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律師》票房過億港元創港片紀錄 導演吳煒倫:拍電影就是拍夢想

《毒舌律師》海報《毒舌律師》海報
《毒舌律師》劇照《毒舌律師》劇照

《毒舌律師》導演吳煒倫

  2月24日,作為中國香港影史首部票房過億港元的華語電影,由江誌強監製,吳煒倫執導和編劇,黃子華、謝君豪、王丹妮、廖子妤、王敏德領銜主演,林保怡特別出演的電影《毒舌律師》在內地公映。

  從業20多年的吳煒倫,曾擔任《千機變》《殺破狼》《阿嫂》《證人》《線人》等編劇,此次自編自導電影《毒舌律師》,是他身份的新拓展,亦是導演系畢業的他回歸“初心”之作。近日,吳煒倫做客封面會客廳,談起身份的新轉變,他坦言,編劇更像是服務型行業,只有自己當導演,才能百分百把自己的想法呈現出來。他也笑言:“如果有好的導演需要我,我也會和他合作的。”

做導演需要認識很多人

  《毒舌律師》講述了一段“以毒攻毒”的法庭對抗故事。黃子華一改昔日大佬形象,飾演司法界大律師林涼水。他因為一個失誤,導致被告曾潔兒深陷冤案。面對隻手遮天的權貴家族,林涼水選擇堅守初心,發起捍衛法律尊嚴之戰。

  該片取名《毒舌律師》,在吳煒倫看來既是呼應律師林涼水的性格特徵,也是出於商業考量:“《毒舌律師》是容易吸引觀眾入場的片名。我在這行很多年,知道取片名是很有技巧的事——你不能弄得太複雜,但又得讓觀眾知道大概是什麼類型的戲。在律師前面加上毒舌二字,就能讓觀眾馬上聯想到這是什麼戲。”

  從編劇到導演的身份轉變,在吳煒倫身上似乎才是回到“初心”。吳煒倫透露,自己唸書時學的專業就是導演,想做的也是導演。一位既做導演也做編劇的前輩曾經告訴他,“做導演第一件事是需要認識很多人,否則很難拍到你想拍的戲。”吳煒倫對此很認同,但也明白認識很多人是很漫長的過程,他說:“我在編劇行業慢慢發展,這些年覺得自己認識了比較多的人,這時有這部很勇敢的電影敢用我這個新人導演,所以我就抓住了這樣的時機。”

能對抗失敗的自我就有意義

  從業20多年,吳煒倫曾擔任《千機變》《殺破狼》《阿嫂》《證人》《線人》等編劇,交出多部膾炙人口的佳片。此次自編自導的第一部作品,他為何沒有從最擅長的動作片入手呢?

  吳煒倫透露,剛開始他也想過要拍擅長的類型,“但是動作片牽涉的成本很高”,所以他最後決定先從一部文戲開始。他分享道:“我就想,什麼片子既有動作片的感覺又有文戲的感覺?不就是與法庭相關的片子麼?因為在法庭上,辯論其實有那種比划拳腳的感覺,只不過是用嘴來打架而已。”所以最後在《毒舌律師》里呈現出來的,雖無“拳來腳往”的打鬥場面,卻有大量控辯雙方的“唇槍舌劍”,看起來十分過癮。

  影片中,林涼水為維護深陷虐女冤案的單親媽媽,發起捍衛法律尊嚴之戰。在影片前段,林涼水失意時於律師台下的木板刻上“天冇眼”三字,到影片後段再看這三字時已變成“天有眼”。這樣的劇情,是否有一定的理想成分存在?吳煒倫坦言:“這當然是理想的結果,電影就是拍夢想。我並不是否定現實電影,但我們需要在電影中把夢想拍出來,讓人備受鼓舞,令觀眾可以重拾信心。這不是說僅僅去對抗權貴,而是能夠對抗內心中那個失敗的自我。如果一個戲能做到這個,那就是有意義的了。”

見到用心表演的演員最開心

  從編劇到導演的成功轉身,有不少成功的例子。比如曾獲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的《白日焰火》,就由刁亦男自編自導。去年摘得“金雞獎”的高口碑愛情電影《愛情神話》,也是邵藝輝自編自導之作。

  從工作類型來說,編劇更多的只需要跟自己對話,而作為導演,則需要跟全世界對話。這兩者的感受有何不同?如何去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吳煒倫說:“在中國香港做專業編劇,其實是做服務型行業。大部分時間,導演不會自己寫,都是找編劇來寫。在這種狀況下,怎麼才能把自己的想法100%呈現出來?你只有自己當導演,才做得到。因為每個導演都有不同的想法。有很多時候,我想說的事,不一定是導演想說的事。這個沒對錯,只不過大家的選擇不同。所以我想完全講自己想講的,只能轉型做導演。很多編劇其實都有這樣的想法。”

  未來,吳煒倫對自己並不設限:“如果有好的導演需要我,我也會和他合作寫劇本。當然,如果我想完整地把自己想講的表達出來,還是會繼續當導演。”

  對於與黃子華的這次合作,吳煒倫言語中滿是稱讚:“不論做編劇還是導演,見到用心表演的演員,是最開心的事。”在他看來,一部花了很多心血去拍的電影,需要經過演員去演繹,“如果你碰到懶散的演員,那種失望和傷心是旁人感受不到的。同樣,遇到好的演員,那種興奮和開心也是別人感受不到的。這次的戲就真的讓我很興奮。”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周琴 徐語楊

  圖據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