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芽之旅》:新海誠困於“純愛”的現實表達

《鈴芽之旅》海報《鈴芽之旅》海報

□李雨心

  當電影《鈴芽之旅》的票房達到5.75億元時,意味著該片的票房成功超越了前作《你的名字。》,不僅成為中國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日本動畫,更刷新了新海誠在中國的票房成績。《鈴芽之旅》成為2023年清明檔的票房冠軍,更連續13日問鼎單日票房第一。可見,此片的“叫座”之勢已然凸顯。

  作為新海誠“災難三部曲”的收束之作,《鈴芽之旅》的票房顯然已經獨占鼇頭。但從口碑看來,新作勢頭雖猛,但難以超越《你的名字。》高達8.5的豆瓣評分。在網絡中,對於這部作品的口碑也是兩極分化,有“N刷”的觀眾高呼被感動落淚,也有網友吐槽不斷,認為“比《你的名字。》差多了”。

  其實細看之下,《鈴芽之旅》所面臨的爭議和口碑分化,不管是《你的名字。》還是《天氣之子》,都走過相同的曆程。在“每一幀都能截屏當壁紙”的畫面風格和“一聽就想要循環播放”的音樂插曲中,新海誠作品的敘事脈絡和人物邏輯仍然頗受爭議,難以靠畫風音樂的好評來完全抵消。

  為何到了“三部曲”之終,新海誠的作品依舊規避不掉在前作中已被頻繁詬病的缺陷呢?顯而易見,延續了新海誠的“純愛”風格,《鈴芽之旅》依然是青春向的愛情敘事。影片中,男女主在偶然之間產生命運間的糾葛,無意之中踏上關閉災難源頭之門的旅程,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心生好感,但又需面臨“拯救眾生”的抉擇。這樣的劇情發展和感情推進,在新海誠的作品中早已“見怪不怪”,《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都能看到如出一轍的設定。

  其實,作為新海誠打磨三年的作品,也是“災難三部曲”的最終曲,不難看出《鈴芽之旅》有更大的野心。譬如,全片故事的創作背景來自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女主角鈴芽的整段旅程也貫穿了日本近年來5個發生過重大地震事件的城市,可以看到新海誠在片中投入了更為深度的社會關照。片中所探討的自然災難後形成的親情關係,還有重現發生災害之地曾

  擁有的幸福平和,以及每一次的“閉門”都是與過去傷痛告別的設定,都可見新海誠想要在作品中刻畫更為現實的社會議題。

  從這一點來講,新海誠似乎是進步的。因為相比前作將較多的篇幅用於男女主感情升溫的展示,在《鈴芽之旅》中,花了更多的筆觸描述災難帶給人的傷痛,展示如何與苦痛“握手言和”,表達經曆劫難後仍要對未來保持生命的熱情……借用網絡中的流行語,新海誠在這部作品中“格局”更為打開了,故事的內核更得到了“昇華”。不再只是沉溺於“純愛”式的青春愛情描摹的故事片,更是折射社會關懷、具有現實主義的動漫作品。

  可新海誠畢竟是新海誠,其自然也放棄不了愛情故事的講述。在《鈴芽之旅》中,可以說最大的爭議也是男女主情感線的發展。在長達兩小時的片長中,男女主情感線的刻畫過於草率和突兀,在觀眾都還未覺得兩人有愛情的“苗頭”時,突然彼此就“生死相許”了。此外,連片中推動主要劇情發展的貓咪“大臣”,其動機刻畫和內在邏輯到最後也未完全交代清楚,讓不少觀眾一頭霧水。

  無法放棄的“純愛”敘事,和又想兼顧對社會現實議題的深度刻畫,新海誠似乎並沒有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讓兩者之間達到更好的呈現。但同時,新海誠新作中折射的對生死議題的思考,以及美好生活治癒傷痛的表達,倒也不辜負該片成為“災難三部曲”的票房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