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野千鶴子《身為女性的選擇》:一場女性主義的尖銳問答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身為女性的選擇》,來自日本作家上野千鶴子和信田小夜子。

社會學家X心理學家,女性主義學者X資深婚姻諮詢師,上野千鶴子與信田小夜子開始了一場女性主義的尖銳問答。《身為女性的選擇》是這場對談簡體中文版的首次引進。

評審團

本期書目

《身為女性的選擇》

作者:[日]上野千鶴子 / [日]信田小夜子

譯者:呂靈芝

版本:文治圖書·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023年3月

上野千鶴子,1948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著名女性主義學者、社會學家、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日本女性主義理論第一人、女性和性別研究的領袖人物。2019年4月,上野在東大開學典禮上的硬核致辭在各大社交媒體引發廣泛熱烈的反響。代表作有《厭女》《父權製與資本主義》《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等。

信田小夜子,1946年出生於日本岐阜縣。資深臨床心理學家、日本公認心理師協會會長、原宿心理諮詢中心顧問。活躍於女性和性別領域,研究成癮、酗酒、依賴、性暴力等家庭與性別問題的心理諮詢。代表作有《以愛之名的統治》《家族收容所》等。

譯者簡介:

呂靈芝,職業譯者,日語為主,英語為輔。從業10年,譯作類型包含文學、社科、生活、經管、文化、哲學等。主要譯作有上野千鶴子《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伊阪幸太郎《餘生皆假期》、鬆井忠三《解密無印良品》、都築響一《東京右半分》、岡倉天心《茶之書》等。

這是一套什麼樣的書?

著名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干鶴子寫給所有女性的清醒之書!中文簡體版首次引進!“這場辯論是因為我們彼此信任”。

圍繞女性關注的親密關係、婚戀、獨立等議題,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與心理學家信田小夜子,開始了一場女性主義的尖銳問答。

兩位“女性的盟友”分別從社會學統計數據與一線女性的心境出發,結合各自的觀察和研究經驗,以女性視角討論和思考現行婚姻制度與女性面臨的婚戀現實,百無禁忌地暢談愛情觀、社會性別、男性觀察、母女關係等女性日常生活中無法逃避的話題,敞開心扉,直言不諱。

目錄:

譯者前言

前言—上野千鶴子

文庫版前言—上野千鶴子

第一章 性規範與性行為落差巨大的“30代”

“30代”是性行為的分歧點

專欄:“30代”是女性的分歧點?

擁有“10代”子女的父母輩的性行為

在“40代”開始升高的慾望水壓

對“30代”的“相對剝奪”

……

第二章 “不可替代性”的解體與純愛願望

名為“奢侈品”的符號

“30代”單女的自戀式消費行為

不保養就活不下去?

“好拿下的男人”是種羞辱

東大女與聖心女大女

……

第三章 “無愛也可有性”明明是常識

已婚女性現已加入婚外戀市場

離婚率不上升,婚姻空洞化

空洞化的惡果落到誰頭上?

捨棄幻想就能脫離苦海

陷入“關係”泥沼的現代家庭

……

第四章 男人的“愛”與性行為

男性講述的自身的性行為

過於陳腐的男人

支配與疼愛互為表裡

性傷害,加害者之謎

無關性慾

……

第五章 難道只有去勢,才能斷絕暴力?

日語中沒有譯語的DV

公共介入是否可能

管控還是援助?

直白的男性支配象徵

“紳士的男人”與“紳士的軍隊”是相同的悖論

……

第八章 人必須具有社會性嗎?

待婚女的困境

不承認非婚生子的真正原因

歧視單母家庭的根基之處有什麼

丈夫的根基、父母的根基、子女的根基

女性主義是女強思想嗎?

……

文庫版特別對談

後記——信田小夜子

文庫版後記——信田小夜子

它為何吸引人?

著名女性主義學者、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心理學家信田小夜子辛辣對談!直面女性生活,探討愛與性、婚戀、獨立等諸多現實話題。不僅是解剖親密關係真相的生存指南,也是痛快淋漓的女性主義課堂,“這場辯論是因為我們彼此信任”。人生不止一個選項,女性不是只有“可愛”。生而為女,我有無限選擇。可以暢快活出自己的人生!上野老師告訴你,無論是否結婚,都能爭取活出更好的人生。充滿慰藉,鼓舞人心。《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譯者呂靈芝擔綱翻譯;國內知名設計師唐旭操刀設計。優美譯文,精緻雙封。

《身為女性的選擇》(試讀)

信田“30代”已婚者雖然結了婚,但很多人會來找我諮詢:“我的婚姻這樣真的好嗎?”“那男人這麼過分真的好嗎?”換言之,就是“我該不該分手?”

上野她們為什麼不能自己做決定呢?

信田正因為做不了決定,所以才來找我。上野女士這樣說,是以能做決定為前提吧。

信田她們通過與男性結合,得到了自己的存在證明,所以,離開男 人恢復單身,就意味著喪失存在證明,從而失去立足之地。

上野從這個意義上說,婚姻制度其實是女性參與社會的一條道路。因為那是正規的道路,一旦偏離了,相當於自己不再是社會性的存在。因為單有職業,並不能成為自己是女人的存在證明。

信田讓女兒成為自己人生的接力者?那些母親為女兒設想了什麼樣的未來呢?

上野應該沒有設想。她們只想讓女兒擁有自己未能擁有的東西。但與此同時,她們也不容許自己的人生遭到否定。所以她們將這種矛盾心理直接推給了女兒,說的話往往自相矛盾,使女兒陷入割裂狀態。

上野現在的母親對女兒發出的信息,也是割裂狀態(雙重束縛)的信息。一邊是“要有女人味”,一邊是“只當女人還不夠”。我想,那些母親還是不能容許女人的身份遭到否定。

信田要有女人味……是什麼意思呢?

