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今《秦漢名物叢考(增訂版)》出版 從“名物”構建秦漢日常生活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劉珈汐

要讀懂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典籍,對名物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所謂“名物”,即“名號物色”,概言之,就是事物的名稱、起源和流變等,其研究是說明諸多曆史文化現象的基礎。我們讀的曆史書,看的曆史小說,欣賞的曆史劇,都是建立在名物研究基礎上的。比如秦漢時期普通百姓吃的醬有哪幾種?喝的酒分多少類?漢宮所謂“非常室”是一種怎樣的建築結構?這些都需要以大量史料和出土文物為支撐,來進行繁瑣細微的考證。

目前,秦漢史研究者還在不斷的探索進程中,秦漢名物方面仍有許多未知內容。尤其是近些年來,秦漢考古的收穫,使學界感到驚喜,讓大家獲取新的信息,使得我們對秦漢名物的認識逐漸充實。

近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由西北大學曆史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王子今編寫的《秦漢名物叢考(增訂版)》出版。這本專著取材宏富,考證精詳,言必有據,文必有征,且不僅考證名物本身的形貌、生成、功用等,更從廣闊的視野和多側面多角度揭示各種名物所蘊含的社會意義。增訂版對初版內容做了全面修訂校勘,並補充26題,共計72題,分為衣食、行居、器用、動植四部分。

這本書是王子今教授在秦漢史領域耕耘三十餘年所得,其考證對象包括秦漢百姓日常飲食之醬、豉、鹽菜、酒、脯、餅、蜜、豆、棗、乳,衣飾之赤幘、繈褓、胡粉、香囊、手巾,行居之行囊、行縢、偪脛、馬甲、掌蹄、鹿車、流馬方囊、木罌缻,道路形式之浮橋、閣道、石道、複道、複壁、虹梁、封,器用之筒型器、角杯、合巹杯、縑囊、蔣席、渠枕、膠䩠、連弩、機械,兒童玩具之鳩車、竹馬、泥車、瓦狗,鳥獸昆蟲之天馬、野馬、駱駝、驢、騾、貘、鶴、孔雀、蛤蜊、魚、蠶、蜂、蝗,植物之茭、葦、慈其,等等,可視為一部秦漢社會日常生活小百科。

比如關於枸醬,書中指出,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漢朝派番陽令唐蒙出使南粵,結果唐蒙在廣州吃到了枸醬,調查發現,這種枸醬乃蜀地特產,夜郎等地通過牂牁江順流而下販運到了南粵。由此唐蒙想到了控製南粵的策略,上奏漢武帝,開西南夷道,置犍為郡,由上遊發兵而製服南粵,揭示了由枸醬而引發的政治軍事上的意義。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當時的通邑大都“醯醬千瓨”,“此亦比千乘之家”。因此,對“醬”與“瓨”的考證,就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意義。

作家馬伯庸善於從古代典籍中獲得文學靈感,他說:“《秦漢名物叢考》對曆史小說寫作同樣是極好的參考書目。它涵蓋範圍很廣泛,從蔬菜到美酒,從連弩到浮橋,每一類都針對幾種特定名物進行解釋。更難得是,它不只是簡單的名物羅列和解釋,還有詳盡考證。每一個條目,就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考據小文,包括徵引文獻與推理過程,這比單純解釋更有價值。我可以順藤摸瓜,從文獻里挖掘出更多想瞭解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