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燁 走近“長衫先生”

劉燁近影 攝影 孫佳音 劉燁近影 攝影 孫佳音

編者按:電影《望道》公映,本刊專訪主演劉燁,並特邀陳望道兒媳、複旦大學物理學系退休教師朱良玉聊聊“銀幕內外的父親陳望道”(A15)。

“100多年前的年輕人和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其實沒有區別,20歲左右的年齡,都有一張年輕朝氣蓬勃的臉;同樣是充滿著熱血,充滿著激情,充滿著力量,對未來充滿嚮往的一群年輕人。”接受晚報專訪這天,劉燁正好度過了自己45歲的生日。他的臉龐不再年輕了,但眼睛亮晶晶的,滿是誠懇和熱情;這天,劉燁帶著自己領銜主演的新片《望道》,回到陳望道先生曾經長期擔任校長的複旦大學,“電影講的是100多年前一群年輕人的奮鬥故事。希望望道先生和那一代人熱血的故事,能激勵當代青年找尋到自己的方向和價值。”

◆孫佳音

1 “演傳記很吸引我”

“能去演一個人,演人物傳記,是很吸引我的。”劉燁坦言,接下陳望道這個角色的時候,覺得可以慢條斯理地進入一個人物,然後完整、篤定,甚至遊刃有餘地去展示,是一件令他著迷的事情,“我一開始對陳望道的瞭解,並不多,只知道是著名的思想家、語言學家、教育家,知道他做了一件特別重要的事情,就是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

接下角色後,他收到了一本厚厚的《陳望道》,看完後他立馬飛來了上海。“去了上海的《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陳望道舊居),那兒負責人講得特別詳細,具體到哪天發生什麼事兒,以及陳望道先生當時的選擇和反應。之後來了複旦大學,學校有一個資料館,裡邊也有特別多資料,是我們平時很難看到的一些圖片一些記載。之後還去了陳望道先生的故鄉義烏,去看了他的故居,也聽了當地人對陳望道先生的一些評價和他們的印象。”劉燁充滿感情地講述著那一個半月自己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雖然這些東西對角色的作用,可能沒有那麼具體,但會讓你感覺越來越豐富,包括去故居路上的累,都是一種積累,會讓演員漸漸長出自信來。”

“最初看先生照片,覺得他就是一個溫文爾雅的文人。他有個外號叫長衫先生,穿長衫的讀書人這樣的形象。”但隨著對角色的深入,劉燁知道了,其實陳望道是尚武的,他跟著他的爺爺、父親、叔叔習武,“他的武功很厲害,尤其是在面對一些不公正的時候,比方說在杭州一師的時候,像在四·一二學生跟教師遭到無辜的拘捕、屠殺,他真的是一點就炸。當時陳望道先生面對的這個環境,有可能是會危及他的性命的,我覺得在勇氣方面,我肯定是比不上先生的。”

劉燁看資料時候發現,陳望道幾乎所有照片里都不怎麼笑,“他都很嚴肅,因為他一直是一個教育者,一直做校長,他一直都是很莊重的一個人,但是他唯一在什麼時候會笑,就是他跟學生在一起的照片都笑得很燦爛。只要有學生,他就像一個身邊特別普通的家長,笑得特別燦爛,我覺得這是愛。”這個愛憎分明的角色,讓劉燁從心底裡生出敬意來。

2 幾場戲幾個細節

說起武功了得,劉燁講起了電影里的一場戲:“陳望道在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時候,過程當中有一些困難,他想要做到更準確,但是陳獨秀給他的時間又很短。陳望道當時是怎麼樣的?他是去打一套拳。劇組特別有心,在上海體育學院找到一位教授來教我。教授找到了蘇浙一帶的民間的拳譜,那些動作都是手繪的,然後又根據對當地武術的理解,編了一套儘量還原當年蘇浙一帶民間習武之人的拳譜。”電影里那些看起來並不複雜的動作,這個1米87的大高個子舞起來卻並不容易,“練得真的挺艱難的。拍攝時候還好,腦子裡覺得最重要的不是動作的標準,而是一定要把精氣神表現出來。然後最後一個動作是叫金雞獨立,是要整個腿‘啪’起來,做一個這樣的動作。”劉燁邊說邊興奮地比劃了一下。電影里,這個踢腿很高,定格很長。導演用這一個鏡頭,從全景到定格,呈現了陳望道能夠靜止住的武術功底,然後讓鏡頭不斷地運動,跟隨29歲的陳望道一路奔跑,回到小屋,完成《共產黨宣言》的翻譯。

