市;而瑞幸咖啡在這一年獲得盈利,實現了業績和門店的雙增長。

同時,更多的企業跨界進入了咖啡行業。李寧、特步、華為、蔚來汽車等知名企業都相繼進入咖啡領域,這些都從側面體現出咖啡行業的巨大空間和熱度。

賽道持續火熱

2022年,咖啡市場本土品牌崛起。3月,本土咖啡品牌Manner宣佈在10座城市200+新店齊開。根據Manner官網信息,目前Manner已有500多家直營門店;5月,M Stand官微宣佈20+新店開業;11月,挪瓦咖啡宣佈120家店齊開,至今在全國已經累計超過1700+門店。

以上部分本土咖啡品牌在2022年的擴張與它們在2021年獲得資本投資存在關係。天眼查信息顯示,2021年Manner咖啡獲得三輪融資,其中一輪的融資高達數億美元;M Stand咖啡2021年獲得二輪融資,金額達數億元;2021年挪瓦咖啡獲得三輪融資,最後一輪融資於2021年12月,金額達2億元。

對於本土咖啡品牌崛起的原因,連鎖經營專家李維華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本土品牌迅速崛起的原因主要有五方面:在星巴克的市場教育下,關於咖啡、咖啡店等的知識已經逐漸普及;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文化教育層次的普遍提高,百姓對於咖啡的接受度明顯提升;大多數人都掌握了連鎖經營的知識和技法,尤其是威力更強大的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現在的商界人士基本都認識到了其重要性;資本的背後推動;快速增長市場的巨大吸引力。”

在本土品牌的差異化與競爭力上,李維華表示:“和國際大牌相比,本土品牌在模式上各種各樣的都有,有強調第三空間的,有主打性價比的,有做精品咖啡的……在單店形式上,有大店類的第三空間,也有只做外帶外賣的小微店;既有做線下為主的,也有做線上為主的;既有強調技術和品味的現做咖啡,也有直接衝泡的袋裝或膠囊裝等。本土品牌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國潮、國貨、國風概念尚未熄火,所以很容易受到國人歡迎;以性價比攬客;線上的玩法更熟悉;在資本運作上能力強等。本土咖啡品牌的興起是必然的趨勢,未來空間也會很大。”

在整體行業方面,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約3817億元,預計行業保持27.2%的增長率上升,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根據天眼查方面的信息,近年來咖啡相關企業年註冊量持續增長。截至2022年8月17日,2022年新增咖啡相關註冊企業1.9萬家,同比增長26.6%。

在投融資端,2022年咖啡產業的熱度依然持續。6月喜茶投資少數派咖啡;5~6月,歪咖啡、八福咖啡、小洋僑等多個咖啡品牌獲得融資。咖啡的熱度還存在於產業鏈中。2022年6月,智能咖啡機品牌咖啡之翼宣佈完成1億元融資;5月,咖啡供應鏈公司樂飲創新獲得近5000萬元A輪融資。

同時,在2022年有部分知名企業取得非常明顯的成績。9月,在進入中國市場三年多之後,Tims中國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截至2022年10月,Tims咖啡門店數量突破500大關;發展迅速的還有瑞幸咖啡,瑞幸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淨利潤為5.29億元,而2021年同期的數據為淨虧損2350萬元。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瑞幸咖啡門店總數達到7846家。

對於2022年的咖啡行業,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向記者表示:“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咖啡文化的形成已經非常清晰,大量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咖啡品牌和產品不斷在市場出現,而且市場的認可度非常高。另外,2022年延續了2021年對於咖啡項目的投資熱潮,品牌們在2021年拿到的錢,用於門店拓展的部分都需要在2022年完成,所以即使在疫情影響下,一些咖啡行業連鎖品牌的門店拓展還是相當不錯的。”

多企業跨界進入

2022年,繼續有企業跨界進入咖啡行業,並且引發熱度。2022年上半年李寧申請註冊“寧咖啡NING COFFEE”商標,此後在北京、廣東、廈門等地區的部分門店銷售咖啡;6月華為也被曝註冊咖啡相關商標;8月特步申請註冊咖啡相關商標,包含“特咖啡”商標以及“XTEP COFFEE”商標;11月的消息稱,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申請註冊4枚“NIO CAFE”商標。

實際上,早在此前幾年,已經有不少企業比如同仁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跨界賣咖啡。

在和君諮詢合夥人、連鎖經營負責人文誌宏看來,不同企業跨界進入咖啡行業的原因是不同的。“一類企業是把咖啡作為一個新業務,非常重視地去推動,比如郵政、中石油等。另一類是像李寧、特步等,是為了在現有主營業務上來優化前端的門店體驗或者優化產品結構,為顧客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服務。比如李寧、特步等在全國有數千家營業網點,在門店端提供咖啡服務有助於提升客流量和增加顧客的黏性。”

對於以上企業跨界進入咖啡行業的競爭力,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向記者表示:“通過咖啡業態提升用戶進店的理由,同時也為已經進店的用戶提供更加休閑的體驗增加停留時間。他們的優勢是具有規模很大的現成實體店資源,以及能形成關聯銷售。挑戰在於需要重新構建咖啡業態的組織和流程,當然也可以通過委託專業的第三方進行管理。”

對於以上企業跨界進入咖啡行業的挑戰,李維華也指出:“進入咖啡市場仍舊是需要具備強大的供應鏈、專業的團隊等。雖然有些企業有不少的既有店面,但是實際上其中一些門店可能並不適合做咖啡店,比如在選址特性上和咖啡店的位置並不符合。”

未來如何?

對於目前中國咖啡行業的市場格局,文誌宏表示:“首先,目前咖啡市場有外資、本土品牌,其中本土品牌這幾年發展非常迅速;其次,從咖啡產品的角度來看,有現磨的、精品速溶等。其中,精品速溶咖啡這幾年發展速度很快,因為它們比較容易在線上、線下同步發力。此外,麥當勞、肯德基這類餐飲連鎖以及7-11等便利店連鎖也是咖啡市場不可忽視的力量,因為它們的網點本身就非常多,同時咖啡產品往往性價比非常高,我認為這些企業會在咖啡市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除此之外,王振東指出:“從市場格局來看,咖啡在一、二線城市的市場滲透率已經非常高,甚至已經超過了茶飲。換而言之,所有品牌在一、二線城市進一步提升市場滲透率、打開新的市場局面的機會已經不多。大家要去尋找新的戰場。可以看到,包括像社區店、大學店以及三、四線城市的市場競爭都越來越激烈。對於品牌來說,如果要進入這些市場,不僅僅要形成價格優勢,同時產品要真正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之後再實現較高的複購。”

目前,已經有咖啡品牌表達出對於進入下沉市場的意願。在2022年的21世紀消費峰會上,挪瓦咖啡創始人郭星君表示,下沉市場年輕人的購買力是超乎想像的,未來兩年更多的重心會放在非一線城市。

對於未來,王振東認為:“我們的市場已經開始進入到一個自主創新的階段。往後大家都會圍繞著‘怎麼去做一杯中國人喜歡的咖啡’這一主題去做市場。除此之外,對於咖啡行業來說,運作資本的能力是一個重要的競爭力,未來資本對於行業的作用依然會很大。對於企業來說,當在供應鏈以及創新上具有更強能力的時候,會在資本市場形成一定的吸引力。”

文誌宏則認為:“未來幾年,咖啡毫無疑問依然會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但同時,對於咖啡品牌來說也存在挑戰。如果自身沒有足夠的特色、差異化、規模以及品牌力,就有可能在行業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