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頭條】蘇州小夥回國創業開迷你倉庫,有人存雜物有人儲藏回憶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快捷存取,租期靈活,24小時自助……近些年,一種新潮的儲物模式——迷你倉在國內悄然興起。年關將近,“90後”小夥王仕強仍在忙碌,他新開的兩家迷你倉在緊鑼密鼓地裝修中……幾年前,王仕強在國外接觸到迷你倉庫的儲物形式,2019年回國後就創業開了一家迷你倉,成為蘇州該行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經過幾年的經營,如今迷你倉在蘇州被更多人熟知和使用,有顧客用迷你倉存放經典港片來保存滿滿回憶,也有顧客搬家期間把“半個家”都搬到了這裏。1月17日,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王仕強說:“迷你倉是一種都市新型存儲方式,可以為家裡騰出更多空間,未來我還將探索更多可能。

90後小夥回國開迷你倉

成為蘇州“第一個吃螃蟹的”

1月17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探訪了位於蘇州市姑蘇區的一家迷你倉庫,從一家酒店的樓梯往下走,負一層便是占地五百多平方米的倉庫,記者看到,帶鎖的220個倉位排列得整整齊齊。這家迷你倉庫的創始人王仕強出生於1994年,2013年到2017年就讀於蘇州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王仕強大學時喜歡打遊戲且打得很好,臨近畢業時,有遊戲戰隊聯繫王仕強去做職業選手,但被父母阻止了,王仕強就想著自己開個遊戲直播,但父母覺得這是不務正業,再加上要畢業了學業比較忙,就不了了之了。

王仕強接受紫牛新聞記者採訪

“2017年畢業後,我直接被家人拉到工地上去了。”王仕強家裡做了二十幾年工程,2017年畢業後,家人讓他去工地跟著父親一起幹工程磨煉一下,王仕強便幫著父親管理,監工,做圖紙,“在工地呆了一陣子後,我實在是提不起興趣,太枯燥了。”王仕強說。

2018年,正好有朋友在澳州做護欄出口,王仕強便去澳州生活了一年多,租了一間三十平方米的房子,“因為家裡零零碎碎的東西堆得很亂,夏天時,羽絨服特別占地方,有時甚至連腳都下不去。”王仕強就租了一個迷你倉存放換季衣物和雜物。

“外國人喜歡租迷你倉庫存放家裡暫時用不到的東西,位於澳州郊區的倉庫普遍都比較大,有七八平方米,還有人租幾十平方米的倉庫放遊艇。”王仕強介紹,迷你倉在國外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使用率是最高的,基本上每3到4個人中就會有一個人使用,在澳州,十幾個人里會有一個人使用。據王仕強瞭解,國內最早的同行在二零零幾年才開始做,在蘇州迷你倉更是鮮為人知,他便萌生了回蘇州開迷你倉的想法。

回國後,王仕強決定自己創業做迷你倉,2019年年底,他做了大量的市場調研,向同行打探情況。王仕強說,作為蘇州人,他想開拓蘇州尚處空白的市場。“總得有個人來做一個大城市的市場,蘇州經濟比較發達,我覺得未來是可以做得起來的。”最初,王仕強信心滿滿。

生活中的王仕強

2020年年初,王仕強在蘇州工業園區的城邦花園開了一個800平方米的迷你倉庫,談及為何選址園區,王仕強說:“我最開始想著園區的外國人比較多,一些國人跟老外接觸得多了,他們肯定也會瞭解到迷你倉,我覺得園區的使用率會高一些。”因為外國人對迷你倉更為瞭解,王仕強定的價格也比國外便宜很多,所以當時在園區有許多外國人租。因為平時在做活動板房和鋼結構,所以倉庫的施工和裝修都是王仕強自己做的。

王仕強坦言,創業的過程中曾遇到坎坷,一開始在蘇州做迷你倉時壓力特別大,蘇州幾乎沒什麼人喜歡用迷你倉,園區的房租成本甚至和上海差不多,卻租不到上海那樣的價格,連50%的出租率都做不到。2021年10月,王仕強決定把迷你倉搬到租金更便宜的老城區,面積也從800平方米縮小到了500平方米。“前兩年,生意受疫情影響特別大,特別是2022上半年,上海的疫情嚴重,當時倉庫被封了好幾個月,壓力也比較大,不過我的心態還是比較樂觀的,希望未來兩年的情況能好轉。”王仕強說,客戶的口口相傳加上在網絡平台上的大力推廣,客戶越來越多。

迷你倉分為不同的型號

迷你倉的總出租率達60%

尺寸多樣、租期靈活

倉庫共有220個倉位,分為m、l和xl號, m號倉庫有一立方米,數量在110多個 ,租金99元一個月,“因為靠近步行街,我就想把小倉做多一點,客人坐高鐵過來玩或者找房子,可以把行李先存掉。”王仕強說。l號倉庫有60多個,體積在3.4到4.5個立方,租金270元一個月。xl的大倉有十幾個,“我們原來在園區就有對應的客戶,所以這邊的大倉會根據他們的需求去定製,每個大倉的尺寸都不一樣,可以滿足各種不同的需求,大倉的價格是50元一個立方一個月。”王仕強說。

