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廊亭》:東野圭吾“落地難”,這一次變了嗎
註:本文有嚴重劇透
在國內擁有眾多讀者的東野圭吾,自然也是國內影視改編熱捧的IP。只不過相較於東野圭吾龐大的小說數量(100餘本),國內目前將他的小說影視化並與觀眾見面的並不多,包括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電影《解憂雜貨店》、劇集《十日遊戲》、劇集《迴廊亭》,以及3月10日起全國公映的電影《迴廊亭》。
事實上,東野圭吾的很多小說國內已買入影視改編版權,只不過多數停留在前期策劃階段,真正順利改編的寥寥無幾,歸根結底在於東野圭吾的小說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後,影視改編面臨著“落地難”的困境。
一方面是文化上的差別,東野圭吾熱衷於塑造極端的人性、呈現極端的倫理困境、表現極端的愛恨情仇,與這種極端相伴的,可能是對倫理的突破、對人性惡的極致張揚、對獻祭式情感的曖昧。這些特點植根於日本文化中,國內影視化後不易本土化,也可以預見審查上的阻力。
另一方面,東野圭吾非常高產,作品數量多,卻不見得部部都是精品。並且,相較於嚴絲合縫的本格推理,東野圭吾很多小說凸顯出更為強烈的社會派推理的色彩,精力主要聚焦於罪惡發生的根源,而非用於兇殺案的謀篇佈局。國內影視改編後,作為懸疑類型的作品,觀眾必然對故事的邏輯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意味著編劇必須把故事的邏輯鏈條補充完整。
除此之外,國產懸疑作品里,作為正面力量的警方必須在破案過程中發揮主導性作用。而小說原著中可能壓根就沒有警方的介入,編劇得“無中生有”,還得無縫對接,挑戰真的不小。
劇版《迴廊亭》就是被“落地難”給困住了,改頭換面後不被觀眾所接受。此前《十日遊戲》的豆瓣7分,已經是東野圭吾在國內影視改編的最高評分,也算差強人意,它提供了東野圭吾“落地”可供借鑒的模板:在主題表達上,從“全員惡人”“他人即地獄”等悲觀的人性觀察,扭轉成“愛會戰勝人性之邪惡”云云;在懸疑邏輯上,將警察的調查作為劇情重要組成部分,並以這條線來填補小說中的一些邏輯漏洞,讓作品高能的反轉不至於顯得生硬。
《迴廊亭》此前有日本影版、國產劇版,口碑都不理想。
這一次影版《迴廊亭》,大致上也呈現出這樣的改編思路。
影版改編自東野圭吾早年創作的推理小說《迴廊亭殺人事件》(1991)。它不算東野圭吾的高分作品,但還是受到改編歡迎,既因為它是東野圭吾少有的女性視角的懸疑小說,也在於這個故事本身的“奇情”色彩非常濃厚,引人入勝。
小說講的是,女主角枝梨子,是財閥董事長秘書,董事長感到時日不多,讓枝梨子幫忙尋找他的私生子以繼承遺產。枝梨子還真找到了,還跟帥氣的私生子墜入愛河。就在私生子準備與董事長相認那天,迴廊亭酒店發生火災。私生子被大火燒死,枝梨子毀容但死裡逃生。她偽裝自殺整容後歸來,調查縱火案的真相,並展開複仇。
小說隱藏的最大反轉是,私生子是假的,他覬覦豐厚的遺產,故而出賣色相,騙取枝梨子的感情,成功篡改DNA結果後,掐死枝梨子,並製造火災現場……因為枝梨子從來都不是美女,所以小說最悚然的橋段是,假私生子告訴枝梨子他選擇掐而不是直接毒死枝梨子的理由是,“我不過是為了自己的野心,才勉強和你擁抱。說實話,我每次都噁心得要死。躺在床上時我常想,如果能就這樣把你掐死,該有多痛快。”
這樣的寫法簡直是極致的殘酷,是不留一點溫情,是把人的尊嚴踩在腳下還要用力碾軋。如此才能凸顯人性惡之極致,也為最後複仇的共同毀滅埋下伏筆。
影版的殘酷指數被極大稀釋了,它嚴重弱化了假私生子杜宇(侯雯元 飾)欺騙的動機,他計劃里的環節起初並不包括殺害女秘書葉彤(明星 飾)。弱化假私生子的冷酷,既可規避對人性惡的渲染,也是為了將更多目光聚焦在雙女主周揚(任素汐 飾)、林珍惠(劉敏濤 飾)身上。女性的光照亮了他,而林珍惠變成這場計劃的主導者。
這部電影“女性懸疑”的特色進一步凸顯,這倒不失為一種改編策略。只不過,“為愛複仇”可以理解,電影最後有些強行地繞到女性“成為自己的光”,多少顯得尷尬。最末那段“光”的台詞昇華也寫得太小學生作文了。
影版《迴廊亭》更大的考驗,還在於它的懸疑部分,在於它的邏輯搭建。無論是林珍惠的佈局,還是周揚的複仇,該如何具有可信度?小說口碑不算出挑,主要在於它的推理本身比較弱,影版如何添磚加瓦?難上加難的是,國產的兇殺案都會有警方的介入,警方視角其實就是觀眾的視角,這個視角的固定存在意味著無時不刻在給編劇的邏輯“找茬”,編劇得在不對警方英明形象造成不利影響的情形下,把兇殺線與複仇線都給編圓了,否則故事就無法“落地”,觀眾看起來也會覺得哪哪都是漏洞。
在邏輯搭建這一點上,影版《迴廊亭》的確不好做,但也確實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它不是哪裡有漏洞的問題,而是較真的話,從人設到劇情,很難找到它哪裡沒有漏洞。
比如被傷害的女性歸來複仇,這是很典型的戲劇結構,故事的合理性取決於:歸來的方式得合理,複仇的手段得說得通,敵人的智商得在線,警方無論是缺席還是介入的理由得充分……但《迴廊亭》很難自圓其說。富豪家發生火災死了人,就這麼不了了之?幾個遺產繼承人,就任憑一個律師“調查”?一家人都不是好人,就這麼被律師“擺佈”,比如把人關在屋內拷問?律師手無寸鐵的,突然就自爆身份?等等。
影版《迴廊亭》最終還是沒能“落地”。小說的“長”不能揚,全員惡人變成“你可以成為自己的光”。正能量的表達不是不可以,但沒有細膩紮實的故事做依託,難免會成為空喊口號,小說自身的特色也消弭了。與此同時,小說推理上的“短”,影版還是未能規避,反而因為有警察元素的介入,愈加凸顯邏輯上的漏洞和故事本身的“水土不服”。此外,一些MV式鏡頭進一步放大了故事的“飄忽”。
作為全員女性主演的懸疑電影,《迴廊亭》在國內電影市場上比較少見,任素汐、劉敏濤的表演也都很出彩。又一次交學費後,希望下一部東野圭吾的影視改編能夠成功“落地”,質感上也有總體的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