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達幽默的蘇東坡 也曾寫過絕命詩

1056年蘇軾第一次到開封,租住在大相國寺附近的太平興國寺。

  龍亭門口的午門石獅,相傳為北宋皇宮門前的守門獅。

金榜題名之地河南開封

  “我在北緯34度線上和海拔相差12米的鄰居蘇軾交流。”李開周從測量學角度標註自己與蘇軾的距離。

  開封,是蘇軾這位眉州青年夢想開始的地方。

  李開周,研究蘇軾十四年,通讀了蘇軾幾乎所有存世的詩詞、書信、奏章、日記,尤其著重研究了他六十餘載人生當中六次抵達開封的前因後果和生活細節。

  在他眼中,蘇軾更像是自己的一個鄰居。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吳德玉張傑紀陳傑

  河南開封攝影報導

殿試狀元另有其人 只是與蘇軾相比默默無聞

  蘇軾雖然不是殿試第一名,但是他的名氣最大,第一名未必就代表著成才成名成家。

  據李開周考證,蘇軾在開封參加的四次考試,依次為:1056年秋天的開封府解試,第二名;1057年正月的省試,第二名;1057年三月的殿試,第六名;1061年8月的製科,考在三等(實際上的最高等)。

  “蘇軾和蘇轍在開封參加了第一場科舉考試,都通過解試,成了舉人,其中蘇軾考了第二名。蘇軾參加的第二場非常重要的考試,叫省試,當時的中書省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省試是由中書省的高官或者當時的宰相、禮部尚書等大臣主持。1057年正月,剛過完農曆春節,蘇軾和弟弟參加了歐陽修主持的省試,蘇軾又是第二名,成為準進士。”李開周說。

  蘇軾在省試過後參加殿試,但是關於蘇軾的殿試名次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蘇轍只是簡簡單單地說蘇軾殿試

  中乙科,還有《東坡紀年錄》說蘇軾中丙科升一甲。當然,還有歐陽修記載的“蘇軾居第六”,而不是傳說當中的第二名。

  李開周說:“很多人都說蘇軾差一點考成狀元,其實他絕對不是狀元。”

  狀元是進士榜的第一名,蘇軾是第六名。李開周認為很多學者有一種誤解,“這種誤解源於將宋朝的科舉制度給搞混了,他們認為蘇軾參加了1057年正月那場省試,就決定了進士的名次,其實不是。宋朝所有進士的名次都是由皇帝來決定的,大臣沒有資格來給進士排名。”

  李開周說:“第一名是誰呢?其實這個人默默無聞,現在應該很少有人知道,他叫章衡。”

  宋仁宗嘉佑二年的科舉考試在曆史上堪稱“神仙打架”。這屆科舉不光產生了蘇軾、蘇轍、曾鞏、曾布這幾位名垂青史的文學大家,還產生了程顥、張載兩位思想家。

  當年的狀元章衡卻鮮為人知,他後來為官為政為民,也是位不可多得的好官。

世人只知蘇軾豁達 不知他也曾寫下絕命詩

  大家都知道蘇東坡是豁達幽默樂天派,當他知道自己小命不保時,其實也曾害怕也曾恐懼,一連寫了好幾首絕命詩。

  提起蘇軾,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豁達與超然,其實蘇軾也畏懼死亡。

  “烏台詩案”時,他曾寫過兩首絕命詩交代後事——

 《絕命詩》其一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其二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應在浙江西。

  第一首寫給弟弟蘇轍,情真意切,手足情深躍然紙上。

  第二首寫給自己的妻子跟孩子,滿懷不捨與愧疚,同時交代了自己的身後事,希望能將自己安葬於蘇杭。

  開封,見證了蘇軾金榜題名的意氣風發,也見證了他的一段慘痛歲月——他遇到了中國曆史上比較有名的文字獄“烏台詩案”。

  公元1079年,蘇軾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寫詩發牢騷被同僚給告了。神宗皇帝一怒之下,派欽差大臣皇甫僎把蘇軾從浙江湖州抓到開封,關到禦史台的監獄里。

  李開周說:“現在能考證明白的是,公元1079年8月,蘇軾從浙江湖州被披枷戴鎖到開封,9月之前進禦史台的監獄。在那幹嘛呢?其實,就是每天被各種各樣的問案官員輪番轟炸,問他到底寫了多少首詩諷刺皇帝?到底對新法有多麼不滿?有沒有欺壓老百姓?翻來覆去,就是要找出他確切的罪狀。”

