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預製菜裝備|預製菜全產業鏈協同進階“智造”,萬億大市場“裂變”裝備新賽道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馮玉怡  珠海報導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馮玉怡  珠海報導

打通預製菜全產業鏈路,預製菜裝備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

“受益於預製菜下遊產業規模的增長和全產業鏈協同發展,預製菜裝備產業將催生千億級市場。”在廣東省智能裝備製造協會秘書長苗強看來,隨著預製菜風口到來,預製菜裝備市場規模有望在5年內從百億元升至千億元。

然而,儘管近年來預製菜行業機械化程度快速提升,但預製菜裝備發展仍落後於市場需求。有受訪企業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目前我國預製菜裝備行業仍處於半機械化、半自動化階段,特別是在精準度和穩定性要求較高的製造環節,超過半數裝備都需要從國外引進。

當下,預製菜產業正加速迎來數智化轉型,行業格局必將迎來大洗牌,產能落後的企業將面臨淘汰出局危機。業內人士直言,預製菜裝備標準的建設,或從此刻開始。

深度參與預製菜全鏈路

一道預製菜從田間到飯桌,從工藝設計、加工生產、保鮮倉儲、到冷鏈物流環節都離不開機械設備的深度參與。

以格力的預製菜生產智能工廠為例,加工製造設備包括從宰殺、分割、切形、去皮、醃製、清洗、骨肉分離和烹飪每個環節;冷凍冷藏設備包括熱氟融霜製冷機組、光伏變頻製冷機組、電動冷藏車等;物流運輸則包括從封箱、碼垛、稱重到托盤立體庫和料箱立體庫。

此外,還有處於整個產業鏈神經末梢的支幹線冷鏈物流、智慧廚電以及零售終端類裝備。

目前,一批白電企業從自身優勢出發,紛紛向預製菜相關設備轉型。消費市場上已有格蘭仕針對預製菜設計的專用微波爐。家電巨頭美的也推出了智能家電與預製菜結合的智慧廚房解決方案,從而助推空氣炸鍋等廚房小家電產品的市場份額。

家電業轉戰預製菜行業,意在用食品高頻消費帶動家電低頻消費,打造“第二增長曲線”。而這正是預製菜與設備商共贏的局面,一個全新的巨量市場正在打開。

消費終端的多元化需求也傳導至產業鏈前端生產環節。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糧食總損失率為12.9%-19.4%,糧食流通環節損失存在巨大浪費。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徐玉娟表示,現階段我國農業企業以初加工為主,預製菜企業的入局推動了農產品的精深加工,夯實農產品采後及加工環節的設備基底,可進一步提升食品加工和轉化利用率,實現“原料減損”。

高還原度是預製菜產業鏈上最頂端的“明珠”。廣東省現代農業裝備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預製菜機械裝備的迭代升級,如凍結速度快、能耗低的浸漬式速凍技術,以及零防腐劑、長貨架期智能包裝等設備的出現,可實現預製菜的安全性、流通性,同時可最大限度地保持食品風味、口感和營養價值。

當前,越來越多預製菜企業開始把重點落在通過產業數智升級,來推動生產節能降耗和運營降本增效。

粵旺農業集團董事長萬俊華此前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粵旺中央廚房通過購入智能化設備,打造了淨菜加工生產線、熟食加工生產線、保鮮包裝生產線等多種自動化生產線。我們爭取在五年後,從擇菜到成品的全流程自動化加工水平能夠提高到80%以上。” 

一場預製菜數智化革命正在孕育更大的市場和機遇。

行業亟待數智升級

縱觀預製菜裝備行業,呈現分散的碎片化競爭格局,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還有待進一步培育。

據智味網和天眼查聯合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國內預製菜註冊企業超5.9萬家,但企業規模有限,約56%的企業註冊資本在100萬元以內,超過半數企業屬中小規模,市場規模有待擴容。

“大行業、小公司”格局之下,預製菜裝備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程度也相對較低。有設備廠商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我國預製菜發展已有20餘年,但受消費觀念及生產工藝等因素影響,近年來才迅速走進大眾視野,因此在預製菜裝備原創發明創造方面也鮮有市場試錯的機會,導致一二產銜接相對滯後。

預製菜設備的迭代升級,毫無疑問是預製菜產業至關重要的一環,也是眾多廠商的關注焦點。

珠海市振盟肉禽有限公司是供港澳冰鮮禽肉的加工企業,公司經理梁繼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雞的開膛是一個行業難題,這條產線必須由人工進行,即使是德國進口裝備,也難以達到我們的要求,期待更多針對加工環節的食品裝備出現。”

