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上季度淨利創曆史新高,歐冠升:未來數月滬深港通將進一步擴容

“未來數月滬深港通將進一步擴容,納入在香港上市的國際公司,有助於這些國際公司通過南向通來接觸其投資者。”在2月23日舉行的港交所(00338.HK)2022年業績發佈會上,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升表示。

財報顯示,2022年全年,港交所實現營業收入為183.74億港元,同比減少9%;實現淨利潤為100.78億港元,同比減少20%;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31.9億港元,市場預期為130.8億港元。

創曆年第四季度業績新高

儘管港交所去年整體業績有所回落,但淨利潤仍然超出市場業績。特別是2022年第四季度,港交所實現收入及其他收益為52億港元,同比上升 10%;實現淨利潤29.79億港元,同比升11%,均創下曆年第四季業績新高。

二級市場方面,2022年,港交所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跌25%至1249億港元,其中股本證券產品平均每日成交金額同比跌25.6%至1090億港元。但年內香港衍生產品市場表現強勁,當中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和多隻其他衍生產品的成交量都創新高。滬深港通交易維持穩健,債券通北向通成交金額及投資者數目繼續創新高。

歐冠升表示,集團第四季財務業績創新高,抵消了上半年成交量的部分跌幅。2022年港交所整體表現強韌,先後實施了多項重大戰略舉措,推出多個新產品及市場優化措施,互聯互通機制取得重大進展,設立了香港首個碳交易平台Core Climate,以及推出了一系列衍生產品,市場上的ETF產品也更趨多元化。港交所的衍生品市場在2022年年內創新高,香港正成為重要的風險管理中心。

滬深港通將進一步擴容

歐冠升在業績發佈會上透露,未來數月滬深港通將進一步擴容,納入在香港上市的國際公司,有助於這些國際公司通過南向通來接觸其投資者,使香港成為唯一一個能接觸到國內外投資者的市場,估計初期將有數家公司符合相關的資格。

港交所主席史美倫在主席報告中表示,2022年港交所在加強互聯互通優勢、豐富產品組合,以及提升市場吸引力、流動性和活力各方面均取得重大進展,進一步提升港交所作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門戶市場的地位。

史美倫表示,其中尤其重要的包括:ETF納入互聯互通合資格證券、宣佈推出“互換通”以及建議在香港作主要上市的國際公司納入港股通,這均為進一步加強香港與內地金融市場的發展及深度合作的新里程碑。

“港交所於2022年12月宣佈旗下證券市場將於2023年上半年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檯模式’,支持人民幣持續國際化,並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為全球首選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港交所在2022 年1月設立全新的香港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上市機制,以及於2022年10月就建議推出有關特專科技公司的新上市規則徵詢市場意見,這均有助繼續提升香港作為環球企業首選上市地的聲譽。”史美倫稱。

去年共90只新股上市 

新股市場方面,港交所去年全年共有90只新股上市,集資額同比跌68.4%至1046億港元。位列全球第四,其中有62只新股來自新經濟行業,占期內集資額65%。

值得一提的是,總共有63只新股在去年下半年於港交所上市,為上半年的兩倍多。僅2022年12月就有21只新股上市。港交所表示,在此強勁勢頭下,踏入2023年,新股市場已出現回暖跡象,正處理為數不少的上市申請。

據歐冠升在發佈會上介紹,港交所IPO市場2023年開局良好,1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額達1400億港元,較2022年第四季上升10%,並有10只新股上市,還有不少上市申請正在處理。

“新股市場受眾多因素影響,儘管去年是非常艱辛的一年,但去年仍有90家公司於香港上市,現時公司或會進行一些規模較小的交易,以繼續進入市場,但不會擴大規模。目前港交所的項目儲備非常穩健。”歐冠升表示。

為進一步支持新經濟領域創新公司的集資需求,2022年10月,港交所刊發諮詢文件,建議擴大香港現有上市制度,允許特專科技公司來港上市,並就此徵詢公眾意見。根據諮詢文件,新規則將適用於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五大特專科技行業的公司。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陳翊庭曾公開表示,推出該上市制度是為了提升香港市場競爭力,希望進一步吸引海內外優質科技公司來港上市,提升香港作為全球新經濟公司首選上市地的地位。

今年2月22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2023/2024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預算案時表示,港交所經諮詢市場後,將於今年第一季實施先進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拓寬發行人上市渠道。

對於目前的進展,歐冠升在發佈會上回應稱,“過去幾個月我們都在努力開展這項工作,去瞭解市場的需求,在未來找到最佳的上市機制,市場對此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