  公元1079年臘月,入獄百餘日的蘇軾,在一眾有識之臣的營救下終於躲過一劫,得以從輕發落,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現在包括很多學者都說宋朝皇帝不殺士大夫,另一種說法是“不殺大臣及上書言事者”,李開周對此持反對觀點:“從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開始,一直到南宋最後一個皇帝,沒有任何一個皇帝說過不殺士大夫。宋朝也有很多知名的士大夫被殺掉,比如王安石的兩個外孫,一個叫吳侔,一個叫吳儲,就因為皇帝懷疑他們謀反被淩遲了。”

  “蘇東坡被指諷刺皇帝,就是謗君,按照宋朝的法律是有可能被判處死刑的,所以他每天擔憂發愁。與外界消息不通,長子蘇邁每天給蘇軾送牢飯,蘇軾與他約定:如果哪一天你聽說皇帝要殺我,就送一條魚進來,我好提前留下遺囑,準備後事。如果皇帝不殺我,就送肉來報平安。”

  因為既要照顧父親,又要想方設法救父親,蘇邁的盤纏很快花完了。一日,他去開封附近的陳留找親戚借錢,同時委託朋友給父親送飯,朋友對這對父子之間的約定毫不知情,給蘇軾送了一條醃魚過去,不想這條醃魚差點要了蘇軾半條命。

  李開周說:“大家都知道蘇東坡是豁達幽默樂天派,但當他知道自己小命不保的時候,一連寫了好幾首絕命詩。”

越看蘇軾越像鄰居 無非是時間相差近千年

  李開周直言自己一直把宋朝人物和宋朝文獻當成現代人解決問題的思考工具。

  “宋朝很多人物,包拯、蘇東坡、李清照,他們當年的故事大部分現代人是愛聽的。他們當年的生存智慧,甚至他們踩過的坑、翻過的車,對我們現代人一樣是教訓和啟示。”李開周說,蘇東坡特別有才華,特別聰明,記憶力特別好,但他畢竟是人,他也有缺陷。“蘇東坡豁達、樂觀、幽默,可是又偏激,這個偏激不是他主觀傾向,而是因為性格缺陷。他的弟弟蘇轍相對理性,剛好與哥哥形成對比。”

  在李開周看來,蘇東坡的“烏台詩案”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朝廷上,不是只有他反對王安石變法,司馬光也反對,司馬光的親戚範祖禹(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詩人、《資治通鑒》編撰者之一)也反對,範鎮(範祖禹的叔祖,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政治家)也反對,可是所有人都沒有像蘇軾那樣陷入‘烏台詩案’。雖然我們知道蘇軾是冤枉的,但是我們也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蘇軾自己也有應該注意的地方?陷入‘烏台詩案’,對蘇軾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對他的老婆孩子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對他的兄弟蘇轍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如果他繼續作為朝廷重臣,有比王安石更好的方法,就算沒有比王安石更好的方法,也至少能讓老百姓過上相對寬鬆的日子。進了監獄後,他還能建功立業嗎?他肯定做不到了。”

  李開周分析認為:“人無完人,蘇東坡確實是在很多人生的重要關口上,可能選擇得有點不夠理性。但蘇東坡也是個真人,他不可能啥都完美,我們說他是全才,但並不代表他性格上沒有漏洞。我把他當鄰居,雖然這個鄰居是過去的鄰居。”

  不過,李開周也坦承:“也許我的總結是錯的,但是他留下的很多作品,包括他給所有親戚朋友、眉山老家同鄉寫的信,我都看過。我越看越覺得他像我認識的鄰居、朋友、同學、親戚,越看越覺得鮮活。對他生活細節瞭解越多,就越對他表示同情與理解。如果我說得狂一點,原來蘇東坡是我們的偶像,後來變成我們的鄰居,最後變成我們的哥們了。”

  “因為我原來是學測量出身,我經常這樣說,自從在開封定居之後,最近十幾年來我一直在北緯34度線上和歐陽修、範仲淹、蘇東坡、包拯、李清照這些古人進行一個海拔相差十幾米的交流。也可以說是他們的一代鄰居,無非是時間相差近1000年,海拔相差十幾米而已。”李開周說。

  (河南開封劉長征先生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