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華娛樂自降身價IPO 股東王一博敲鑼

轉自:中國企業家雜誌

  多次衝刺IPO,樂華娛樂終於圓了上市夢。

  1月19日,樂華娛樂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藝人經紀第一股”。據樂華娛樂公告,該公司全球發行1.2006億股,其中香港發售3601.8萬股,國際發售8404.2萬股,發售價確定為每股4.08港元,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估計約為3.913億港元。在上市儀式上,樂華娛樂創始人杜華,樂華娛樂旗下藝人王一博、韓庚等現身現場敲鑼。值得一提的是,王一博首次被介紹為樂華娛樂的股東。截至1月19日上午收盤,樂華娛樂漲超40%,收於5.73港元。天眼查顯示,樂華娛樂主體公司北京樂華圓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7月,註冊資本1.1億元。作為一家藝人管理公司,樂華旗下擁有王一博、孟美岐、韓庚等69名簽約藝人,公司業務包括藝人管理、音樂IP製作及運營和泛娛樂三大類。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以2021年藝人管理收入計算,樂華娛樂在中國藝人管理公司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為1.9%。招股書顯示,2022年前9個月,樂華娛樂實現營收7.53億元,2021年同期為8.95億元,同比下降15.9%;期內利潤為13.45億元,2021年同期為2.37億元。但若剔除可轉換優先股的公允價值收益12.04億元,期內利潤僅為1.4億元,較2021年同期大幅下降。樂華娛樂的上市之路“一波三折”,曾在八年時間三次衝擊IPO,但都以失敗結尾。上一次上市失敗,是2022年8月7日樂華娛樂通過港交所聆訊,定在2022年9月7日登陸港交所,杜華甚至都已經激動地在朋友圈致謝。然而,距上市只差臨門一腳,樂華娛樂於9月2日突然宣佈暫時擱置上市計劃。據知情人士稱,經紀公司風險高,監管預期不明朗,市場反應不積極,是樂華娛樂擱置上市計劃的重要原因。與上次申請IPO擬募集9億~11.27億港元資金相比,樂華娛樂IPO募資規模大幅縮水超40%。樂華娛樂雖坐擁一眾流量明星,但營收結構單一,高度依賴頭部藝人的B端營銷收入,尤其是“頂流”王一博。

  從樂華娛樂的業務構成看,2019年~2022年前三季度,藝人管理業務為公司分別貢獻收入5.3億元、8.08億元、11.75億元、6.78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從84%一路上升到90.1%。王一博更是以一己之力撐起了樂華娛樂的半邊天——招股書顯示,2022年前9個月,王一博創收占樂華娛樂總收入的58.8%。樂華曾在招股書“風險因素”部分直言:公司業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簽約藝人的聲譽,但公司無法保證簽約藝人及訓練生將不會捲入無法控製的不可預知事件,如失德行為或不遵守法律法規。該等事件可能造成對公司及簽約藝人的負面報導及聲譽損害。公司亦無法保證將能夠及時發現或有效應對未來涉及簽約藝人或訓練生的負面報導。