從設備廠商角度看,機械裝備研發的重點已然發生了變化。在預製菜不斷提升的標準下,設備商更需要從細節出發,提供更精細化的食品加工。

廣州卓誠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陳恩明以蘿蔔牛腩面為例,“裝備研發必須建立在精準把握蘿蔔、牛腩和麵三樣食材的各類參數上,才能真正用工業賦能一道色香味俱佳的預製菜,這就需要重塑學科建設以及培育更多跨學科人才。”

廣州達橋食品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李益分析稱,“預製菜加工線通常由預處理—中間切配—殺菌包裝三大工段組成,後兩段已初步實現機械化,預處理工段相對滯後,導致生產效率牽製附加值雙雙拉低。”

而據萬俊華觀察,現階段行業整體的智能化裝備研發水平還偏低,加工生產線的自動化率不會超過60%。

當下,因處於預製菜產業迎來發展紅利期,即使生產能力依賴人力,這部分成本仍然可控,但隨著消費市場的急速擴張及機械化程度的提升,行業生產力也將釋放“乘數效應”。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採訪相關企業後瞭解到,隨著預製菜行業的規範化、規模化,行業競爭加劇,以及人力、包材等各類成本壓力上升,部分企業正嚐試通過產品提價來減輕壓力。但用戶對價格更敏感,開始有越來越多預製菜企業在生產製造和冷鏈物流成本上精打細算,這也倒逼行業開始尋求突破,用設備技術升級緩解成本上漲壓力。

華南理工大學食品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婁文勇教授發文稱,面對不斷升高的勞動力成本,行業必須進行設備升級。未來,標準化、細分市場和高質量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和輸送,將成為預製菜行業的發展方向。

預製菜裝備曙光漸露

廣東早已意識到,在蓬勃發展的預製菜市場之外,需要更多的技術和設備為行業持續發展增添動能,也為企業轉型升級創造更多機會。

早在去年7月,廣東就成立了全國首個省級預製菜產業基金,為產業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此前,廣東還印發《加快推進廣東預製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提出設計研發預製菜生產、加工、倉儲、冷鏈、物流等裝備;培育一批涵蓋生產、冷鏈、倉儲、流通、營銷、進出口以及裝備生產等環節的預製菜示範企業;鼓勵支持倉儲冷鏈企業研發預製菜專用裝備等具體舉措。

一系列政策切中肯綮,又拿出真金白銀落到實處。自上而下的支持,給了市場和企業信心。

在陳恩明看來,預製菜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圍繞預製菜所做的設備研發則是全新的嚐試。他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我們採用自主研發的固態食品無菌封裝技術,把熟化、殺菌、封裝一體化的系統應用於生產商業無菌的食品,實現各類菜餚常溫狀態下的長期保存,填補了行業的空白。”

事實上,更多中小微企業處於預製菜眾多生產環節中的一環,且採用“單廠單品”生產模式,他們是細分市場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經曆市場培育後或將成長起來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調研過程中,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發現已有設備廠商敏銳抓住市場需求,推出自適性較強的新設備。以珠海眾創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為例,其自主研發的自動分選機可實現對羅氏蝦、羅非魚等海產品自動收料、濾水、稱重、分選、入池全流程控製。

雖然中國預製菜市場起步沒有歐美國家早,但相較國外單一的飲食結構,中國的預製菜產品種類繁多、包羅萬象,原材料幾乎覆蓋所有農產品。

楊李益表示,鑒於此,中外在預製菜裝備發展方面,特別是預處理環節的技術發明相差無幾,尚存在大面積空白。“我們應該拿出中國方案,為全球預製菜產業貢獻中國智慧。”

“預製菜機械化、數智化發展越來越重要。”楊李益以達橋食品為例,去年,其自主研發的自適應瓜果前處理單機已成功應用於湛江鮮切菠蘿產線。“我們利用智能仿形技術,告別了原先加工菠蘿時流血又流汗的模式,實現了單機和整線覆蓋全國並出口海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楊李益說。

楊李益說,“預製菜裝備發展關乎全球80億人的糧食剛需,一台台不起眼的機器聚合起來,能撬起整個行業航母。現階段需要各預製菜裝備行業聯合起來,形成合力,推動預製菜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業界不斷呼聲中,首屆中國預製菜裝備產業大會將啟幕。屆時,行業“政產學研用金”代表廣聚珠海,劍指預製菜裝備新賽道,座談產業趨勢,論道數智升級。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馮玉怡 編輯:喻淑琴)