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融武 舞劇《詠春》展現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新華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楊淑君、孫蕾)“詠春拳”剛柔並濟,“香雲紗”柔軟飄逸……4月7日至9日,深圳原創舞劇《詠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創新性融合了國家級非遺與嶺南民俗文化,以舞融武,用當代舞蹈語言活化傳統武術,展現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據介紹,舞劇《詠春》由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編劇,韓真、周莉亞執導。該劇以一個深圳劇組拍攝的電影《詠春》為引,將“戲外”的《詠春》劇組與“戲內”赴香港打拚的葉問兩條線索在劇中並行展現,兩個故事承載的“拚搏精神”在不同時空中同頻共振、溫暖人心。

  “葉問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如何再找到與當下觀眾心靈溝通的點,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挑戰。”編劇馮雙白說,“舞劇《詠春》想表達的不在於葉問神乎其神的技藝,而在於他內心的強大以及他與這片大地之間的連接。”

  “我們套用了拍攝《詠春》電影的方式,用南下打工的‘大春’這樣一個小人物的拚搏與劇中‘葉師父’在香港的成長經曆,在戲里戲外建立了情感的勾連和共鳴。”該劇總編導周莉亞說。

  “太驚豔了,把武術和舞蹈結合在一起,剛柔並濟。”“舞中帶武,武中有舞,讚!”作為國家大劇院“泱泱國風·舞動經典”系列演出的開幕大戲,舞劇《詠春》贏得陣陣掌聲,劇中舞蹈與武術的精妙融合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該劇總編導韓真表示,為了既凸顯中華武術的魅力,又兼顧舞蹈的輕柔絢麗,演員們在台前幕後付出了艱辛的汗水。“武術與舞蹈的融合對演員們挑戰很大,舞蹈演員要先將自己潛意識里舞性的部分拋掉,踏踏實實地學習武術,才能最終在舞台上,以舞蹈的節奏和配合方式來完成關於武術的表達。”

  “舞劇《詠春》將東方身體語言的獨特魅力與當代舞劇藝術中的人體表現力完美結合,為中國舞劇舞台提供了新鮮的審美經驗。”馮雙白說。

  (文內劇照由劇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