上野用剛才的話來解釋,就是被男人選中的人生。然而,被男人選擇時,做選擇的男人決定了女人的價值,所以母親不能容忍女兒被沒用的男人選中。

上野家庭以學校或幼兒園的模式運轉,那父母存在的意義就消失了。

信田哈!所有人都成了教育者,那家人還有什麼意義?

上野沒有了。

信田這麼說來,心理諮詢也是保養產業呢。

上野啊,有道理。由於自我的證明已經崩潰,人們才要支付金錢,請不相關的第三者為自我提供確證。

信田現在這個時代,如果沒有這種功能產業,人恐怕就無法維持自我了。

上野僅僅因為整形,人生就會輕易變得明亮起來嗎?

信田不知能不能變,而是希望它變。這是一種願望。

上野那是對幻想的期冀。

信田沒錯沒錯。還有一點,就是同性之間的異化。那說到底是關係性的東西,並不是對鏡子照,告訴自己“你這樣很棒”。通過整形,別人的態度可能發生很大的改變,而整形者自身或許能站到施加羞辱的立場上。這就成了一種力量獲取。換言之,就是讓自己上升到了施加控製的位置。

上野一邊羞辱他人。

信田沒錯。

上野為何保養產業變得如此不可或缺呢?因為人們對自我的確證越來越不確定了?不對,過去也很難說有多確定呀。

信田會不會與 20 世紀 70 年代以後的性規範瓦解有關呢?

上野或許有關係。社會學者宮台真司就說,隨著性的隨意化,“關係的偶發性”增強了。正因如此,人們才會去追求與之相對的“無可替代的我”或“無可替代的關係”(關係的絕對性)吧。

信田跟她們在一起時,我幾乎聽不到“我”。“我”這個詞在對話中消失了。她們會說老公如何如何、兒子如何如何、別人如何如何、婆婆如何如何。總之,她們過日子完全用不到 “我”這個詞。

上野是啊,她們的確完全用不到“我”。“我”在她們那裡雖然是個空洞的中心,但事實上,她們的世界全都是以自己為中心構築起來的。

信田可她們並不這樣想。她們認為自我是為了他人而存在。其實把那個說法反過來,就是徹頭徹尾的自我中心,她們卻絲毫沒有察覺。

上野說到轉嫁責任,家庭暴力的加害者也一樣,他們常說:“是她逼我的。”

信田兒童虐待的情況也一樣。加害者會說“孩子太不聽話了”,把責任轉嫁給受害者。

上野到了性行為中,就會變成“女人是誘惑者”。

上野女性察覺了男人賦予自身的價值,然後利用這種價值操縱男人。而且,很多女孩子往往是無自覺、下意識地做這種事。

信田越是弱者越會這麼做嗎?

上野因為將女性當作性慾載體的目光如同重力,遍佈了整個世界。

信田這我明白。

上野唯一的不同在於是否感知那種重力。而抵抗重力需要很強的意誌。

信田這樣啊。我覺得自己一直在抵抗那種重力,這樣說對不對呢?

上野是這樣嗎?人的自我認知往往是事後捏造出來的哦。

信田可是一想到那個制度保護了某些東西,我還是覺得應該遵守,所以至今仍在遵守。

上野坦白地說,那就是得益。當今世界,婚姻在各個方面都能提供利益。之所以有那麼多人遵守制度,正是因為能夠從中得益。

上野以前好人家的規矩特別多,比如“吃飯時說話成何體統”。現代家庭因為打破了那種儀式,所以陷入了“關係”的泥沼。

信田的確是這樣。那麼現在還可以回歸制度、回歸儀式嗎?

上野我不認為可以回歸儀式。儀式已經可以棄卻了。換個說法,我認為近代家庭的泥沼,就是在打破了某種固定儀式後,不得不以坦誠相對的方式創造關係的兩性問題。

上野結婚意願為什麼不會降低呢?我真的覺得不可思議。

信田應該還是因為可以重啟吧。通過婚姻重啟人生,開始新的生活。

上野這麼說來,非婚現象與結婚意願並不同步,其實結婚意願依舊很高。許多研究者認為,非婚化現象之所以蔓延,是因為結婚意願的期待水平始終沒有降低,才會導致人們不願結婚。

信田正因為描繪了很大的夢想,才無法結婚。這在知識水平較高的女性人群中更為普遍呢。

如何參與“評審團”?

我們希望你:

| 是一位認真的閱讀者,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女性議題、上野千鶴子等話題感興趣。

| 期待將自己在閱讀中產生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與更多人交流,甚至引領一種主張。

| 時間觀念強,能夠遵循我們的約定。

你只需要:

| 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想讀這一本書,或者分享對女性議題、上野千鶴子等問題的看法和觀點。

| 等待我們的回覆。我們會盡快選取3位評審員,隨機選擇其中一本,然後確認地址與聯繫方式,盡快將書寄出。

| 在兩週內(從收到書之日起)將書讀完,發回1000字左右的評論或讀後感,並給這本書打分(滿分10分)。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一本免費寄送的書,換來這麼多的要求,不值得呀。

但贈閱並不是“閱讀評審團”的核心,我們所期待的,是讓有意願有能力表達自己見解的讀者,有一個發表和交流的平台;是讓那些原本靈光一閃、只有自己知道的思考,在鼓勵和督促之下能夠被文字所記錄、被他人所閱讀;是為了通過認真的討論,讓“熱點”的潮水中多一些獨立的、真誠的聲音;甚至,是為了發現和培養新的書評作者,讓我們以這種方式相遇,然後看到你從此不斷成長。

你,來嗎?記得在下方留言哦。

編輯/李永博 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