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車輪戰! 京東再拆:兩公司赴港IPO後上市擬達6家,獨角獸們的“競速賽”開始了?

  文 | 新浪財經 原禕鳴

  京東集團旗下京東產發和京東工業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A1申請文件,首次披露其業務構成及經營數據,率先啟動港股IPO。

  這讓人聯想到了幾天前,阿里巴巴宣佈拆分一事。但事實上,在拆分公司這條路上,京東佈局要更早:目前,京東系已有四家上市公司,分別為2014年5月赴美上市的京東集團、2020年6月登陸美國納斯達克的達達集團、2020年12月掛牌港交所的京東健康,以及2021年5月赴港上市的京東物流。而此次啟動港股IPO的京東工業和京東產發也已經在2017年就已經完成業務獨立。

  業內人士告訴新浪財經,一直以來,大公司容易組織龐大但決策很慢,動作遲鈍。而分拆後新成立的業務集團,可以靈活做出決策,不需要總部批準,更快適應市場的瞬息變化。

  另有人士指出,相較大廠而言,分拆上市都將是必經之路。一方面,分拆後的總市值將高於現有集團,另一方面也可通過引入資本,快速步入新一輪發展的快車道。調整後,京東集團層面未來將有更多精力聚焦於用戶體驗等核心業務。相較阿里而言,京東在分拆上“啟動更早”,相對更適應市場變化。同時這也是京東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的產業價值,被市場發掘和驗證的過程。

  拆分公司:京東上市6家佈局更早

  目前,京東拆分的公司已達到6家,分別為京東集團、達達集團、京東物流和京東健康以及京東產發和京東工業。而阿里拆分後包括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商業、菜鳥、大文娛六大業務集團。

  而在上述業務中,京東已經率先完成了上市佈局,證明其得到資本和市場認可。對於此次京東產發、京東工業的赴港IPO,京東集團前晚發佈公告稱,這對於集團和兩家公司均有利,包括各個業務可以更好地按照自身優勢反映其價值,提升各個業務的獨立形象,加快業務增長等,也有利於京東集團更加專注於自身業務。

  受消息刺激,3月30日京東美股一度漲逾9%。31日漲勢延續到港股,早盤京東集團股價一度漲逾8%,最高報176.5港元,近9個交易日股價累計上漲超16%。

  相比於京東物流和京東健康在業務上兼顧C端普通消費者和B端企業客戶不同,此次赴港上市的京東產發和京東工業完全是面向企業客戶的業務板塊,其業務模式主要聚焦於供應鏈上遊的實體產業,通過對外開放京東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能力,幫助實體產業提升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京東產發和京東工業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的前幾天,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啟動“1+6+N”組織變革之後,隨後在投資者電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兼CEO張勇表示旗下業務尋求上市的可能性,不過阿里旗下菜鳥隨後在回應中表示,目前尚無明確規劃和時間表。

  對於大廠的輪流分拆,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鄭誌剛指出,大公司容易組織龐大但決策很慢,動作遲鈍,而新成立的業務集團可以根據市場的瞬息變化,自己靈活做出決策,不需要總部批準。另一方面,通過引入資本、獨立上市,可以步入新一輪發展的快車道。阿里自己也說,條件成熟一個,就上市一個。

  而對於總部而言,未來分拆後也可以將更多的精力聚焦於投資組合管理和戰略製定,從具體的業務經營中跳脫出來。相比未來,在物流、雲計算、供應鏈等多條細分賽道上,雙方又將開啟上市“競速賽”。

  利潤逐年增多,成工業最大服務提供商

  據瞭解,京東工業是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提供商。通過工業供應鏈數字化,京東工業幫助其客戶實現保供、降本及增效。根據灼識諮詢報告顯示,按2022年交易額計,京東工業在中國MRO採購服務市場排名第一,也是中國工業供應鏈技術與服務市場最大的服務提供商。

  招股書顯示,京東工業2020年、2021年、2022年營收分別為68億元、103.45億元、141.35億元;經調整利潤分別為4.36億元、5億元、7.15億元。

  近期,京東工業完成3億美元B系列優先股交易,阿布紮比主權基金Mubadala和阿布紮比投資基金42XFund共同領投,大型資管集團M&G、全球私募巨頭EQT旗下亞洲平台BPEA EQT(原霸菱亞洲投資)和紅杉中國跟投。

  於本公告日期,京東集團通過其全資子公司持有京東工業已發行股本總額的約77.95%。擬議分拆完成後,京東集團將繼續間接持有京東工業50%以上的股權,因此,京東工業將仍為京東集團的子公司。

  另根據京東產發官網顯示,京東產發為京東集團供應鏈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全行業提供現代化標準倉庫、一體化智能產業園、數據中心、光伏新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的綜合解決方案。

  目前,京東產發服務的客戶逐步從物流服務商延伸到寶馬等製造商、本來生活等電商、良品鋪子、永輝超市等零售商,實現服務行業的多元化覆蓋。

  招股書顯示,京東產發2020年、2021年、2022年營收分別為5.82億元、7.99億元、23.18億元;毛利分別為2.29億元、5.14億元、16.3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