  如今樂華娛樂雖上市成功,但其“王一博依賴症”依然無解,藝人經紀業務依然存在巨大脆弱性。若不作改變,恐怕樂華的資本市場之路仍將有許多坎坷。

  “自降身價”上市

  樂華娛樂一直對資本市場心嚮往之,但其上市之路卻一波三折。早在2015年9月,樂華娛樂便在新三板掛牌,隨後在2018年3月選擇從新三板退市。退市後一個月,樂華娛樂開始尋求A股上市,並於2018年4月開始接受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輔導,但A股上市並不順利,2021年5月,樂華娛樂自願終止上市輔導。此後,樂華娛樂轉戰港股。2022年3月,樂華娛樂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並於當年8月通過上市聆訊。然而,2022年9月,距上市臨門一腳,樂華娛樂卻選擇延遲全球發售,暫緩港股IPO計劃。暫緩IPO,樂華娛樂對外稱“面對國際地緣政治、全球性通貨膨脹反噬經濟及疫情多發散發等因素影響,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加之恒指持續下挫、新股大量破發,樂華娛樂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暫緩本次港股IPO”。值得注意的是,樂華娛樂2022年9月欲在港交所上市時,原計劃全球發售股份1.3256億股,發行價6.80~8.50港元,按此計算,募資金額約為9億~11.27億港元。但本次上市,全球發行1.2006億股,發售價為每股4.08港元,發行募資不到4億港元。比較兩次發售情況可以發現,樂華不僅減少了公開發售股份的數量,更是將發售價打了個對折。這意味著,本次IPO募資規模將大幅縮水,若以最高發行價計算,募資規模預計縮水46%。據IPO Global報導,市場對樂華娛樂最初提出的價格並不買賬。據接近樂華娛樂IPO人士透露,市場主要擔憂樂華娛樂自身業務缺陷、監管預期不明朗等因素帶來的風險,除此之外,港股市場的不景氣也一定程度上壓低了人們的預期。而當時的樂華娛樂並沒有選擇向市場低頭,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因為“投資者意向未達到其估值預期”,樂華決定暫停上市以等待市場狀況好轉。

  然而這次等待並沒有持續多久,樂華最終選擇了妥協,自降身價尋求上市,代價是募資額、市值雙雙腰斬。

  “頂流依賴症”難解

  雖然上市成功,但樂華娛樂的焦慮依然沒有緩解。其焦慮可用一句話概括——“成也王一博,敗也王一博。”王一博為樂華娛樂貢獻不菲,是其上市的重要力量。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9個月,樂華前10名藝人應占收入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74.8%、83%、85.6%及87.2%。其中,王一博應占收入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16.8%、36.7%、49.5%及58.8%。從2020年開始,樂華娛樂營收增長的80%以上來自王一博。但樂華娛樂對王一博的高度依賴,也為未來埋下了隱患——如果王一博遭遇“塌房”,對樂華娛樂來說就是滅頂之災。雙方合約的不確定性也成為埋在樂華業績里的一顆定時炸彈。2022年8月,合約即將到期的王一博和樂華娛樂再次續約,簽約後合作期限延至2026年10月。如果四年後王一博選擇不續約,樂華娛樂業績勢必會遭遇重大打擊。

  樂華娛樂的境遇,也是其他高度依賴單個藝人的文娛公司難以打破的桎梏。與旗下藝人鹿晗高度綁定的風華秋實也曾五次衝擊IPO。該公司曾在2021年1月22日、2021年9月27日、2021年11月15日和2022年4月1日四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最後都落得“招股書失效”的境地。2022年10月12日,風華秋實第五次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風華秋實是一家在中國經營超過10年的音樂娛樂服務供應商,主要專注於授出音樂版權及音樂錄製業務,輔以演唱會主辦及製作、藝人管理。屢次衝擊IPO,屢次失敗,資本市場不看好風華秋實,最大原因也是風華秋實極度依賴旗下藝人鹿晗。招股書中,鹿晗的名字曾最高出現超200次,幾乎涉及風華秋實所有重要業務。2019財年、2020財年、2021財年和2022財年前六個月,鹿晗直接應占收入金額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約25.5%、21.2%、9.3%和25.2%。可以說,鹿晗是風華秋實最重要的營收來源,這家公司也一度被稱為“鹿晗概念股”。風華秋實也在招股書中坦言,不能保證與鹿晗的合約期滿後,雙方是否還將繼續合作。一旦不能繼續與鹿晗合作,公司內部又遲遲不能出現下一個鹿晗,這對風華秋實的業績將產生巨大影響。正因如此,資本市場一直對風華秋實保持謹慎態度。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告訴《中國企業家》:“近幾年,國家對文娛市場尤其是流量藝人的監管整頓,讓過度依賴單個藝人的公司風險很大,尤其這些公司在內容上也沒有太多優異表現,只依靠流量堆起來的藝人,很可能公司會隨著藝人(的不當行為)一夜坍塌。公司應當把依賴某個藝人的標籤摘掉,把內容凸顯出來,才是主要調整方向。”能否找到自身二次發展曲線,調整公司發展策略,分散與王一博高度綁定的風險,加大原創內容輸出,堅持內容為王,緩解藝人經紀的脆弱性,讓資本市場看到發展的願景,才能讓樂華娛樂等公司從根源上解決焦慮。

  來源: 中國企業家雜誌

(責任編輯:畢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