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對衝化”漸成風氣 如何使用衍生品工具是關鍵

轉自:中國經濟網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馬嘉悅

  今年以來,多家百億級私募在招聘名單中加入了一個崗位:衍生品研究員。睿郡資產合夥人董承非、和諧彙一創始人林鵬等百億級私募大咖也紛紛用起了“雪球”、氣囊等工具。

  平滑波動、探索對衝,正成為私募行業的熱門概念,它不僅展現了私募行業對“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問題的持續思考,也與諸多基金經理的傳統多頭策略產生了化學反應。在這一過程中,私募如何更好地運用衍生品工具,避免弄巧成拙,則是亟待行業思考的問題。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資產管理行業逐步走向成熟,提升組合的抗風險能力愈發重要,包括衍生品在內的對衝工具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當然,對衝並非簡單地疊加,而是需要管理人深刻理解其風險收益特徵,結合自身組合特徵適當運用。

頭部私募探索衍生品工具

  今年3月,在一次內部交流會上,林鵬表示,去年10月以來,公司嚐試了“雪球”、氣囊等金融工具。“在深度研究前提下適當利用衍生品工具,一方面可為投資組合增加緩衝空間,平滑淨值波動;另一方面能擴大投資範圍,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林鵬說。

  無獨有偶,今年2月,董承非在一次內部交流中透露,截至1月底,其產品整體倉位中近10%配置了衍生品,氣囊為主,“雪球”為輔。

  林鵬和董承非所說的氣囊和“雪球”均為衍生品工具。“雪球”本質上是奇異期權,能為掛鉤標的進行一定的下跌保護;氣囊的運作模式與“雪球”類似,即通過支付期權費實現平滑個股波動的效果。

  一些量化私募也開始探索使用衍生品工具。百億級量化私募念空科技向記者透露,公司推出了“氣囊指增”產品,即在原有的指數增強策略上疊加期權保護,產品風險收益特徵適合希望獲取長期指數增強收益,但對短期行情謹慎希望獲得一定下跌保護的投資人。

  據統計,去年以來近10家百億級私募使用了衍生品工具。此外,多家百億級私募正在招募衍生品方向研究員,為加入對衝工具進行人才儲備。

“對衝化”或為長期趨勢

  私募基金“對衝化”的興起,還體現在券商衍生品業務快速增長上。

  招商證券2022年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招商證券衍生金融資產規模達36.6億元,同比增加14%。方正證券2022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底公司衍生金融資產規模達1.71億元,同比增長超600%。

  為何越來越多頭部私募開始探索“對衝化”?

  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表示,對衝工具的廣泛使用,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是供給方面,衍生品工具愈發豐富,為機構精準對衝及多元化定製提供了較大空間;其次是需求方面,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私募意識到組合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性,且長期來看穩健的淨值曲線更有利於投資人長期持有,並引導居民增配波動率相對較高的權益資產。因此,私募的“對衝化”或成中長期趨勢。

  建泓時代投資總監趙媛媛表示,以往私募規避風險的方式多為減倉,但面對多重因素帶來的市場調整,金融衍生品在規避風險和交易靈活性上表現更優。與此同時,近年來絕對收益屬性的資金不斷攀升,個股和行業波動率顯著提升,專業投資人也很難精準實現低買高賣,衍生品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運用衍生品須結合工具特性與組合特徵

  不過,衍生品工具自身也存在一定風險,去年以來部分私募因使用“雪球”,加大了組合波動。

  去年12月初,盤京投資創始人莊濤在一次內部交流中坦言:“近一個月以來公司產品淨值波動較大的主要原因是,持股集中且組合構成較為複雜:一方面配置了受益於經濟複蘇的消費股和穩健成長股票;另一方面進行了個股和指數的套保,以及配置了部分‘雪球’,對組合進行保護。”

  莊濤稱,構建此種組合的目的在於,無論市場如何波動,組合均能表現穩健。若雪球掛鉤標的不漲不跌,組合可獲得固定收益;若標的向下波動,對衝工具也能提供一定保護。不過事與願違,10月初市場快速調整,其組合中配置的“雪球”觸發敲入(跌破約定價格後產生實際虧損)。

  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去年12月末也表示:“部分合同允許的產品配置了藍籌股‘雪球’,但很遺憾大多數‘雪球’均已敲入。”

  融智投資FOF基金經理胡泊認為,衍生品工具易隱藏一些尾部風險。以“雪球”為例,在沒有明顯投資主線的震盪行情中配置雪球,可獲得固定收益;當市場存在進一步下行風險時,雪球極有可能觸發敲入,此時投資人不僅要承擔標的的實際虧損,還增加了期權費用成本,因此私募須在深刻理解衍生品特性和標的基本面的基礎上使用衍生品工具。

  趙媛媛也提示,使用衍生品工具對衝風險的不確定性在於,若基金經理持股集中,組合和指數相關性較差,則會影響衍生品工具的套保效果。此外,在使用衍生品工具進行對衝時,投資者須理解並知曉衍生品面臨的市場風險、杠杆效應帶來的風險,以及場外衍生品面臨的信用風險等。

  “對衝並非簡單疊加,而是根據自身組合情況、個股基本面和情緒面變化以及衍生品特徵來進行組合。隨著國內衍生品種類愈發豐富、衍生品結構更加複雜,私募應加大投研力度,專業、審慎地使用衍生品工具。”滬上一家頭部私募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