說起《共產黨宣言》的翻譯,大概很難跳過“吃粽子”的故事。劉燁告訴晚報,這場重頭戲拍了足足兩天,一開始也沒特別找到人物的狀態。問起一共吃了多少個粽子,他笑嗬嗬地說,約莫23個。再問吃真墨汁的感受,他笑得更歡了:“當時想說來把狠的,我就蘸了好多墨水就進去了,然後整個就嚥下去。我滴個媽,一大口墨吃下去太刺激了。但那樣也不行,因為墨顏色太重了,味道也很衝,臉上的感覺就有點猙獰,滿口牙全都是醒目的黑墨。”但總算,試過了真墨汁,知道了那滋味。刷個牙,繼續拍,“到第二天早上起來,我一說話還都泛墨的味。那個味真的是試過一次不想再試第二次,舌頭也黑了兩天。”

但這些努力,在職業演員看來,都是應該的,也是值得的。劉燁講起為《望道》減肥,語氣很是平靜:“我之前是168斤,進組時候163斤,然後一直跑步、掉秤。我問導演,你大概什麼時候拍重修新聞館的戲,一定跟我說,我提前幾天突擊一下,爭取更瘦。在重慶大轟炸那種環境下,要堅持重辦複旦大學新聞館,還要堅持每天給學生上課,我看過一張照片,先生那時候眼窩很深,兩腮也全都凹陷進去,感覺要被耗盡了。”為了還原這份內心的震撼,為了讓電影中眼前一黑暈倒的陳望道看起來更可信,1米87的劉燁用一個多月時間,生生把自己瘦到了146斤,“就是拍完這個戲後有點胖不回去了,現在也就150斤出頭。”

3 年輕人都該去看

拍戲有苦,也有甜。比如,扮演陳獨秀的胡軍第一天進組那天,連侯詠都很高興。“我跟胡軍這些年一直關係很好,兩家人一直有聯繫,拍起來肯定很默契。而且胡軍扮陳獨秀,年紀和氣場都特別對,那天拍印刷廠的戲,一下子年輕演員們也都相信這就是霸氣威嚴的陳獨秀,入了戲,就都很順利,晚上我們就去吃烤肉了。”比如,有一場送別的戲讓劉燁久久難忘,如今講來還嘴角帶笑。“那天,拍學生送別陳望道。學生在那裡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偌大一個操場,只有學生的歌聲。你就覺得很安靜,也很感動。我拍完跟導演說,彷彿像是有一種化學藥劑,在瀰散。後來他們告訴我說,這幾百人是真的大學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報名來的複旦大學的學生。他們來,是帶著對老校長的敬和愛的,帶著驕傲和使命感的,跟平時那些副導演招募的群眾演員肯定是不一樣的。”鏡頭裡,好多女同學都哭了,陳望道回頭,跟學生稍微點頭示意。“我不自覺地,就眼角泛淚。那一刻,我覺得很幸福。”劉燁說恍惚間,像是回到了100年前,“年輕人是有年輕人的特質的,他們那種理想主義,那種衝動,那種單純熱情熱血。我相信現在的年輕人如果真的碰到一些事情,遇到困難的話,也會做到100年前那些年輕人那種無畏那種犧牲。”

他頓了頓,又說:“不過,我不太認同現在年輕人喜歡的一個詞,叫‘躺平’。他們可能是覺得生活很累,或者覺得環境對自己不公平,但想一想100多年前的環境。我們就應該摘下‘躺平’的標籤,站起來,去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也找到自己的價值。”劉燁45歲了,經過20多年光影的磨礪,他拍過許多片,也拿過不少獎,他是一個成熟的“老”演員了,但他似乎始終保有著一份天真,一份赤誠。他很驕傲,自己演了一個偉大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有細節有愛恨的;他也很驕傲,這是一部很青春也很有意義的電影,“年輕人就應該有年輕人的樣子,我覺得這是年輕人應該去看這部電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