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 | 公園野餐

轉自:新民晚報

春天來了,不妨走下高樓,邀兩三舊友,感受野趣。

  3月好陽光,讓戶外成為聚會的熱門之地。不久前,與兩位好友重聚,約徐家彙公園野餐。出地鐵站,過天鑰橋,直行百米,可見紅色煙囪。沿公園人行步道向前,有一片草坪,三人放下背包,平鋪野餐墊,各自取出所帶壽司、手卷、蛋糕、沙拉、自嗨鍋與咖啡。品種齊全,排列整齊,給所有食物合影留念。

  排排坐,取出餐具,平均分配,依次傳遞,宛如幼兒園課間老師分發零食。各自手持一盤,邊吃邊談。因一朋友八年未見,聽她從頭道來。從壽司吃到手卷再到沙拉,忽然,香氣撲鼻。抬頭,一對老年夫婦斜倚對面長椅,正在吃炸雞。左邊友人仔細比較一番,夾起沙拉中的西藍花,道:“我們吃得比他們健康。”右邊友人打開自嗨鍋,取出自備礦泉水。不一會兒,蒸汽自腿間冒起。開蓋,自嗨鍋香氣蓋過炸雞,三人蹲在兩口鍋前,撈出牛腩、粉絲與丸子。朋友指著鍋邊一團不明黑色,提醒道:“趕快吃,這好像是新鮮鳥屎,剛剛沒見過。”話音未落,三人飛速撈出所有可食物。飽腹後,收拾殘局,行幾步至湖邊,看黑天鵝。紅喙撩起湖面,波光粼粼。不遠處的樹林間,一位阿姨在喂一群野貓。回程上橋,我落後幾步。八年未見,友人背雙肩包行走,依然兩手插兜,左肩剛好,右肩背帶滑落一半,腳步不疾不徐。心下一動,數年前麗娃河畔的身影與橋上身影重合。

  除了野餐,上海市區多數公園對於放風箏也有限制。又一個週末,我與家人驅車二十公里前往奉賢,只為放風箏。兩人下車,天上有數隻風箏飛舞,無人機伴飛。停車場旁有一咖啡店。店後有一片空曠廢墟,風極大。家人攜“蜘蛛俠”小跑起來,稱:“去有風的地方。”支開小凳,我頭裹檸檬黃圍巾,手持咖啡,坐在樹下。“蜘蛛俠”迎風而起,扶搖直上。不一會兒,換我持手柄,握風箏線,手心線頭若即若離。無人機圍繞蜘蛛俠飛舞,似是現代科技挑釁古代文明。後來突然大悟,不是挑釁,是在拍照,是欣賞。我拽拽線頭,“蜘蛛俠”彷彿在向無人機問好。

  在家鄉,公園沒有諸多限制。這裏地處丘陵與平原過渡帶,多坡。也是初春,我曾與三兩好友帶著帳篷、風箏以及食物前往一處新建公園。臨湖,坡上搭帳篷,支開座椅和小桌,女生圍坐談心,男生放風箏。午後,太陽當空,有風,湖光瀲灩。三人喝咖啡、吃餅乾,聊新人舊事,望空中風箏翩飛。不遠處,有兒童追逐嬉戲,跌倒,拍拍灰塵,繼續狂奔。不知不覺,太陽斜掛,天邊通紅,有寒意。起身,收拾帳篷,風箏收線。五人攜一帳篷一桌四凳,與太陽一同走下山坡。途經一塊路牌——想你的風吹到了新港。風起,公園外,落日下,揮手告別。

  以前聚會,常在商場吃飯。人人都吃著相似的食物,或者為了些許不同的食物而大排長隊,從天明到天黑。到了戶外,看見天空與大地,吹風、看人、觀景、野餐、放風箏,倒品出不同滋味。春天來了,不妨走下高樓,邀兩三舊友,感受野趣。(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