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芯片接受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抑鬱症男子講述治療過程

“全球有超過3.5億人受到抑鬱症困擾,雖然大部分患者可以通過抗抑鬱藥物、心理治療等獲得症狀改善,但仍然有超過20%的患者對傳統治療方法效果不佳,成為難治性抑鬱症。”4月6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在“廣聚善愛·瑞金醫院關愛難治性抑鬱症公益音樂會”上表示。

廣聚善愛·瑞金醫院關愛難治性抑鬱症公益音樂會現場。 本文圖片均為 瑞金醫院 供圖廣聚善愛·瑞金醫院關愛難治性抑鬱症公益音樂會現場。 本文圖片均為 瑞金醫院 供圖

當日,一名病程超過15年的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吳先生來到現場,分享自己的治療經驗,並獻唱一曲《月半小夜曲》,用歌聲為這場音樂會拉開序幕。上海音樂學院鋼琴家李瑋捷、上海市歌舞團青年女高音周揚、上海歌劇院女高音歌唱家熊鬱菲等同台參與演出。

“從初三開始,我就逐步發覺自己講話講不清楚,之前我是一個很健談的人,但後面總是會覺得腦子一片空白,聽不懂別人在說什麼,自己越來越感覺到不開心。”吳先生表示,自己是一名90後,從發病至今長達17年,多年來他嚐試過無數治療手段,包括做心理諮詢、吃魚肝油和枸杞子等,還嚐試過中西藥、氣功、針灸等療法,還進行過長達兩年的心理治療,但最後都不見效,整個人仍然每天情緒低落,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只想每天躺在床上,不想與任何人交流溝通。

通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網上查詢資料,於2022年1月慕名來到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接受治療。他嚐試的這項治療正好是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正在開展的“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難治性抑鬱症臨床試驗”。

階段性臨床研究結果發佈:23名難治性抑鬱症患者經2年多治療,抑鬱症狀平均改善超過60%。階段性臨床研究結果發佈:23名難治性抑鬱症患者經2年多治療,抑鬱症狀平均改善超過60%。

“2020年12月,瑞金醫院腦機接口及神經調控中心成立,同時啟動了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瑞金功能神經外科主任、腦機接口神經調控中心主任孫伯民介紹,該研究由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專家聯合上海精神衛生中心、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劍橋大學及神經調控器械研發公司,嚐試開發治療難治性抑鬱症的最新治療方法。

腦機接口,即大腦與機器相連的接口,它在大腦與外部設備之間建立了一個能夠直接傳送信號的通路,從而實現腦與設備的信息交換。

“通過腦機接口技術,電極芯片可以通過微創手術被植入人類大腦中。像抑鬱症這類精神疾病,主要由於腦內神經環路功能紊亂引起,傳統藥物治療由於藥物分佈在全身,很難集中到腦內。現在通過腦機對接開展物理治療,用電極芯片可直連神經環路,再通過電刺激進行神經調控治療。”孫伯民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電極芯片會有神經信號的記錄功能,還可以傳遞信號並反映在計算機上,譬如病人有什麼問題、哪個階段開始抑鬱了、抑鬱期間的變化是什麼等,都可以直觀瞭解到,這樣當看到病人神經信號發生轉變時,醫生可以及時啟動相應的電極治療。

經過兩年多的研究,目前已入組23位難治性抑鬱症患者,吳先生即其中一名患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儘管我在外地生活,但也可以通過醫生遠程調控的方式,來幫我進行治療。”吳先生說,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他沒有感覺到特別的異常,但需要定期為植入體內的設備充電,以保持持續運轉和採集信號。

孫伯民介紹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孫伯民介紹難治性抑鬱症腦機接口神經調控治療臨床研究。

孫伯民表示,吳先生經過1年多治療,效果顯著,病情緩解率達到90%以上,如今他已經開始自我創業。

孫伯民進一步介紹,這項研究還會開展下去,預計將總共招募30名難治性抑鬱症患者。現入組的23名患者研究結果顯示,經2年多治療,這些患者抑鬱症狀的平均改善超過60%,患者的生活質量也顯著提高。同時,研究團隊還在抑鬱症的發病機制、神經環路和神經遞質研究方面獲得了重要發現,並在國際高水平期刊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