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3天預言土耳其地震,漲粉百萬”,本人回應

通常認為

在現有科技條件下

地震是很難被準確預報的

然而社交媒體上卻有一位荷蘭研究者

提前三天就成功預測了此次土耳其大地震

並因此引發了大量網友圍觀

網友發現

有荷蘭研究者提前三天預警

土耳其一日遭遇兩次7.8級大地震之後,網民把一條“神預測”推文挖了出來——2月3日,一個名叫弗蘭克·胡格貝茨(Frank Hoogerbeets)的荷蘭人在社交媒體上警告說:“這一地區(土耳其中南部、約旦、敘利亞、黎巴嫩)遲早會發生7.5級的地震。

弗蘭克發佈在社交媒體上的地震“預言”弗蘭克發佈在社交媒體上的地震“預言”

當時社交網站上還給這個推文打出了“偽科學”的標籤,但就在推文發佈3天后,土耳其發生了第一次7.8級地震,震中加濟安泰普鎮(Gaziantep)非常接近胡格貝茨圖中畫紅圈的中心位置。

胡格貝茨自稱是“太陽系幾何測量”(SSGS)的研究員。該機構的官方賬號在2月2日也發佈視頻預測稱,2月4日到6日會發生較大規模的地震活動,震級可達6級,這一預測在時間點上也踩準了。

第一次地震發生後,胡格貝茨連續發文警告,餘震將會持續,雖然多數震級為4到5級,但“更強烈的震動是可能的”。而正如公眾所知,土耳其當天傍晚時分又經曆了一次7.8級的地震。

幾條預測讓胡格貝茨被捧為“大神”,迅速躥紅,新增超過一百萬粉絲,他的“預言帖”獲超5000萬閱讀。

全球無數網友湧入評論區打卡,一名敘利亞網民表示:“地震確實發生了,我們北部的城市阿勒頗、伊德利卜、拉塔基亞受災嚴重,許多無辜的生命離世……你的預測是正確的,但不幸的是沒有人聽。我希望有人能站出來說話,給我們一個嚴肅的預警。”

真有那麼神?

2015年、2018年都曾預測失敗

科學家普遍認為,精準預測地震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那胡格貝茨又是怎麼做到的呢?據他自己介紹,他研究太陽系天體之間的特定位置關係,預測其對地球地震情況的影響。

在2月2日發佈的視頻中,他就表示,由於2月4日木星、金星、太陽的位置位於一條直線上,2月5日水星、太陽、天王星位於一條直線上,隨後月亮又與太陽連成一條線,所以2月4日到6日間,地震活動可能會增長

記者嚐試在Google學術(Google Scholar)搜索更多有關胡格貝茨的信息,但是並沒有搜到任何以他名字發表的學術論文,“太陽系幾何測量”背後似乎也只有胡格貝茨一個人在運營。

有報導稱,胡格貝茨沒有任何關於地震學的學曆背景。有人稱他是一個地震領域的“業餘愛好者”和“地震神秘主義者”,後者相信太陽系中行星的運動可以幫助人類預測地震。換句話說,在專家眼中,胡格貝茨只是個“民科”

2015年,胡格貝茨曾聲稱美國加州將要發生8.8級或以上極度危險的大地震,並表示確切日期是2015年5月28日。當時他敦促人們準備好逃生計劃,但那個預言並沒有成功,他也銷聲匿跡了幾年

2018年,澳州新聞網報導了胡格貝茨的預測,當時他認為聖誕節前後可能會出現一次8級以上的地震,但後來這種規模的地震也並沒有發生。

本人回應:

這次預測成功是“巧合”

在談及成功預測土耳其地震一事時,胡格貝茨自稱此次預測成功是“巧合”。他說:“(土耳其)巨大的地震活動比我預想的要高一級,因為我預期地震高達6級。在地震發生前3天,我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關於該地區的消息。這或多或少是一個巧合。”

“有一些地震活動增加,但都是中度地震。這讓我想到了這個地區——因為曆史上曾經發生過非常致命的大地震,而且這個地區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大地震)了。”他進一步解釋說。

對於胡格貝茨的“預測”和理論原理,各國科學家不以為然,甚至不乏冷嘲熱諷。總結來看,胡格貝茨的預測地震範圍常常跨越大陸和海洋,非常模糊,或者聚焦在已知的地震頻髮帶。由於地球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地震發生,所以他偶爾猜中一次,也就不足為怪了。

要強調震前準備

而不是押寶預測

成都理工大學副校長、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許強再次說出了科學界的共知:地球上活動斷層太多且應力分佈情況異常複雜,目前我們只能做中長期預測,即大概評估哪幾條斷層相對比較活躍一點。但是最後會不會引發地震,並不能完全確定

許強表示,目前的技術條件可以做到的是地震預警,不過這個預警是在地震發生之後,利用地震波和電磁波傳播的時間差來預警。“地震波的傳播速度,每一秒只有幾公里,而手機等電磁波的傳播速度是每一秒30萬公里。所以離震中越遠,提前預警時間越長;離震中越近,預警時間越短。”而事實上,震中附近遭受地震的衝擊最大,這也是地震預警機制目前不能解決的問題。

美國地震學家蘇珊·霍夫則認為,對於地震學家來說,與其關注“預測”遊戲,不如關注建築的抗震能力和快速警報系統。“發展傳感器和計算機網絡,應急系統也可以即時發出地震警告。”她說,“然後是建築物本身。土耳其視頻片段顯示,一些建築仍然屹立著,就在倒塌的建築物旁邊。”她認為,這意味著建築抗震能力應該得到關注,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地震。

新民晚報(xmwb1929)綜合每日經濟新聞、紅星新聞、上海新聞廣播

編輯:李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