倉庫共有220個倉位

王仕強介紹,迷你倉的總出租率達60%,最受歡迎的l倉出租率在70%左右。五六月是旺季,租期靈活,租三到五個月的客戶比較多。

“我們這個行業最重要的投入是租金和設備,設備包括倉體材料,整個倉庫的硬裝。為防止客戶的東西受潮,倉庫還配備了除濕機。”王仕強告訴記者,人力投入方面,倉庫有倉管、客服和維修人員。“其實我們在上海所有的門店都是純自助的,沒有倉管,考慮到蘇州倉庫的面積比較大,如果沒有人的話會比較亂,所以招了一位40多歲的倉管阿姨負責客戶接待,出租情況盤點和日常保潔,客戶進來看到有人的話,存放東西也舒心一點。”

“沒有押金,顧客心裡不會有負擔,這是一種跟客戶之間的相互信任。”王仕強取消了押金製度,倉庫里有24小時監控,每個迷你倉都有一個密碼掛鎖,大倉頂部有鋼絲網防止偷盜,也會有人到倉庫里巡倉,目前還沒出現過物品被偷盜的情況。

隨著生意越做越好,王仕強家人的態度也由反對轉變到了支持,王仕強說:“我們住在震澤鎮,我媽說家裡亂七八糟的東西太多了,看到這些雜物就頭疼,如果家附近也有迷你倉的話,她也想用。”

迷你倉存放了顧客滿滿的回憶

還有父親對孩子的愛

來自香港的李先生從中學時代就喜歡上了音樂和唱片收藏,淘碟是他最大的樂趣,他收藏了上千張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CD唱片,前年被調到蘇州後,他將收藏的一大箱唱片小心翼翼地搬運到倉庫里。“上世紀九十年代,我每個月的生活費不到一百元,我會拿出一半去買唱片,一盤磁帶就是一週的生活費,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我一直不捨得把這些青春的回憶扔掉,每當看到它們,都能讓我回想起那個熱血飛揚的年代。”李先生說。

王仕強告訴記者,30到40歲年齡段的客戶是主要消費群體,個人客戶一般會存放閑置物品,換季衣物,也有少部分收藏愛好者會存放自己收藏的手辦、字畫等。企業客戶會存文件、展櫃、設備等,企業客戶存得比較久。個人和企業客戶的占比是1比9。存放時間最久的客戶是一個信息公司,因為他們平時在寫字樓辦公,租金比較貴,便租了三年15平方米的倉庫存放公司文件。

“沒辦法,像這種老城區的房子小,我們一家四口住在60幾個平方米的房子裡,東西根本不夠放。”今年40歲的陳先生家住老城區,孩子上初中了,捨不得扔掉他小時候的東西,便租了倉庫存放一些小孩的玩具、傢俱和雜物。“我平時在上海工作,遺憾不能時常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孩子從小到大都喜歡玩玩具,所以我從沒想過把孩子小時候的玩具扔掉,當他想念我時,希望玩具能多陪陪他。” 陳先生告訴記者,起初,他只是租了一個一個月一百多元的小倉庫,每個月回蘇州時,他都會給孩子帶一個玩具,隨著家裡的東西越來越多,就換了個更大型號的倉庫,存儲了更多雜物,更承載了父親對孩子的愛。

90後錢女士家裡在裝修房子,就在網上搜索附近可以存放東西的地方,她去年在離家車程半個小時的迷你倉里存放了許多傢俱,打算存七八個月,每個月租金800塊,錢女士表示這個價格可以接受,“如果到別的地方去租一個車庫或者租一間房子的話也蠻貴,這些東西我搬家之後還要再用,迷你倉庫有攝像頭,有門禁,感覺挺安全的。”錢女士主要考慮的因素有價格、安全和環境,她的家人朋友知道了之後都覺得很新奇。

在上海開了七家分店

計劃開更多迷你倉

據王仕強瞭解,像杭州,重慶等新一線城市可能只有一兩個同行在做迷你倉,“同行覺得蘇州的市場不大,看到有人做了,他們也不想進來,我後來發現還是上海的市場大。”王仕強說,上海有200多家迷你倉,2021年年底,他開始大力發展上海市場,僅一年多就開了七家店,且還有兩個新場地正在裝修中,“我在上海的倉庫面積都比較小,只有一兩百平方米,但是分佈廣,點位多,能吸引更多顧客。”王老闆有他獨到的想法和經營之道。

“這個行業在國外發展了幾十年,其實是穩步向前的,但在國內剛起步,同行都吃不準未來會怎麼樣。”王仕強說,現在很多家庭經濟條件都比較好,有閑置儲物的需求,他看好未來的市場,打算把迷你倉一直開下去。

記者看到,倉庫現場還有一片空地放著不少倉體材料。“我打算過完年之後,把那邊全都裝修成l號的倉庫。這兩年如果做得好的話,我打算在蘇州再開兩家店。”王仕強說。

紫牛新聞記者|張畢榮

實習生|周明演

編輯|張冰晶

剪輯|萬惠娟

主編|陳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